《三国演义》里的读后感(通用14篇)

2025-11-23

篇1:《三国演义》里的读后感

这个寒假, 我看了《三国演义》这部大型古装电视连续剧. 这部电视剧反映了三国时期三国鼎立的政治局面. 在众多人物当中, 我最崇拜的是魏国的创始人—曹操.

曹操, 字孟德, 小字阿瞒, 相国曹参的后裔. 我非常欣赏他求贤若渴的品质. 他为了求得关羽, 不惜赠送千里马 、玉帛、美女 ,且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 还上奏秦皇帝加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在许攸来投他时, 他竟然连鞋子都没穿就跑出大帐迎接许攸,官渡之战之所以能取得胜利,许攸功不可没.曹操的伟大就在于能够理贤下士,重视人才.但曹操自身也存在着致命的缺点.他生性多疑,导致屡次中了诸葛亮的计.因为杨修猜到了曹操的内心所想,曹操就认为杨修是个危险人物,于是找了个借口把杨修军法处置了,曹操也因此大败而归.曹操临死前夕,曾召华佗给他看病,华佗认为只有开颅手术才可医治,曹操误以为华佗要杀他,因此把华佗斩了,一代神医就这样死于一代枭雄之手,这不能不说是历史性的悲剧.

后人称曹操是一代奸雄,但我不这样认为,曹操的雄才伟略是人所不及的,正如一代伟人别人评价的那样: 曹操知人善用,多谋善断,这个人很行,是真男子,大英雄。“

《三国演义》里的读后感2

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持续了近一百年。佩服罗贯中把这一百年的故事写得面面俱到塑造了一大群鲜明生动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曹操阴险狡诈,心狠手辣。刘备大仁大义,礼贤下士,关羽威猛刚毅,义薄云天。诸葛亮料事如神,神机妙算……大小战役描述了近上百场。其中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文武百官献计献策。三国纷争你不服我,我也奈何不了你。

如果在三国中仅仅是欣赏英雄人物,观看国与国之间勾心斗角的话那是大错特错,走马观花倒不如不看,三国被列为四大名著之一并不是没有它的道理,看了它仿佛获得一位良师益友让我受益匪浅,在它的身上我看到了智勇,忠义,还有赤心报国。

魏蜀吴三国纷争之所以能持续近一百年少不了文武百官的辅佐,武的勇猛无敌。文的献计献策。长坂坡赵云视曹操几万人马如同草芥七进七出救了后主,吕布面对各路诸侯的讨伐面无惧色杀的对方魂飞魄散,真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然而仅仅凭借匹夫之勇终不能成就大事,几路诸侯讨伐董卓空费人力资历到头来还是王允巧施连环计使董卓父子俩反目成仇终于借吕布之手铲除汉贼,要说用兵如神诡计多端谁也不如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初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所以说一个人不光要有胆识有勇气还要通晓古今,文武双全才能成就大事。

读完三国我痛恨董卓的残暴,曹操的阴险,敬佩诸葛亮的计策,刘备的忍让,欣赏赵云的胆气,周瑜的雄姿英发。但是最让我感动的是关羽的忠义,当他失守下邳不得已投靠曹操时,曹操对关羽倍加厚待为了笼络人心赠送金银珠宝无数,而且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甚至把赤兔马都赠送给他。但是这丝毫没有动摇关羽的忠心。等知道了刘备的下落,过关斩将不顾艰难险阻也要回到主公的身边。三国英雄人物众多,不单单只有关羽是忠义之士,诸葛亮六出祁山,只为刘备临死前的嘱托真可谓鞠躬尽瘁。姜维九伐中原,当蜀国灭亡之后还一心想着兴复汉室。吾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北就刑,这事审配临死前的一席话。这些忠义人士虽然没有帮助主公完成大业,但是他们的赤胆忠心不得不让人敬佩。

吾祖宗世食汉禄,若不思心报国,与禽兽何异。这是曹操曾经对王允的,你一席话。三国之中英雄辈出。 先是剿灭了黄巾贼。后又讨伐董卓。为国为民。在这些人中最受人们拥护的只有刘备了,虽然刘备早年东奔西走,寄人篱下。但是他心慈仁善,对人民倍加爱戴,对国家,赤胆忠心。尽管没有兴复汉室铲除奸贼。但刘备始终是人们敬爱的刘皇叔。除此之外。王允,董承,穆顺。马腾等等。他们在巨大的权势之下毫不畏惧。虽受奸人所害。但一心为了国家。这样的人物流芳百世。永远是后人赞叹的对象。

三国演义有三绝。智绝(诸葛亮) 奸绝(曹操) 义绝(关羽) 我不喜欢奸绝。尽管曹操的奸诈不得不让人佩服,但是赤心报国,光明磊落远比阴险狡诈要强的多。

篇2:《三国演义》里的读后感

这两天和同学在空闲之余看了两本书,《三国演义》和《世界上最感人的品德》,我觉得这两本书都不错,都值得看看。只因我俩争论和讨论最多的是《三国演义》,所以今天我俩都写三国,看看是谁读的最透彻。 《三国演义》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主要讲的是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故事,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始,一直写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吴亡为止,差不多整整一个世纪。以蜀汉兴亡为主线,集中地描绘了三国时期各势力集团之间的军事、政治、外交斗争。特别是把各种战争描写相当详细,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六出祁山这几场大的战役,对双方的战略、战术安排、力量的对比、地位的转化都井井有条,在读此书时让人好象置身于这些战役之中,亲自在指挥作战,更是让我们深刻的了解到了这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书中还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有智谋惊人的诸葛亮,勇武过人的赵云,义气深重的关羽,爽直粗豪的张飞,仁义爱民的刘备,奸诈阴险的曹操,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才高量窄的周瑜,诚恳忠厚的鲁肃……这些人物都栩栩如生,好象活生生的就在你眼前,让人看后难以忘怀。有些还真是值得我们学习,如:赵子龙单骑救主、用奇计孔明借箭、周公瑾火烧赤壁、关云长义释曹操、诸葛亮七擒孟获等。正是这本书的影响,诸葛亮被当做智慧的象征,关羽被看成是义气的代表,曹操被看做奸雄的典型,千百年来深深扎根在人民心中。这本书读完后,我觉得可以让同学们都来看看,真的是值得看的一本好书。

篇3:三国演义里歇后语

1、诸葛亮弹琴---临危不乱

2、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3、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4、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5、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6、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7、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8、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9、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10、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11、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12、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13、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14、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15、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16、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17、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18、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19、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20、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21、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22、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23、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24、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25、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26、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27、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28、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29、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30、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31、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32、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33、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34、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35、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36、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37、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38、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39、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40、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41、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42、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43、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44、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45、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46、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47、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48、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49、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50、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51、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52、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53、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54、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55、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56、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57、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58、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59、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60、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61、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62、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63、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64、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6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 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66、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 --人在心不在

67、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68、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69、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70、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71、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 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72、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73、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7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75、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76、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比喻来之不易)

77、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78、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79、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80、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81、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82、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83、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84、诸葛亮哭周瑜――虚情假意。

85、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86、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87、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88、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89、诸葛亮耍掸帚---出计不出面

90、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91、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92、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93、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94、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95、诸葛亮摆八卦阵---内有奇文

96、诸葛亮过长江---胸有成竹

97、诸葛亮六出祁山---图谋大业

98、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99、诸葛亮借东风---神机妙算

100、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三国演义里歇后语]

篇4:三国演义读后感

有一天,我读了《三国演义》,被里面的人物深深打动了。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著名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古典小说之一。书中有很多性格鲜明的人,比如聪明绝顶的诸葛亮,亲近兄弟亲情的张飞,渴求人才的刘备,勇武神勇的马超,忠信的关羽,充满胆识的赵云,诡计多端的曹操...

其中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刘备,因为刘备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伟大事业,不惜一切代价三次五次拜访诸葛亮,最后第三次拜访诸葛亮,与他探讨伟大的计划。我佩服的是他孜孜不倦的态度。

通过以上阅读,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篇5: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是中国第一部长 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七擒孟获。孟获背叛了刘备,逃到了南蛮,诸葛亮率兵南征,与孟获斗智斗勇。第一次孟获被捉,他不服气,说是自己不小心,结果释放;第二次被捉,说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结果释放;第三次被捉,说是弟弟饮酒误事,不服气,结果释放;第四次被捉乃不服,释放;第五次被捉,由于孟获是被银冶洞洞主所捉的,所以不服,释放;第六次被捉,还是不服,结果释放;第七次被捉,他孟获打心底里佩服,终于归顺于诸葛亮。

在《三国演义》里,我最钦佩诸葛亮,玩我钦佩他的智慧,佩服他的胆识,他是我的榜样,我应该学习他。

篇6:三国演义读后感

我看了《三国演义》里面的一个叫《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后,它给了我很好的启发。

这故事主要讲的是东吴的孙权发兵十万攻打魏国只有几千兵马驻守的城池合淝,魏国大将张辽知道后,立刻挑选了八百精兵,在吴军还没站稳脚跟,在逍遥津夜袭了吴军营地,打了吴军一个措手不及,使得孙权在接下来的十几天都没有能攻下合淝,还损失了大量的兵将,无奈只好收兵回营,在返回的路上,孙权还没想到差点被张辽捉住了自己,吓得他魂飞魄散,仓惶而逃。张辽用兵得当,以少胜多,威震了逍遥津,解除了合淝之围。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两军交战并不一定兵多就一定能取胜,只有正确运用兵法,合理调配自己的将士,也能做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在体育比赛中也是一样,教练员正确指挥,用人得当,运动员坚决执行教练员的意图,也有可能出现以弱胜强的比赛……

【【热门】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7:《三国演义》读后感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再次翻开这本书——《三国演义》,里面栩栩如生的各个人物又活生生的出现在我面前——曹操的阴险狡诈却又有勇有谋,刘备的求贤若渴,关羽的坚贞不离,诸葛亮的机智勇敢……他们都曾经手握大权,都为了国家而战,可我们也不难看出,里面的每个人物也都有精神上的区别。《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未年到西晋初年近一百多年的历史。全书反映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的斗争,通过了各类矛盾的书写,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作品刻画了近两百多个英雄人物的形象,每个人都是栩栩如生。其中,作者罗贯中把刘备塑造成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也是作者在小说中思想倾向的体现。曹操则是一位奸雄,他雄才大略、非常爱惜贤才,又残暴奸诈。他曾经说过:“宁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更加体现了曹操的奸诈。

下一篇:法制宣传教育心得(精选5篇)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