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保护隐私的意义(为什么要保护隐私)?
答:每个人都渴望在社会中保留一块只属于自己的空间,这样才能自由地放松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从而获得内心世界的安全感和私人生活的安宁,体会到做人的尊严。
4.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加强保护隐私的意识。如果需要,诸如手机号码、通信地址等私人信息可以告知可信赖的人。
观:在坚持以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的现代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
5.隐私权的含义?
答: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保护隐私权的意义?
答:隐私权赋予公民对其个人秘密的自由决定权,它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维护了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
6.隐私权的内容?
答:公民的住宅属于公民个人的生活领域,未经本人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监听、监视,执法人员不得无视法定程序非法搜查。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内容保密。公民有权自主决定利用自己的个人信息从事有益于社会的活动。
观:隐私权的真谛:
隐私权的真谛是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
7.观:任何人都不得滥用权力。
8.观: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
9.观: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10.观: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执法机关依法调查和公开当事人的有关信息,则不属于侵权行为。
11.侵害隐私的行为?
答:侵扰他人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的行为,既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等,都属于侵害隐私权的行为。
12.保护隐私权的方法?
答:侵害前: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己,尊重他人隐私的同时,还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向熟人敞开心扉时,要认真选择倾诉对象。我们在上网时要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的知识,以避免个人隐私在网络中被浏览和扩散。
侵害后: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该如何去做?
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问: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与世隔绝。当自己遇到麻烦、产生困惑、出现烦恼时?
答:应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沟通和交流,以获得成长所需的理解和帮助。
观:能够自觉地尊重和维护隐私及隐私权,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社会进步地体现。
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
1.教育的含义?
答: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活动和催化活动,是链接过去和未来的中介。
2.教育对国家及个人的作用?
答: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它通过向个人传递文化,帮助人超越一己之见去掌握前人的经验,分享人类世代积累的知识财富,获得独立生活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它又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从而开辟人性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教育能为人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只有通过接受教育,唤醒潜力、发展才智,才能摆脱愚昧,增长才干,丰富人生,享受现代文明,在执业活动和其他活动中获得成功。教育对于个人一生的成败至为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对于民族、国家来说,教育成就未来。
3.受教育权的含义:
答: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4.义务教育的含义及特征?
答: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事业。特征:义务教育具有自己的显著特征。它具有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
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障。
5.宪法规定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选择:受教育是法律赋予我们的基本权利,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基础。
6.怎样维护受教育权?
答:我国法律保护公民享有的受教育权。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采用非诉讼方式或诉讼方式予以维护。
7.受教育权的机会来之不易的原因?
答:在我们这个不发达的大国办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很不容易,父母辛勤劳动供子女读书也不容易。为了自己的发展,更为了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我们一定要珍惜教育的机会,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努力学习。
8.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答:其一,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其二,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其三,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为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我们应该做到上课是专心听讲,认真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与老师同学探究问题,课后认真复习,独立完成作业。
9.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答:我们应该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我们要树立远大志向,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以勤奋和智慧去撷取成功之果,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建功立业。
初二政治下册知识点3
1、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而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
① 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
② 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
③ 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家庭;
④ 随父(母)再婚组成新的家庭;非婚生子女不一定与生身父(母)同住一起,但父(母)与子女间的法定权利义务仍然存在,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3、家庭结构的类型:即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
4、与父母的血缘关系不可改变:
⑴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绝大多数基于血缘关系。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无法改变。
(2)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3)要了解自己的父母、了解家人的好品质,了解好的家风。讲讲好的家风、好的传统、家庭里出名的人。
5、家为我们提供了物质环境和精神的关爱:
(1)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2)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3)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
6、无悔的奉献:
(1)父母对家庭的贡献——夸夸自己的父母
(2)父母对子女之爱——概述母爱和父爱。母爱是最无私的;父爱如山,深沉严格。
7、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父母养育子女是法律规定的必须履行的义务。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父母如果不对子女尽抚养义务,甚至虐待子女,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要受到法律的处罚。
8、从各个方面感受家庭带给我们的温暖(对家的理解):
(1)家是人们的情感栖息地、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家是什么?)
(2)热爱自己的家——用自己感触最深的话,表达对父母的敬爱之情。
9、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①父母理应受到孝敬: 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
②我们应该以爱回报: 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
③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要弘扬这一优良传统。
子女孝敬父母既是道德义务又是法律义务。
10、孝敬父母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什么是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处罚。
11、怎样孝敬父母?
① 孝敬父母要落实到具体行为之中,要从小事做起。
② 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孝敬父母需要付出,但得到的是甜蜜。
③ 对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不是盲目的顺从,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孝敬。
12、为什么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尽孝心?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家庭和社会都做出过贡献,在他们年老多病、行动不便之际,做孙子女的更要献上一片孝心。这既是理所当然,也是弘扬中华民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
13、成长烦恼产生的原因(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
①进入青春期后,我们的自我意识增强,开始独立行事,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我们,甚至挑战父母的。
②在父母的眼里我们总是长不大的孩子,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的矛盾。
14、产生代沟的原因: 我们与父母的年龄差距是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代沟的实质是反映在年龄差异背后的多重代际差异。(我们与父母的人生经历……差异)
15、如何对待父母的严要求?
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这种在我们看来有些苛刻的“严”,反映出父母对于我们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篇7:初二下册政治知识点
自由平等的真谛
(一)无法治不自由
1.人们对自由的渴望有哪些?(熟读,了解即可)(是什么)
人们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里,充分自由地行动;渴望摆脱不合理的束缚和限制,自由地施展才能;渴望不受他人奴役和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
2.自由有什么意义?(为什么)
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3.如何理解自由的限度?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4.如何理解自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1) 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2) 自由主要是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的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的含义)。
(3) 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5.自由和法治的关系是怎样的?
(1)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2)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3)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
(二)法眼看平等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是什么? (是什么)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
(1)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2)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
(1)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是什么?
(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篇8:初二下册政治知识点
自由平等的追求
(一)珍视自由
1.我们应该如何珍视自由?(怎么做)
(1)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为此,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2)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