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副书记、院长黄杭娟在发言中表示,关于立德树人目标,总书记要求学校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这些要求与总书记在全国思政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一以贯之,让立德树人目标实施更加具体、更加直接、更加明了。对教师而言,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教师围绕立德树人,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因此,要不断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要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把师德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把师德教育融入职前培养、职业准入、入职培训和在职管理的全过程,建立新教师入职宣誓制度,引导教师明确承担的神圣使命;建立一批师德教育基地,丰富师德教育形式;推出一批我最喜爱的教师,弘扬师德正能量;完善师德考核制度,落实违反师德一票否决制;加强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和反面典型案例警示制度等等。
黄杭娟指出,浙艺作为一所有着60多年办学历史,承继着“求真 尚美 精艺 修为”的校训精神,荟萃了名家大师,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艺术人才的摇篮,奠定了我们长期积淀传承的优秀传统和艺术教育事业的基础。当下我们处在新时代,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崇德尚艺,把“德”和“艺”作为培育人才重要的价值追求和校训精神,贯穿在教育教学、科研创作、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国际交流办学职能中,从源头培养文艺新人,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文化浙江建设作出新贡献。
会上,党委班子成员夏开堂、章轲、沈恒、徐芳、沈军甫、王涛、马向东,教务处副处长(主持工作)周应中、社科部负责人刘秀峰、美术系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孙煜珑等结合立德树人、美育教育、思政理论课主渠道作用、课程思政、艺术职业院校的机遇、使命和担当等畅谈学习体会和感悟。
篇9:2020以美育人以艺育才观后感个人感悟
教育兴,人才兴,国运兴.20_年全国教育大会作为一次划时代、历史性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用“九个坚持”,梳理概括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标志着我们党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这是继习近平总书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带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深刻思考,走访学校、深入校园,细致聆听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期盼,再一次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做出的深刻阐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深刻感受到高校教育任重道远,文化美育教育,责任重大,传播真知,利在千秋。
一、明确时代责任,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他就传统的“德智体美劳”总体要求,从六个方面对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需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把立德树人贯穿到教育工作的各领域、各环节,使素质教育具体化,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国家的发展阶段不同,对教育培养人的要求也不相同。而今的时代,教育行业承担着培养人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重担,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缩小现实需求的差距,需要创新理念,深化教育改革,构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需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不断提高教育过程中的审美与人文素养。作为艺术类高校,更需要培养高质量的德艺双馨人才,既要服务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于追求,更要着眼人才素质提升,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坚持立德树人,传播真知。总书记在讲话中再次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道路以及“三个传播”(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和“三个塑造”(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提出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以及教育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发展目标,吹响了打造世界性教育强国的进军号角,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时代的重任。当今青年一代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教育青年一代成长成才,可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引导学生深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个人理想、社会理想和政治理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良品格,成长为复兴路上的中流砥柱,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社会、职业地位,重申了教师地位的光荣与崇高,对激励教师队伍建设有重要意义,同时他也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作为教育第一线师队伍中的一员新兵,总书记关于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是对我们青年教师的重要期许,激励着我们牢记教书育人责任,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以艺术课堂传播知识,更要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使自己和培养的学生都能做到无愧于国家使命、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篇10:2020以美育人以艺育才观后感心得怎么写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激励着艺术家坚守初心、辛勤耕耘、专心治艺,激励着越来越多的美育工作者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让孩子的眼睛因为发现美而闪亮,让孩子的人生因为有“美的心灵”而饱满,让孩子在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中筑牢文化自信,这是每一位美育工作者的责任。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我们才能更好地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美育事业中,让孩子涵养品格、完善人格、塑造心灵,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今年年初,北京上演了一场特殊的演出。喜欢站在田埂上唱豫剧的7岁小男孩,在白洋淀麦田旁练芭蕾的12岁姑娘,总拿着父亲的旧手机录歌的初二学生……这些农村孩子因艺术而结缘,一起登上了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舞台。因为艺术,他们快乐成长,阳光自信。让更多孩子能像他们一样,得到美的滋养,需要我们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青少年在动人的音符和丰富的色彩中,提高人文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篇11:2020以美育人以艺育才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在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78周年之际、六一儿童节之前,为提高全国青少年审美素养,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中央文明办三局、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央音乐学院等单位将于5月23日至28日,共同举办“美育云端课堂”活动。
美育,让世界满满的都是艺术,对我们而言,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说到美育,尖草坪区呼延小学一直与其并肩而行,在知识的徜徉里,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5月23日,呼延小学按照要求及时组织全体学生在网上观看学习,用红色文化艺术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文明风尚,不断满足青少年精神文化需求,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延安精神,靠的是人民,延安精神,依的是政府,延安精神,讲的是实际!延安精神,在我们心中,延安精神,在我们身边,延安精神,在我们的点点滴滴中就有。延安精神,一个令学生向前奋斗的令牌,一种令学生发奋图强的力量!
篇12:2020以美育人以艺育才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用艺术致敬延安精神,
用美育传承红色文化,
追忆红色岁月,传递爱国情怀,
感受艺术之美,见证峥嵘时代!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为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78周年,5月23日至28日,中央文明办三局、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主办了为期6天的“美育云端课堂”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助推文明校园建设,高新区积极响应西安市委文明办、市教育局的部署安排,组织区内文明校园认真开展“美育云端课堂”活动,并进行了深度分享与交流。
活动中,
高新区文明校园的孩子们,
利用多媒体线上欣赏音乐的力量,
并纷纷拿起画笔、乐器,
欣赏动听音乐,感受艺术之美,
致敬心中的延安,
用艺术陶冶情操,抚慰心灵。
西安高新第一学校
西安高新第一学校的同学们,
周末在家观看了“美育云端课堂”,
并欣赏了众多艺术家在线演奏交响乐,
体验美妙旋律,感受爱国情怀。
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
不少同学表示观看了这些的音乐演奏,
沉醉于慷慨激昂、气势磅礴的音乐之中,
能够感受到祖国壮丽的大好河山,
激发大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观看完课程之后,
同学们纷纷拿起笔写下观后感,
一位八年级的同学表示:
观看完精彩的交响乐表演,我深有感触,听了《黄河大合唱》、《我们》、《延安颂》之后,让我感受到了祖国的壮丽河山和疫情期间不屈不挠的中国人奋勇战疫的精神,使我更加深爱我的祖国。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长大之后一定要报效祖国!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这样特别的线上教育形式,
让孩子们在感受音乐艺术之美的同时,
更加激起了他们的爱国之情,
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
让爱国主义情怀在同学们心中扎根。
西安高新一小东校区
在学校老师的安排组织下,
西安高新一小东校区的孩子们,
在教室多媒体播放平台,
观看了“美育云端课堂”内容,
欣赏别具特色的艺术盛宴。
同学们在欣赏音乐演奏的同时,
纷纷拿起画笔,伴随音乐开始创作。
用线条感知音乐,用音乐激发灵感,
伴随着交响乐团演奏的《黄河》,
美术老师边画边为同学们发散思维:
我们本身就生活在黄河流域,
除了表现黄河,
我们还可以加上黄土地的元素,
发挥我们的想象力!
交响乐的声音时而雄厚,时而低沉,
在老师的指导下,
孩子们用线条表现出
自己对于音乐和黄河的感受,
不一会儿,一幅幅构思精巧的创意画作,
便展现在了同学们眼前。
在学校音乐教室里,
学校管乐团的同学们欣赏着
由艺术家们带来的《黄河大合唱》,
在管乐团指挥老师的带领下,
同学们深入了解交响乐,
由情入理,识器赏曲。
课堂上,同学们围坐成交响乐队的编制队形,和老师共同欣赏气势恢宏的《黄河大合唱》;在学习环节,同学们认真听老师教授乐理知识;遇到演奏中陌生的乐器,大家踊跃提问,在老师的介绍下了解更多乐器;同时,一些同学亲自拿起乐器进行演奏,进行曲调、声部的分析。这节“云端”课堂为大家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欢乐氛围……
欣赏“美育云端课堂”,
聆听老师的讲解,
通过赏乐曲、知乐理、识乐器、析作品等方式,
让孩子们不只是听了交响乐,
更是了解一种艺术,促进情感生发。
真正感受到黄河的气势磅礴,
感受到黄土地、延安圣地的厚重与积淀。
这次富有意义的活动,
让孩子们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
用红色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用艺术精品陶冶情操,
不断满足广大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
篇13:2020以美育人以艺育才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20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针对德智体美劳“五育”,教育部部长提出,新的一年要对准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发力,推动教体相融合、划出美育硬杠杠、构建劳动教育责任链条。
在202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教育部门要主动与体育部门建立常态化协商沟通机制,共同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要深化学校体育中考等评价改革,引导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他表示,为加强美育,2020年要在改条件、改教学、改评价上攻坚。要持续推进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总结地方将艺术科目纳入中考的经验做法,把学校美育工作纳入督导评估和考核体系,让“软任务”成为“硬指标”。要实施好“浸润行动计划”,组织高校师生为本地区中小学提供持续性的定向精准帮扶和志愿服务。完善大中小学相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构建“基础知识、核心素养、专项特长”三位一体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