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第二学期工作总结(通用19篇)(6)

2025-10-19

二、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近年来,我校的学生数在锐减,我们常想其原因。计划生育控制了人口出生率,生活好了,学生到城镇去上学是客观原因,但我校的教学质量长期低下是重要的客观原因。怎样提高学生的成绩呢?我们做了如下的探索与尝试。首先,注重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从低年级、从基础培养的,我们把年富力强的高阳、蒯文勇两位老师安排教一年级,实践效果不错。其次,最大优化课程分配。张世忠老师有知识储备、善于观察,也很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任六年级的班主任。原来的六年级成绩全镇倒数第二,班风不纯,学生顽皮,经过其一年的努力,班级面貌焕然一新,考试成绩不及格人数显着下降。这样的老师不只一位。吴家贵老师在我校是最勤奋的老师。每天早上七点、下午一点你准能在教室看见其身影。或帮助学生辅导功课,或清洁教室。在全校中她们班班风最好。成绩从原来的倒数已上升了一大截,上升速度最快。看到他们的努力,店吴小学是有希望的。最后,强力推进绩效工资的实施。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实施绩效工资的细则,其中很大一部分以成绩来奖补,这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虽不说教风、学风蔚然成风,但有极大地改观。

三、扎实做好文明创建工作

本学期校园内果皮、纸屑已荡然无存,学生的行为也在逐渐收敛。从操场到教室,从地面到走廊干净、整洁了许多,再也不是被批评的一无是处的学校了!我们的做法是:

1.规范学生的行为。班主任带领学生学习日常行为规范,全校进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识比赛,评比模范小学生等各种活动,这些比赛和活动的开展,学生的文明意识、文明素质、文明行为提高了很多。

2.进行卫生、黑板报评比。这两项工作的开展,不仅让校园变干净了,而且变美了。在评比中,我们看到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了许多,自觉性也高了。

3.教师能率先垂范。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张z老师只要看到地面上有纸屑,就会弯下腰捡起。刘z老师每周都会把电脑室、办公室用水拖一遍。孙z、蒯z老师看学生年龄小,会亲自扫教室、拖教室。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在老师的带动下,学生岂能无动于衷?学校岂能不整洁?

四、用心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工作

优美的育人环境能陶冶人的情操,能把人带入良好的学习、工作当中。这学期,我们积极响应中心校的号召,进行绿化校园工作,我们首先请苗圃专业人员进行规划、设计,后两上肥西,下农户,买树苗,讨栽法。回来后,师生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栽苗。树苗刚栽下不久,遇上了百年一遇的大旱,为了保住树苗,保安朱玉刚想办法找水源,浇水五次,成活率得意保证。两场雨水过后,杂草如雨后春笋般疯长,看到此种情况,杨守华、吴家贵、陈化弟等老师无声无息便带领学生除草三次。经过他们精心的护理,树苗现已茁壮成长。

五、积极参加田径运动会。

今年的田径运动会上,我校夺得冠军,简直不敢想象!但细细想来,应了那句: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接到中心校田径运动会比赛方案后,我们便积极行动起来,明确分工,责任到人。高阳、孙章法两位老师任教练。天天中午放弃休息,一点左右就到校指导学生跑、掷、跳等训练。叶道余老师负责后勤保障。比赛服装、用车、用餐等考虑很周详。通过比赛,我们明白:名次很重要,但努力与团结更重要。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我校百废待新的基础上,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会显得倍加弥足珍贵。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晰的看到自身的不足。1.教师的素质亟待提高。虽然我校不缺教师,但每年的课程分配着实令人头痛。老龄化严重,一半以上临近退休。平时我们也加强了师德的学习与研讨,也私下交流了看法,但仍然有极少数老师不够敬业,甚至误人子弟!2.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需要养成。留守儿童多,问题学生也不少,给我们的日常教学带来了压力,这需要长时间的养成。3.缺乏年富力强的老师。中心校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我们都想参加,以给学生一次锻炼,但人才缺乏,校园内的气氛不够活泼。

虽然在前进的道路上,困难重重,但我们仍然信心满怀,相信在中心校的坚强领导与支持下,店吴小学的明天会更好!

篇16: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挥手一个学期,在脑海中不断闪现走过的记忆,我想经历的事情断不能如《再别康桥》的徐志摩般,“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想让自己的思维在此时静默,在此刻沉淀,因为走过了,便绝不能再错过。得与失都是财富,快乐与悲伤都需贮存。

把故事写满教室

每一个学期结束,送走一批学生,校长总会问:“你成长了吗?”我则会悄悄地问自己,“我留下了什么?”和八一的四十五名学生,和八一的三名指导老师一起,140多天的日子里,留下了八一教室都装载不下的故事。

放手班会建舞台:作为班级管理常规项目的主题班会,一直是我们心中最散发精神魅力的舞台,周一班会的设计和现场开会的氛围,将影响学生一周的学习和生活,我们把它视为班级管理的重中之重,总是费尽心思、精心准备,唯恐错过了这个教育的大好时机,所以这样的一个机会总是紧紧的攥在自己的手中,不敢放手。而今年开学,我们就和班委会制订了本学期的十个主题班会,并明确规定了时间和主持人,班会全都如期举行了,令我们惊喜的是教育不仅发生在班会舞台上,更发生在准备班会的过程中。

偶得:教育实际上是少一只手,当我们把这些主题内容布置下去之后,所有涉及到的将近二十名学生,在提前一个月的时间开始准备,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用来打游戏、上QQ的电脑,在准备的所有时间里,几乎全用来搜集资料,制作课件,这些同学精心准备的过程,也就是接受教育的过程;当他们站在教室前侃侃而言的时候,那将是他们一年中最大的收获,而对于其他学生,同等身份的同学的话可能比老师的话更有几分信服力量。《每天进步一点点》主题班会的时候,张韩用自己的成长故事告诫大家坚持才是成功的法宝,她的真诚的语言,她的真实的行为,她的真挚的情感打动了在场每一个人。

让我坚信有多大的舞台学生就有多大的成长,我们为他们搭建了吗?

校园远足多体验:自从看了安东尼罗宾的《激发无限潜力》,我始终相信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更多的实验数据也在一次次告诫我,不要小看了学生的潜能,可学生从来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有时努力之后,不能见到结果,所以人的改变能力是有限的,老师们所说只是想让他们坚持、不放弃的一个借口。所以此时,说教已经让他们解读为一种有目的的诱导。我们该怎么办呢?校园的远足活动体验让我看到了教育孩子的一条新途径,也越发让我感到一种希望和激情在涌动,越发让我坚信并准备去实践让学生成长的心路历程。

偶得:和一位研究教育的老师聊天,提到了同样是爱孩子,为什么母子关系不如师生关系融洽,母亲教育孩子是看见错误,立刻指出、批评;而老师教育学生看见错误,会停顿,留下思考时间,找出最佳解决方案。这就是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多了两个字,叫做“设计”。带有教育目的的设计,可以把老师想教育学生的话,让学生自己说出来,这样的教育效果会更好,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就是精心设计每一次活动,让不同的学生在活动中能找到点亮自己的火种,从而让他燃烧起来。比如远足活动,就点亮了韩成龙,快要放弃学习的孩子,突然在活动中看到了自己潜在的能量,开始相信潜能,活动结束了,可信念还在,慢慢转移到了学习和生活中,最终形成了一种优秀的品质。

把设计的概念融入活动中,用智慧寻找开启潜能的钥匙。

亲子沟通家长会:母亲节的家长会早在我们计划之中,本来的目的也就是给那些不善表达、不会表达、没机会表达的孩子创造一个与家长零距离心灵沟通的机会,本意也只是让家长们和孩子的关系更为融洽,彼此理解。可一直到家长会结束的若干天,我还不能从当时那种氛围中走出来,我被孩子们纯然的天性和纯真的善良,被他们虽然笨拙但却真挚的表达所感动;我被父母们虽然粗糙但同样深刻的爱所震撼。同时,我也在思考是什么开启了深埋在他们彼此心中爱的闸门。

偶得:最爱学生的人是父母,可在与学生关系中最难处理的就是亲子关系,为什么?一是父母不会爱,二是孩子不会被爱。我想真正的教育绝不是孤立无援的,孤立的教育也终不会取得教育的理想效果,所以更多的家庭教育指导应该尽我们所能的在家长之中展开,不仅只为了孩子,也为了我们学校的教育,而对于孩子来讲,增强他们触摸爱,感受爱的能力也是一堂必修课。当然,很好的一种方法就是父母、孩子都在场的这种亲子互动,至少一年里应该创造一次这样的机会。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成功的家庭教育会为学校教育增色不少。

太极拳里话太极:大课间活动,今年我们由动转为静,打太极,从第一招式开始到现场表演总共时间不足一个月,可孩子们无论哪一天都是认真学习,积极参与,比赛的时候,看着你们行云流水的动作,尽心尽力地去把自己融入到音乐与动作中,七年级的大众评委举起了他们鼓励与赞赏的手,他们鼓励着这样一群大哥哥大姐姐,在最短的时间内向最大的挑战进军,没有放弃任何一个人,没有任何一个人放弃,最终赢得了第二名的成绩,我们发自内心的为他们自豪。

偶得:第一次触动我要正确对待活动就是宋婉清所在的八一班参加去年的英语节节目筛选,当他们改编的《同桌的你》在校园响起的时候,我看到了所有八一学生的情感和眼泪,那一刻,我认定一切活动都是教育机会,也是教育资源,就看我们怎样对待,怎样设计。我们四个指导老师把打太极拳当作学习一样重视,当作一次团结合作训练,所有的孩子都投入其中,从第一天训练开始,就没有人掉队,从而有了这样的收获,我想真正的收获不仅仅在于此,更重要的是集体荣誉感的提升,团结合作能力的提升。

认真对待每一次活动,用情用智寻找一切教育机会,你会离教育期望越来越近。

写给学生三封信:临近期末考试,人心难免有些浮动,再赶上天气燥热,大家都很难静下心来学习,我想一年的说教,大概同学们都听腻了,便换成了文字语言,也只当是把我的心里话说给同学们听,写给了他们三封信——《写给我无限期待的八一》,《写给我无限感激的八一》,《写给我无限回忆的八一》,也真没想到有点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思,孩子们理解多了一些,感动多了一些,自然表现得更好了一些。

偶得:理解,这个词我们都懂,但却少有人能真正做到,我们可能很多时候坚持我们的做法,是因为为了学生好,无论他们是否理解,出于职业道德,我们坚守,我们坚持,事实上如果能有学生的理解,我们会做得更好。所以有时不妨敞开心扉,把自己的心情晾晒一下,那样会离学生的心,更近。

多和学生心灵沟通,因为心灵的共鸣就是教育的力量。

把尝试注满课堂

课堂的乐趣就在于挖掘不完的潜力,开采不完的快乐。只要你肯在遇到问题时不断的尝试,在尝试中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一学期以来,在不断的探索中,有成功,有失败,但对于自己来说,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却在不断提高,愿这些收获帮助我以后的教学越发走向成熟。

源头活水来自自由:在讲介词“in,on, at”的区分,我打破了以往老师主讲、学生参与的模式,首先让他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初步了解这些知识点,步骤是先给每一个知识点造句,你可能觉得难度太大了,恰恰相反,学生却乐此不疲,因为在他们的头脑里已经储存了跟短语有关的句子,所以很多造句张嘴就来,把这个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变成了对已有知识复习的过程。然后让他们小组探究知识点和关键词以及考点,当然,他们能够探究的一定是已经会的知识,而对于不会的新内容,就是我这堂课的点拨了。看过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觉得对于记忆很有帮助。因为英语知识点的分散和繁多,非常不容易清晰记忆。我想首先调动学生们已有知识结构,然后再把要讲的知识填到他们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对于他们来说,就找到了回忆的线索,并且有比较的记忆效果会更深刻。

当同学们小组探究结束之后,由学生一一解读每一个知识点,我再稍微加以点拨。一堂课下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同时把已知和新知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同学们觉得自然,而我则享受课堂。

偶得:真正的教学必然要有学生思维的参与,老师的讲授容易让学生思维疲劳,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如果更多的时间给他们用来思考,问题指引得当,方法指导到位的话,会让课堂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转换,很多时候是知识结构的断层引发的,我们更多的思考要放到如何把学生头脑中的相关知识链接起来,变成一个有序的、有关的整体。

朗读背诵不二法宝:在英语教学中,“背过来”是每一个英语老师熟练的经文,可对于学生来说,似乎就成为了妈妈口中的唠叨,“只听不记”。不同的是,老师的这份唠叨会有检测,检测的结果总是让老师大失所望,只好再加一句“你们真不听话”的结论。我想,要求背诵只能算是完成了作为老师对教学目标的传递,而能否让孩子背下来才是对教学目标的真正落实。所以从上学期开始我们不再只是念诵着“要求”,而是拿出45分钟的一节课时间去实践,它的意义绝不是只是背过了几个句子那么简单。

下一篇:税源管理年度工作总结(合集13篇)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