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
1.1.8明朝的内阁与清朝的军机处 B
1. 明朝的内阁
设立:明太祖废除丞相后,事务繁多,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协理奏章,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权利越来越大,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
评价: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2.清朝的军机处
(1)设立:清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
(2)权限:军机大臣品级不高,都由钦定。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特点: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有皇帝一人裁决。
(3)意义:军机处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提高了行政效率。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
1.1.9 君主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C
1.积极作用: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2.消极作用:①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
②绝对专制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③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1.2.1 从1840到19列强侵华的史实 A
1.鸦片战争
英国发动原因: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
《南京条约》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中国近代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五口通商、割香港岛给英国、协定关税等,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3)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
2.第二次鸦片战争
爆发原因: 列强为了扩大在华的权益。
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所为。
战争的结果: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3.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原因:日本在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实行对外扩张的政策。
《马关条约》及其影响:(1)是继《南京条约》以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着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战争赔款使国家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
(2)各国纷纷在中国土地上划分势力范围,严
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3)为挽救危机,清政府开始进行军事改革;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各阶层民众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发动战争的借口:“救护驻华使馆,并助中国剿匪”。
战争经过:196月,八国联军从天津进犯北京,进而攻陷北京。于1901年9月胁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影响:是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严重不平等条约。巨额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在北京设立的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1.2.2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事迹 A
1.虎门硝烟的意义: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2.义和团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表明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者。
主要史实:义和团向北京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发起猛烈进攻。
意义: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篇13: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
1、醛类的结构特征:醛基和烃基直接相连,烃基包括苯基。例如:苯甲醛。
2、醛的分类:按醛中含有醛基的个数、按醛中烃基是否饱和、按醛中烃基是否含有苯环。
3、甲醛、乙醛、丙酮分子式、结构简式;饱和一元醛的通式。
饱和一元醛的通式为:CnH2nO结构通式CnH2n+1CHO
4、甲醛、乙醛、丙酮的物理性质:甲醛、乙醛、丙酮都没有颜色,具有刺激性气味,乙醛、丙酮为液体,甲醛为气体,三者都易溶于水,易挥发,同时三者都是良好的有机溶剂,甲醛俗称蚁醛,质量分数35%-40%的甲醛溶液,具有杀菌、防腐作用,称为福尔马林。
5、醛类化学性质:
(1)还原反应醛、酮中含有碳氧双键,在一定条件下和H2发生加成;但C=O和C=C不同,C=O不能和溴水氢卤酸发生加成。
(2)氧化反应:①和银氨溶液反应(银镜反应)
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
篇14: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
1、乙酸的分子式:C2H4O2,简写为CH3COOH,(羧基),乙酸是无色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易溶于水和乙醇。熔点:16.6℃,沸点:117.9℃。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在室温较低时,无水乙酸就会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
乙酸含有的羧基官能团决定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酸性、酯化反应。
2、羧酸:在分子里烃基跟羧基直接相连接的有机化合物叫做羧酸。一元羧酸的通式:R—COOH,饱和一元羧酸的通式:CnH2nO2。
3、羧酸的分类:按羧基的数目:一元羧酸、二元羧酸、多元羧酸;根据分子里的烃基是否饱和:饱和羧酸、不饱和羧酸;按烃基不同:脂肪酸、芳香酸;按C原子数目:低级脂肪酸、高级脂肪酸。
4、羧酸的同分异构现象:羧酸的同分异构现象较普遍,羧酸既存在同类的同分异构体,也存在羧酸与酯的同分异构体。
5、羧酸的化学性质:由于羧酸的分子里都含有羧基,羧基是羧酸的官能团,它决定着羧酸的主要化学特性,所以羧酸的主要化学性质有:酸的通性,酯化反应。
6、酯的结构特征:酯是羧酸分子羧基中的-OH被-OR取代后的产物。酯的特征结构是-COO-,羧酸酯的一般通式为RCOOR′由饱和一元醇和饱和一元酸酯化反应得到的酯,可以用通式CmH2m+1COOCnH2n+1(或CnH2nO2)表示。与饱和一元羧酸为同分异构体。
7、酯的物理性质:低级酯是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存在于各种水果和花草中,酯的密度一般比水小,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有机溶剂。
8、酯的同分异构现象:酯的同分异构现象一般要比其他的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同分异构现象更复杂,除酯类产生同分异构体外,酯与羧酸等物质之间也能产生同分异构体。如C4H8O2的一部分同分异构体:CH3CH2CH2COOH、HCOOCH2CH2CH3、CH3COOCH2CH3、CH3CH2COOCH3
9、酯的化学性质:乙酸的酯化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因此酯类的重要化学性质之一就是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篇15:3年级语文半期考试总结
一、基本情况
1、试卷特点
本套试卷共分十一个大题,.本套试卷,以课标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难易程度适中,考查的知识点全面,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本试卷的命题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2、学生答卷情况
第一、二、三、四、五题90%的同学答的比较好,对字词掌握比较牢固,有个别同学这几道大题答的较差。第六、七、八、九题70%以上的同学答得较好,仍有个别同学对所学课文、词等记的不牢固理解不透。第十题,阅读题失分最多,对于人物心理变化理解不够;第十一题习作,部分学生写得好,能理解题目要求写出所写人物。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按拼音写汉字,组词,写形近字。正确率很高,极少部分学生有错别字现象。找反义词。此题中“满载而归”的反义词出错率多,这看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字词意思理解不够重视。学生对词语的意思理解的不够透彻。
2、八题第1小题,给句子换个说法,部分学生未理解,造成失分现象。
3、第九题按课文内容填空中,填写诗词、诗人朝代有个别学生失分。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第二、三小题失分最高,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不强,分析能力差,在教学中对人物心理变化未做重点分析。
5,写作,字数少,不能抓住重点,是造成失分一个原因。
三、改进措施
1、继续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为学生夯实基础。
2培养学生的认真阅读态度, 提高要求,端正态度,作业的质量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做完题认真检查的习惯。
3对个别同学要加强辅导,特别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立足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重视阅读方法的培养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同时,要将阅读延伸至课外,鼓励学生在课外多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丰富积累,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
5提高写作训练,改进作文方法的指导,注意学生思维的训练,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积累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特点,字词教学应以积累为主。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一些优美词句,养成自觉积累的习惯。
[3年级语文半期考试总结]
篇16:高一地理半期考试总结
本学期按照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了学科组工作计划,根据工作计划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现从以下方面进行总结:
1、很抓基础知识的落实。
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把知识要点和教师补充的相关知识点落实到教材上,这样使集中注意力,课堂听课效果提高,同时便于以后的积累与复习。
通过课堂提问及时反馈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利用前两分钟,朗读、背诵前一天所学要点内容,上课后提问,发现问题再讲解、强调。
每一单元学完之后,要求学生列出单元知识体系表,前几个单元老师完成,之后由学生自己动手,整理归纳。
2、注重课堂、自习的教学效率。
课堂上要求学生纪录整理,随时提问反馈。自习课明确学习任务,做作业或练习册,比如做练习册时明确到具体某页某题,然后当堂反馈检查。
3、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
本学期采取了多做基础题,以题带基础知识的做法。除了两本练习册以外,每课一练一评,题量是7-8个选择题,一个很基础的非选择题,做到小步子快反馈。每单元一测一过关,如果发现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知识点,再讲解、强调、错题重做。
实验班适当做稍难题,在周测时适量出一些高考题或高考模拟题,提升能力,拓展视野。
平行班以练习册上的题为主,要求学生全做,教师祥讲。
4、培养答题技巧和规范答题。
教会学生审题:单项选择题教会学生抓材料和问题的关键词,关注肯定项和否定项。非选择题,教会学生提炼材料,找要点结论,注意时间断限。
5、注重史学基本理论和史观教学。
例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内容及运用;全球化、现代化、文明史观等史观。
[高一地理半期考试总结]
篇17:学生数学半期考试总结
一年来,我校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安排,以“六有规范”为宗旨,以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为主线,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为载体,以科学规范的德育管理为保证,培养学生良好文明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一、主要工作
1、狠抓两支团队建设,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一是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召开了班主任工作会4次,学习《班级值周考核细则》和《班级管理考核办法》,明确班级管理常规要求,提升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二是抓好班干部队伍建设,召开班干部工作会2次,对班干部的班级管理进行理论指导,提高班干部的思想觉悟,增强班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2、严格管理过程,落实管理效果
一是经常深入到班主任之中,了解或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二是针对学生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随时指导渗透学生管理方法。三是要求班主任做到“三勤”、“四跟”、“五到位”,即口勤、腿勤、耳勤;跟到校、跟早操、跟卫生打扫、跟晚休;思想到位、责任到位、管理到位、检查到位、教育到位。四是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考评,贯彻落实量化管理制度,将班级量
化、班主任量化和文明班级评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具体工作中,我们深入实际、深入课间、深入学生,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能对违纪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切实达到了管理育人的目的。
3、狠抓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丰富德育教育内容
开学初,我们以开展学生文明教育活动为突破口,以“六有规范”为宗旨,切实抓好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是抓好两次班级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开学初的入学教育暨班级整顿活动和九月末的班级整顿活动,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对九月份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顿。
二是各班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六有规范》、《违纪学生处分条例》《学生作业规范要求》《学生学习常规要求》等,学校举办文明礼仪知识讲座,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