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农林平安网络有新内容。从完善制度、强化队伍建设入手,提高防御的主动性,健全长效机制,着力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防疫、森防消防、农机安全和外来有害生物防控“五大平安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建设,健全无公害蔬菜基地、规模畜禽养殖场生产档案,逐步推广农产品产地标识和条形码。强化畜牧兽医基层监管职能,对畜牧业生产量大的乡镇实施无害化处理场建设。充分发挥森林灾害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和专职护林员的作用,全面推广护林定位系统。深化“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确保农机安全事故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强化加拿大一枝黄花、柑桔小实蝇等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林业公共安全应急预案,通过经常性地开展实战演练,不断提高应急反应与处置能力。
DD实现行政管理水平有新提高。从理清部门职能入手,建立起运转协调、管理有序、岗位有效的现代农林行业管理体系,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缺位、错位、越位现象,确保职能到位。加强对农林业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加强为农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适时引入岗位竞争机制,切实提高农林业管理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建立与时俱进、观念领先、勇于创新的现化农林业干部队伍。
篇10:区农林局上半年工作总结
区农林局上半年工作总结
20**年,我局坚持以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我区农林牧渔工作呈现良好局面。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农业工作情况
1.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准备工作。制定《广州市南沙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待修改完善后报区政府审批。
2.加快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一是于6月底完成20项目的结算评审;二是完成项目建设;三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工作,3月完成立项,6月规划设计报告送市国土局。
3.严格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和优农富民工程。区财政安排4988万元优农富民工程专项预算。一是发放种粮补贴资金171.79万元,受惠农户3412户;二是实施购机补贴约600万元、水产越冬棚约500万元、蔬菜大棚约200万元;三是推进四个万亩基地建设;四是对符合要求4900多亩的流转土地给予300元/亩补贴;五是申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认定1家,新评定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家,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
4.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是检查农资经营店1800家次,印发农资宣传资料2.5万余份,抽查化肥、农药、种子样品38个,立案查处农药案件3宗;二是完成主要农产品定性定量检测样品1265份,总体合格率达96.28%,完成蔬菜快速检测2万份,合格率为99.88%。
5.协调推进“南方种业之都”的.建设准备工作。在市农科院基地举办“春季广州市蔬菜新品种展示推广会”,展示推广瓜类、豆类、特用玉米等新优蔬菜品种600余个,接待专业人员、种植户、市民等5000多人次。
6.强化科技兴农和公共服务。一是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培训740人,支持镇(街)及社会组织举办农民技能培训35期,培训农民2700多人次;二是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支持建立镇级农业科技示范区1700多亩,农业科技示范项目12个。
7.妥善处理区领导包案。针对万顷沙供销社早期集资无力偿还形成的信访积案,经协调,由南沙供销社和新垦供销社筹集资金,力争在两年内分3期清退出资人股金,目前正在发放第一期资金。
(二)农村工作情况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立项的468公里农村主机耕路硬底化建设,牵头开展20623公里的机耕路建设,实现全区机耕路硬底化全覆盖。
2.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制订《南沙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的方案》发送至相关部门及镇街征求意见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区纪委、区财政局加快制定农村廉情预警系统、“三资”交易平台、农村财务监管平台的管理制度。
3.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推进农民减负工作。按照市农业局要求,在万顷沙镇沙尾二村建立了市级农民负担监测网点,涉及15个农户,同时,在榄核镇、东涌镇的6条村选择30个农户作为省级农民负担监测网点。
(三)扶贫工作情况
1.对口蕉岭县、平远县扶贫。累计筹集帮扶资金7715.57万元,在10条贫困村实施213个帮扶项目,其中发展经济项目44个,实施道路硬底化21.85公里,建设文化娱乐设施10宗,培训农民3221人,实现转移就业279人,帮助399户贫困户完成危房改造。
2.区内扶贫工作开发。累计筹集帮扶资金2914.15万元,10条贫困村共实施12个帮扶项目,其中发展经济项目5个,实施道路硬底化30.9公里,建设文化娱乐设施4宗,培训农民37人,实现转移就业4人。
(四)林业和园林工作情况
1.开展蕉门河及滨水两岸景观综合整治工程。占地约34公顷,投资约达1.8亿元。目前完成了项目的立项和设计招标工作,正在开展施工图设计。
2.开展自贸区生态廊道(高速路段)工程建设。对区内高速路重点立交和对外主要出入口地段开展绿化美化提升工作,正在开展方案设计工作。
3.做好南部滨海文化生态旅游区(十四涌-十九涌)主干道绿化工程建设。该项目重点打造灵新公路的“花林、湿地”景观,改造长度约6.4公里,已完成立项和设计招标,正在开展施工图设计工作。
4.深化生态景观林带建设。项目投资1200万元,对亭角立交至虎门大桥段、京珠高速横沥桥至莞佛高速的连接段全长2公里范围进行改造,总面积约550亩。已完成施工招标,正在开展种植工作,完成工程量约60%。
5.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南沙滨海绿道。启动南沙区环岛绿道建设工程。该项目全长25.4公里,总投资约3837.57万元。目前正在开展施工图设计工作。
6.大力推进黄阁城市公园建设工作。选址在黄阁汽车城南地块西涌北侧,占地面积约为7.32公顷,目前正在开展施工图设计。
7.开展 “一涌一景”工程建设工作。南沙湿地“一涌一景”项目总投资约为1800万元,项目安排在19围西湿地二期范围内。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和概算评审工作,目前正在开展施工招标工作。
8.开展义务植树活动。3月12日在蕉门河边举办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区领导、区直机关、区属企业、各镇街及群众约230人参加,种植木棉、紫荆、黄瑾等树木约200株,绿化面积约1万平方米。
9.加快公园建设。一是黄山鲁森林公园增开北门,配套进山道路和步行径,计划投资约6000万元,已完成项目建议书编制;二是美化十八罗汉山森林公园园林景观,计划投资600多万元,项目通过事权下放方式下放大岗镇组织实施。
10.扎实开展森林防火工作。一是建立区、镇街、村三级防火责任体系,签订责任书。上半年,未发生大的森林火灾,累计发生一般森林火灾1宗,过火面积2亩,较好的完成森林防火任务;二是加强防火配套设施建设,投资450多万元,新建蓄水池、防火井、防火步行径等。
11.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一是遏制违法占用林地行为。张贴《责令停止改变林地用途行为通知书》27份。二是做好野生动物保护。在候鸟春季活动高峰期每周安排两次巡查,收缴销毁各类捕鸟网具1310米。
12.开展南沙儿童公园建设。截至今年6月底,公园共接待游客约25万人次,公园运营良好,无安全事故发生。目前,公园二期项目已完成立项、环评、概算编制及评审等前期工作,正进行施工招标。
篇11:农林局工作年终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农林局工作年终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农林局工作xx年工作总结及xx年工作计划 XX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局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促进农民增收当作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做好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优质化、标准化、产业化工作,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生产情况
(一)粮油生产全面丰收
全区粮食生产面积92.6万亩,单产283.1公斤,增产106.6%,总产26.2万吨,增产108%。其中小麦面积43万亩,比上年增加2.4%,单产341公斤比上年增长95%,总产14.7万吨,比上年翻一翻;玉米单产412.5公斤,比上年增长151.6%,总产6.3万吨,比上年增长125%;黄豆单产105.5公斤,比上年增长73.2%,总产2.8万吨,比上年翻一翻;油菜单产120公斤,比上年增产43%,总产0.42万吨,比上年增长27%。
(二)林业生产稳步推进
全区今年完成退耕还林XX亩,占计划XX亩的101%,义务植树110万株,补植完善农田林网3万亩,其中新建农田林网1万亩,育苗2700亩,低产林改造5000亩,防治病虫害2.6万亩。
(三)渔业生产稳中有升
今年,我区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1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约9500亩,河沟围拦网养殖面积11500亩,与去年持平,鱼苗、鱼种投放量8000万尾,水产品产量4700吨,比去年增长2.17%。
(四)蔬菜生产形势喜人
XX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11.5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产22万吨,比去年增长19%。总产值1.8亿元,比去年增长6%。其中,瓜菜面积2万亩,保护地面积4万亩(棚室菜0.8万亩,地膜覆盖3.2万亩),马铃薯0.8万亩,大蒜2.2万亩,推广遮阳网覆盖栽培3.5万m2,防虫网保护栽培1000m2平方米。蔬菜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
二、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发展永恒的主题,通过近几年来的全区上下共同努力,我区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优化品质结构。根据市场需求扩大优质农产品面积,抓住中央出台良种补贴政策的契机,大力推广优质良种,优化了农产品的品质。我区今年发展优质强筋小麦20万亩,占全区小麦总面积的41.7%。另外我区还扩大适销对路的优质粮油、蔬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面积,全区经济作物面积达15万亩以上。全区优质农产品比重已超过50%。二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农产品生产。我局会同区技术监督局制定出台了颍东区无公害西瓜生产技术规范、无公害大蒜生产技术规范、无公害小麦生产技术规范等一系列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奠定基础,同时在实现口孜镇曹庄村无公害西瓜认证的基础上,积极申报口孜大蒜、杨楼马铃薯、新乌江粉丝的无公害生产认证。三是发挥比较优势,建立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我局积极向区委、区政府建议,重点抓好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通过近几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口孜镇优质大蒜、杨楼脱毒马铃薯、新乌江镇脱毒红芋和粉丝、口孜袁寨沙河沿线的优质花生、新华正午的优质蔬菜、袁寨口孜铁路沿线的优质水产品、口孜钓台的蛋鸡饲养、插花正午的优质肉牛等十大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同时,我局建立颍东区农业信息服务中心,搭建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联接的平台。四是订单农业不断扩大,全区今年发展优质小麦、优质棉花、优质大豆等优质农产品订单生产20多万亩。
(二)着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
一是引进推广了一大批优质新品种。如强筋小麦新品种郑麦9023、豫麦68等,优质高蛋白大豆新品种中黄13,转基因抗虫棉,脱毒红芋,脱毒马铃薯等。全区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瓜果蔬菜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林牧渔业良种覆盖率都达到90%以上。二是加大了农业实用新技术推广力度。今年全区重点推广平衡配方施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病虫草害综合防治、节水灌溉、科学养鱼等一批农村实用新技术,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370期,举办了科技下乡、科技赶集、科技大比武活动,印刷了《颍东农业》报纸和技术资料20万份,无偿赠送农民,受到群众的真诚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是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基地,做到了试验、示范、推广一条龙,不仅通过典型辐射,示范带动周围群众走上致富路,而且减少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的风险,提高农业科技成功率和科技贡献率。
(三)加强病虫测报,搞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
1.测报工作逐步规范。我局测报是全省先进单位,承担省安排系统测报对象11个,并对30余种病虫草害进行普查,同时在插花、枣庄、老庙、口孜等乡镇聘请兼职测报员6人,设立6个测报基点,今年共发布病虫情报8期,向省植保总站,报送病虫发生动态周报表48期次,病虫预报准确率在90%以上。
2.农作物病虫防治成效明显。全年病虫草害发生总面积344.8万亩次,防治293.4万亩次,挽回粮食损失55606.8吨,棉花37.43吨,油料388.2吨。
(四)加强“双生”市场清理整顿,加大农业执法力度
我区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加大“双生”市场清理整顿,重点对全区豆制品市场、水产品市场、农资市场、种子市场、林业经营市场进行地毯式的巡回清查,查处假劣化肥5吨,假农药300多公斤,标示不规范种子2万余斤,取缔了脏乱差豆制品加工作坊5个,查处破坏林业资源案件15起,查处电毒炸鱼违法案件5起,移交法院1起,查处违法犯罪人员13人,其中取得候审1人,行政拘留1人,提请行政拘留2人。有力打击了生活资料、农业生产资料市场违法犯罪份子,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了农业发展的正常秩序,树立了农业执法的良好形象。共2页,当前第1页12农林局工作xx年工作总结及xx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