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情,保安康,也是保护我们幸福的生活。疫情中淬炼出的精神,也将成为我们战胜一切险阻、追求更美好幸福的强大精神力量。目前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春天来了,桃花开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花象征着家国的幸福安康。为了亲爹亲娘的指望,为了下一代健康成长,为了人民群众更多的笑脸,经历抗疫锻炼的平凡英雄们,继续向前。
篇7:抗疫题材时代报告剧《在一起》观后感
阳光普照大地,微风拥抱山川,樱花静待开放,万物蓄势待发。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有的安详。
从12月起,武汉市民陆续出现发热症,后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在这般紧张的局势下竟有人如期举办了百家宴。确诊人数直线上升,由十几例几十例几百例到上千例上万例。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数字揪着人们的心,疫情由湖北蔓延到了全国。这注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钟南山院士说:“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但84岁的钟老却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他的到来使民众的心里多了几丝安慰,仿佛看到了希望。钟老成功抗击非典,也一定会成功抗击新型冠状病毒。
浓浓的年味蔓延在神州大地上,举国上下灯火通明,迎接这个不平凡的新年。我们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晚,他们在一线救死扶伤;我们吃着热气腾腾的年夜饭,他们手里捧着盒饭,心中装着思念;我们抱着手机坐在沙发上熬年,他们闭上疲惫的双眼倚靠在墙上小憩。
是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除夕夜奔赴在一线的解放军;一批批主动请缨的的医护工作者,那一个个鲜红的指印印在了请战书上,也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那是勇气,是坚强,是责任……
中国总是能创造奇迹的民族。
来自不同地区运送物资的车在高速公路上驰骋着,最终驶向了武汉;国内同胞、华人华侨、留学生们积极捐款捐物;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均在10天之内建好,让外国人对中国的质疑变为惊叹,这就是中国奇迹!
16岁的陈琪方给奋战在一线的外公和妈妈写信鼓励他们也鼓励患者们。她写道:“在我的世界里,我的妈妈和我的外公是很行的。我把她们借给患者,他们能顶起我这个家,就同样可以顶起你们患者这片天。”妈妈和外公的勇气与坚强给了她信心,她想给更多人温暖,鼓励人们向阳而生,早日战胜疫情。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让我们静待花开之时,春天来临之际。
篇8:抗疫题材时代报告剧《在一起》观后感
2020,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仿佛全世界都在告诉我们,要珍惜,告诉我们“活着”最重要。
12月初,新型冠状病毒确诊患者在武汉出现。由于这种病毒的症状类似于感冒,并未引起人们重视。和往年一样,人们为即将到来的春节,紧锣密鼓地做着准备,到处洋溢着热闹和喜悦的气氛。
“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的消息,打破了这种热闹和喜悦的气氛。确诊和隔离人数急剧增加,武汉紧急封城,中央也在大力的宣传和防控疫情。一时间,喧闹的街道变得冷冷清清。人们尽力配合中央开展的防控工作,做到不外出。
抗疫仍在继续,一批又一批的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奔赴战场,让武汉这座城市变成了一座“天使之城”。
疫情的背后,我了解到很多感人的故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护士单霞,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节约穿防护服的时间,在投入一线工作前,她剃光了及腰头发,她表示,“头发没有可以再长,但是要为人民服务”;武汉汉口医院呼吸科二病房主任接受采访提到,在医护人员没有增援到武汉前,武汉的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一天只睡两个小时,疲劳的时候躺在地上将就一下;武汉市中心医院28岁的王涛下班后脱下厚厚的防护服,摘下手套,用手机拍下汗水浸湿的双手,她的脸上也布满了勒痕,眼睛变得疲惫无神。
还有好多好多这样的人,他们放弃了家里的团圆饭,直奔战场;他们在请战书上按下一个一个手印:他们瞒下父母,写下遗书。他们中有些人参加过的抗击非典,知道抗议的艰难和痛苦,但是在疫情当下仍然第一个报名,奔赴前线。有一句话说得好:“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我们能做的只有呆在家里,不外出,不给他们添乱;我们能做的也只是希望他们能够保护好自己的安全;我们能做的,只是希望这座“天使之城”能够安然无恙。
这一年注定是我们生命中最为难忘的一年。他们会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一个又一个印记,会影响我们的成长,也让我们感受到爱和感动。这种同胞精神,也许只有中国人才能感受得到。
春天已经到来,疫情终会过去。决战疫情,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致敬前线工作的每一个工作人员。疫情过后,共赏樱花。
篇9:《在一起》抗疫题材时代报告剧观后感2020
《在一起》由国家广电总局组织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和耀客传媒、尚世影业共同出品,集结国内现实主义题材创作领域的优秀编剧、导演和一线演员,通过再现疫情中平凡人的身姿,记录这段集体记忆。《在一起》从2月开始策划,3月各单元剧本陆续完成,4月起相继开拍。当年制作、当年记录、当年播出,刷新了电视剧制播纪录。该片集结了张黎等14位导演、梁振华等19位编剧、张嘉译等50多名主演,堪称中国影视“梦之队”。
《在一起》把笔触聚焦在普通人身上,追求真实感。一批实力派演员不带妆出镜,在拍摄中力求场景还原,并邀请一线医护人员在摄影棚指导参与,把有限成本放在制作上,回归抗疫现场。本剧共20集,每两集一个故事,十个单元分别为《生命的拐点》《摆渡人》《救护者》《同行》《决战火神山》《搜索24小时》《武汉人》《方舱》《我叫大连》《口罩》。
《武汉人》是在若干次会议沟通中新增的单元。在《武汉人》中,张萌饰演一位新冠患者,和她演对手戏的是奚美娟。作为一部群像戏,该单元也展现了武汉平凡社区工作者的伟大,有笑有泪,直击人心。
在《救护者》中,朱亚文饰演支援武汉的医生,片中用了很多长镜头。“拍摄中,配合我们演出的都是真实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每次开机,推开现场的门,仿佛置身真实的场景。”
《决战火神山》是最后一个开拍的单元。“我演的是一名军医,除夕夜进入武汉,也是第一批进入火神山的援鄂医护人员。在体验生活时,能感受到他们散发的纯粹的英雄气概。”陈数说,“与其说去扮演他们,不如说是去接收和传递这种气息。”
《方舱》的戏剧空间虽然狭小,但在导演汪俊看来,它的创作空间很大,其中展现的情绪类型非常丰富。“像一个小社会,有极致的悲欢离合。”
时代报告剧《在一起》开创了新的电视剧类型,准确、迅速、及时地反映时代主题和精神,通过真人真事加工,兼具时代性、艺术性、真实性,展现了上海文艺工作者记录伟大时代、书写伟大精神的责任担当。
篇10:《在一起》抗疫题材时代报告剧观后感2020
这是中华人民再一次面对病毒危机:新型冠状病毒。距离上次非典仅过去,刚好降临在春节之际。
我们在过年,而另一群人却在过关,在这病毒肆虐的惴惴不安里,他们一路上披荆斩棘,无所畏惧。在新型冠状病毒面前,是他们冲到了一线,是他们,不畏艰难。他们,就是来自各个省市的白衣天使,是抗病毒路上的逆行者。
八十三岁的钟南山爷爷,本来可以避开病毒的危险,安度晚年,但是他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站了出来,就跟十七年前,SARS病毒爆发的时候一样。十七年前,他曾坚定的说:“把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这斩钉截铁的话语,带给全世界无比的震撼。十七年来,这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始终未改,为人民的安全逆行的志,始终不变。还有许多医生与护士,在大年三十,当我们吃着团圆饭,阖家欢乐的时候,他们却义无反顾地离开家人,踏上去武汉的战场。这些逆行者在医院战地中,为人民安全而战。
这是一次严重的危机,作为人类的我们不应该反思?如果疫情无法控制人类将何去何从?如果我们管好自己不贪嘴吃野味会有这等事?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我希望全国人民手拉手携手共抗此次危机,都好好在自家呆好,不乱跑。武汉小可爱,不要害怕,有祖国在,我们一定可以度过这次危机,很多医护人员已经放弃了和家人团园的机会奔赴疫场一线,我们更应该相信他们!致敬最美逆行者,敬畏自然,守护生命。是他们用执着和坚守诠释着“爱的`奉献”,诠释着“大医精诚”。我们由衷的向他们致敬。让我们众志成城一起战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期待着他们早日归来阖家团圆,一起走上街头,繁花与共!
加油武汉!加油白衣天使!加油!中国!!愿世间的美好与你们环环相扣。
篇11:《在一起》抗疫题材时代报告剧观后感2020
曾想过,春节假期可以多几天,时间慢些走,让我们可以在家多陪陪父母,在家吃碗热腾腾的元宵,成了许多人的一种奢望。可当这天真正来临时,日子却因为共赴时艰显得漫长,我们渴望迈出家门,同抗击疫情的“逆行者”们一起奋战。虽不能冲上“疫”线,但请不要忘记,留在家里,同样是作战,凝聚着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
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疫情当前,谁不想安安全全、舒舒服服地待在家呢?然而勇敢的战士,总会在该冲锋的时候义不容辞地挺身而出、责无旁贷地英勇奋斗。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建议全国人民“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的钟南山院士,自己却第一时间赶往武汉抗疫最前线。这是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驱动,更在于我们的一举一动,勾画着中国的模样。不出门,阻隔病毒传播,或许是我们普通人能做的贡献。但平凡之中见诸伟大,我们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我们还能做的更多。
“响铃模式”就是同频共振,准确接收党和国家的“信号源”。今年春节,全国各地民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居家防疫、自我隔离,履行公民的法定义务。但不串门、少出门,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疫情是魔鬼,不能让魔鬼藏匿。只有把魔鬼暴露在“阳光”下才能看清它,确保信息公开透明;万众一心才能尽早战胜疫情,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宅”在家中的我们,要常开窗通风,让中央疫情防控工作精神和决策部署“吹进来”,呼吸各地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最新鲜的行动“空气”,掌握疫情信息、做好疫情预防、备好防疫物资,全国一盘棋,才能步调一致、共克时艰。
“响铃模式”就是平安来电,万家灯火是幸福团圆的“长明灯”。抗击疫情,一人奋战在前,全家力挺在后。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见证了太多令人泪目的感动时刻。阔别新婚妻子,毅然选择“蜜月”出征;护士妈妈抗击疫情,只能和女儿“隔空拥抱”;放弃春节假期,用服务暖人心的广大基层干部,还有电力保障人员、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筑工人……关键时刻,一部手机是我们彼此沟通交流、加油打气的“纽带”。我们想问的很多、想看的更久,千言万语汇成一句,就是平安归来。别让在外的他们牵挂担心,“妈妈你放心去打怪兽!”才是电话这头我们共同的语言,在家守候团圆,待你凯旋归来。
我们在奋斗,中国在奋斗。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属于每一人。时间不是治愈疾病的解药,奋斗才能真正守护人民健康。“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宅”在家的我们要做最坚定“捺”,支撑奋战第一线的“撇”,陪伴他们一起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我们就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加油,中国!加油,每一个中国人!
篇12:《在一起》抗疫题材时代报告剧观后感2020
2020年,正当这个春节到来时,新型冠状病毒也突如其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当我们阖家欢乐团聚时,无数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们,却要离开家人去武汉挽救病人,和病魔对抗。他们一路上披荆斩棘,直奔战场,无所畏惧。有个90后的小姐姐,因为要救治病人,把长发剃成了一个光头,每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不能上厕所,在她们眼里防护服是很珍贵,一天连做十几台手术,出来休息时都累倒在地。八十三岁的钟南山爷爷,本来可以避开病毒的危险,安度晚年,但是,他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站了出来,就跟17年前,sars病毒爆发的时候一样。17年前,他曾坚定地说把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这斩钉截铁的话,让很多人都感动不已,让全世界都无比震撼。17年来,这颗为人民服务的爱国之心,始终未改。
除了医务人员,还有警察叔叔、社区工作人员、工地建设者们……他们都在这危急关头迎难而上,书写一曲曲动人的歌谣。
这些逆行者在奋力地与病毒斗争,也在感动着普通的人们。有一次,我在抖音上看到在一个十字路口有很多交警在给别人量体温,就在这时,一名男子走过来手上提着一箱纯牛奶,他把牛奶给警察时还敬礼了,说了一声“中国加油”就离开了,警察提着奶来到公安局拆开来时发现里面有封信,里面装了10万5千元,上面写着:我把我全部的钱都要捐给祖国,希望病毒早日消灭,中国加油!警察读完那封时,热泪盈眶眼泪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