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决战脱贫致富同心奔小康工作心得体会(共15篇)(决战决胜脱(3)

2025-07-28

善于扎堆的老实人,就能在群众中发出“团结就是力量”的信号。善于在群众中扎堆的党员干部,他们把心思和精力都放在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中,想得更多的是群众的疾苦和困难。今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时间只有9个月,他们会扎根到人民群众中间去,跟人民群众一起想办法、出点子、齐动手为脱贫而奋战。在党员干部带头干的影响下,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和贫困群众的共同努力,让群众在脱贫攻坚的任务中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的同时,也感受到脱贫攻坚是大家的共同责任。把群众想脱贫能脱贫的思想统一到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上来,就能齐心协力为脱贫而战,定能完成决战决胜任务。

篇8:全面决胜脱贫攻坚同心奔小康心得体会800字

回顾,习近平总书记来山西考察调研时的主题还是研究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三年来,通过各级政府及广大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山西贫困县全部“摘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我们更应当充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山西考察之行的讲话精神,“要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接下来要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让乡亲们生活越来越美好。”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们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提高土地利用资源,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振兴乡村业事业,成为当前学习、工作的重中之重。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对产业的发展问题十分关心。作为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乡村更应当积极主动发掘适合自己长期发展的一套产业模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乡村产业要想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要寻找到符合自己地域条件的特色经济产业链条。通过产业增加就业,通过产业增加收入,通过产业提高乡村知名度,通过产业实现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环境为基。一个乡村的精神文化面貌与生态环境治理情况相辅相成,乡村的发展必然要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创造出与在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生活条件。同时,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不仅仅会提升居民生活的幸福感,也对外展示出乡村应有的精神面貌,以百姓富有,生态宜居的条件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乡村发展特色,切实提高乡村振兴过程中百姓的幸福感。

乡村振兴,文化为重。产业要发展,环境要保护,乡风文明更要建设。乡村振兴要做到的不仅仅是百姓安居乐业,更要在文化上打造出乡村特色。弘扬乡村保留着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乡村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从根源上发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百姓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充分体会文化自信。

时隔三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一次的来晋考查中又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而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坚信,在这样的要求中愈加强烈。

篇9: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

假期返乡经过田间小路,同行的表姐兴奋地指着一家农户向我们介绍说,这是她结对包干的贫困户。久居城市的我虽常在报纸网站上看到关于脱贫攻坚的新闻,却从未真正近距离听干部谈起扶贫故事,不禁好奇细问“该农户家有几口”“年收入多少”“因何致贫”?不料表姐反倒支支吾吾起来,讪笑着道出实情,“每次都是单位一大帮子同事跟着村长一起去的,稍站一会儿拍两张照就走了,我哪里知道这么多。反正今年是收官年,总归能‘如期’脱贫的。”

_闻言,心中暗自称怪:这脱贫不脱贫,一不看吃穿,二不瞧住房,三不讲教育,四不谈医疗,只一句“收官之年”,就提前定好了“胜利之势”,把脱贫任务视为“必将到达”的预期指标,准备大大方方坐等“过关”、“躺赢”胜果。此般想法,恐怕不该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应有之义。

党中央以三年为限,定下脱贫攻坚战的行动方案,不单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更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这承诺,不是基于乌托邦式的空想,而是扎根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清醒认识,立足在对国情社情民情的准确判断、生发于对自身能力底气的充分把握。实践证明,正是遵循着我们党实事求是的光荣传统,从“真心为民”的逻辑起点出发,用“真抓实干”的长期不懈拼搏,脱贫攻坚战才取得了当前“真材实料”的喜人成果。从9899万减至551万的贫困人口,从10.2%降到0.6%的贫困发生率……这每一个变化背后,凝结着无数人的血汗和付出,绝非一两次“调研踏青”“拍照留影”能够换来,也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可以实现。

古语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接近胜利的曙光,往往最容易令人心痒心切而忘了出发的理由。表单上的满分、形式上的完成,从来都不是脱贫攻坚战的初衷。完美“收官”,容不得半点“搭便车”式的侥幸,更要不得半分“走过场”式的敷衍。哪怕只剩“最后一公里”,只要还有一个贫困县不摘帽、一个贫困户不解困,责任的担子就不该也不能轻易放下。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而收官之年更是硬仗中的硬仗。越是到最后关头,留下的越是难啃的骨头,越需要拿出十二分的认真劲去上弦紧绳、满弓中矢,解贫中之贫、脱困中之困。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的影响和冲击下,原有贫困地区非充分就业劳动力尚存,新的失业人群又开始涌现;已经上马的扶贫项目或刚有起色,便遭遇了生产生活停摆的梗阻……一系列的新问题新情况,给这场战役的决胜增加了难度与挑战,也时刻告诫着我们:当前的工作形势,还远没有到能歇歇脚、松松劲的时候。面对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双重考验,唯有慎终如始、苦干实干,才能给这个“收官年”交出一份真正令人满意的答卷。

收官不等于过关,决胜不意味必胜。拿出起始年的兴头,保持推进年的劲头,收起不该有的滑头,脱贫攻坚的收官年才更有盼头,“决胜战”也定能胜得漂亮全面,真正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篇10: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同心共筑百年梦想心得体会

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抓紧解决复工复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总书记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是今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根本遵循,表明脱贫攻坚收官战已全面打响,时间很紧、任务很重,需要全国上下尽锐出战、攻坚克难。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通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实现了绝大部分贫困群众的脱贫的阶段性目标,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全国还有近2000万贫困群众没有脱贫,在夺取“长征”最后胜利的关口,更需要我们全体党员干部坚定必胜的理想信念,去夺取脱贫攻坚最后的胜利。

扶贫是需要执行力的,而执行力的动力出于担当。锤炼广大党员干部担当的本领,就是提升扶贫的执行力。把担当精神贯彻在脱贫攻坚中,落实在具体行动上,要让每位党员干部挑起责任履行的担子、对他们钉牢工作落实的钉子,以“铁”的“硬气”抓好落实,让他们在担当中锻造执行力。而每一位党员干部,则必须强化担当意识,要将责任抓在手中、扛在肩上,以”严”的精神和“实”的作风,沉下身子融入群众,和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沟通思想,掌握实情,激发智慧增进感情。“群众利益无小事,百姓事情大如天。“要以群众需求作为工作“风用标”,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扎扎实实的推进各项脱贫攻坚任务,真正让脱贫成效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面对目前长期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和困扰了中国数千年的贫困问题,我们没有退缩,没有停滞,中华民族复兴的脚步依然铿锵有力,也必定行稳致远.。脱贫攻坚是一项历史性工程,是一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在精准防控疫情的同时,全力有序地推进复工复产,坚定脱贫攻坚信心、夯实脱贫攻坚根基、激发脱贫攻坚动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定能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篇11: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工作心得体会

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共迎佳节,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强调,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需要凝聚起包括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希望大家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调查研究察实情,实事求是建诤言,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高度肯定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过去一年作出的贡献,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汇聚起了强大正能量。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团结是永恒的主题。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过去一年来,各民主党派中央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加大定点监测、驻村调研力度,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深刻证明,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绝不是“花架子”“飞来峰”,它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所在,是我党治国理政的独特政治优势,是我们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的具体体现。

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共同的事业到了滚石上山、非进不可的关键节点,需要广泛凝聚共识、积蓄磅礴力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要围绕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心同党想在一处、劲同人民使在一处,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一切积极力量共同把中国的事情办好;要充分发挥制度优势,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调查研究察实情,实事求是建诤言,合力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要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在服务大局中找准履职尽责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为各项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任务越艰巨,目标越远大,越需要团结一心、砥砺奋进。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以制度优势激发奋进力量,在服务大局中展现担当作为,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中国复兴号巨轮扬帆远航加油助力!

篇12: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工作心得体会

2020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吐鲁番市市场监管局始终心系贫困百姓,积极发挥专业技术和能力,运用最根本、最直接的农业标准化技术助力乡村葡萄产业发展。

4月3日,吐鲁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邀请2名市林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赴高昌区恰特喀勒乡幸福村,举行葡萄田间管理标准化技术推广现场会,旨在提供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种植葡萄管理水平,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最终帮助实现脱贫。来自各小队的贫困户及其他农民共35人汇聚田间地头聆听专家讲解。

村民阿力木激动地说:“这样的农业科技服务下乡让我受益颇丰,解决了‘如何施肥、如何管理’的困惑,希望农业专家能够多来给我们授课和指导。”

现场会上,大家积极踊跃的向专家提问,专家详细解答农民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同时,还为大家发放了葡萄种植技术规程汉、维版宣传彩页,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篇13:2020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工作心得体会800字精选

火爆腰花是四川的一道名菜,也是川人常做的一道家常菜。其火爆鲜香、脆嫩爽辣的风味深受食客喜爱。但是,和做麻婆豆腐、水煮牛肉等其他四川名菜一样,烹制火爆腰花上手容易,做好却难。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何尝不是一样的道理,从完成现行扶贫指标到建立安居乐业长效机制,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绝非敲锣打鼓、一时之功,而是需要苦干实干、驰而不息。

大道至简。炒好火爆腰花展现的是厨师的匠心,抓好脱贫攻坚检验的是党员的初心。将心比心,最终都是要以群众的满意为中心。因此,党员干部不妨在火爆腰花中,品一品、悟一悟脱贫攻坚之道。

大火快铲齐上阵,深度贫困区歼灭战必须“火力集中”。火爆腰花菜如其名,想要鲜香爽口,入味而不柴,关键是要猛火快炒。在《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电视剧中,有一个经典片段就是同为家乡人的小平同志到农家体察民情时,亲自掌厨,用一道火爆腰花一试沼气做饭的火候。当前,正处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最吃劲的时候,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难啃硬骨头。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从五级书记同框抓脱贫,到党政兵民学携手克难关,都充分说明,要想啃下硬骨头,取得完胜,就必须上下一心,集中优势兵力,动用强大火力,攻而歼之。因此,党员干部需要凝聚与调动多方力量,将人力、物力、财力等集中投入到打好深度贫困区歼灭战中,确保攻坚工作乘势而上,不留死角,不欠旧账。

下一篇:暑期教育培训心得体会(共18篇)(暑期培训心得体会教师2025免费)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