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反腐反俗,提倡理想社会,保持优秀的道德品质。我国近几年的反腐活动提倡“老虎苍蝇一起打”也是为了抵制某些人为了功名富贵而做出有损他人利益的行为。还有曾热播的《人民的名义》中讲到的一连串利益集团一网打尽的故事一样,反腐反俗一直是国家工作的重点。的确,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不应该为了功名富贵才致力于学习当中,应保持自己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修养,像屠呦呦一样热爱自己所从事的科研行业,不应为外在的困难使得内心有所动摇。
现今众多的“拜金族”都以“金钱至上”为原则,用物质享受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里。有的明星也是为了提高知名度,恶意炒作,在社会上造成不良风气。这些人,他们在物质上是得到了满足,可精神生活却如此的迂腐,这些令人嘲讽的行为不应该早日杜绝吗?
篇13: 《儒林外史》读后感800字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阅读经典,可以提高自身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增强自己的精神力量,陶冶自己的高尚情操。
《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贯穿全文,全书的思想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科举制度及儒林人士的严峻批判和辛辣讽刺;一是对理想社会和道德楷模的热切渴求。就如书中写道:蘧公孙由“名”的驱动来拜会马二先生,马二先生听说蘧公孙不曾致力于举业,便把举业与做官的紧密联系不加掩饰的揭示出来,充满讽刺之意。古人致力于举业来取得功名富贵,今朝很多人不也是如此吗?
很多人都认为搞科研十分辛苦,不仅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想出名也十分困难。就如《黄晓明的两个亿婚礼和屠呦呦的半个客厅》这篇文章所述一样,科研人员所得收入还不如一个戏子收入高。屠呦呦毕生致力于科研,饱受艰苦,可所得奖金却只够在北京买半个客厅,于是就有些人本想从事科研行业,但却因为诸多困难而放弃了。可是,如果人人因此而放弃为国贡献的机会,那我们的国家还有什么发展;如果人人都因为功名富贵才致力于举业,那我们的国家还有什么希望。
《儒林外史》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反腐反俗,提倡理想社会,保持优秀的道德品质。我国近几年的反腐活动提倡“老虎苍蝇一起打”也是为了抵制某些人为了功名富贵而做出有损他人利益的行为。还有曾热播的电视中讲到的一连串利益集团一网打尽的故事一样,反腐反俗一直是国家工作的重点。的却,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不应该为了功名富贵才致力于学习当中,应保持自己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修养,像屠呦呦一样热爱自己所从事的科研行业,不应为外在的困难使得内心有所动摇。
现今众多的“拜金族”都以“金钱至上”为原则,用物质享受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里。有的明星也是为了提高知名度,恶意炒作,在社会上造成不良风气。这些人,他们在物质上是得到了满足,可精神生活却如此的迂腐,这些令人嘲讽的行为不应该早日杜绝吗?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愿世人少为功名富贵而忙碌,静下心来保持职业操守。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共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祖国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篇14:儒林外史读后感800字
1 范进中举
自小对范进中举的印象,就是这人为了考进士疯掉了,对其嗤之以鼻,甚为不屑。可谁曾知读完书后,方才晓得人家后来不仅中了进士,还当了大官,官阶、学问俱长,甚至被钦点为山东学道,心生佩服,而由此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进一步明白了读书的好处,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被大方之家笑话。
2 翻身之道
自古以来,穷苦人家翻身,读书都是条明路,如此说法,定遭人驳斥,但自有其道理。一则人会说除读书外,经商、从军,皆为坦途,读书无用,但我认为说读书无用之人,大部分都是未曾好好读书的人,不曾享受过读书带来的快乐和益处,又见他人未曾读过多少书,便在外发迹,心生嫉妒,欲走捷径,此投机心理万万要不得,殊不知人与人各不相同,谁曾见:成大事者,几人是书读得不多的?
3 天道酬勤
天道酬勤是亘古不变之理,匡超人家庭条件如此之恶劣,但仍捧书夜读,终成一代名家,感动颇深。无论家道如何,个人天资几分,只要认真坚持做好一件事,无论富贵贫穷,无论风霜雨雪,付出总会有回报!匡超人连饭都吃不起,父亲病重卧床,仍在照顾之余,日日捧书细读,深夜被路过县官发现,由此发迹,常言道:越努力越幸运,此话不假!
4 风花雪月
每每看及古人登高为乐、临湖对诗,颇觉文雅。虽当今摄影、绘画亦为一乐,却总觉得少些雅趣,不知为何。而自己荒芜诗歌,深感自责。而如今芸芸众生,忙于奔走生计,亦多感慨:莫让柴米油盐,冷落了风花雪月。
借诗云:交游添气色,又结婚姻;文字发光芒,更将进取。
5 人心难测
匡超人,曾经感天动地之孝子,看至半部,却因贪图富贵走上邪门歪道,令人心痛!虽说此后仍被万历授予进士,但人生之污点难以抹去,可悲可叹。由此愈发佩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很多事情作为旁观者可能觉得无所谓,但真正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过去那道德先生的态度也许会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所以说人生如戏,但比戏更精彩!
6 恃才傲物
作为读书人,偶尔也痛恨读书人。自古以来,读书人常好风雅,不愿俗流为伍,自恃读了几本破书,便装腔作势,卖弄风采,殊不知与青楼女子无异,人凭几分姿色卖弄风骚,你也靠几本学究书附弄风雅,看起来是在叫人可恨!虽无甚么才气,但留予自省,莫变成自己曾厌恶的人。
7 君子之腹
杜少卿真乃古之风流人物,人言七傻,却不知其所乐。世人读书,无非为考取功名,以为生计。又或者著书立说,流芳百世,唯有杜少卿其人,散尽万贯家财,只为助人为乐,此为真乐矣。而其读书为好读书之乐,有官做,却力辞不就,不是他傻,而是时人不懂其乐罢了。有时,我们往往以自己的价值标准去评判其他人的是非对错,常常是杞人忧天,抑或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由此想到唐伯虎的一句诗: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8 学优致仕
学而优则仕,无论是科举制兴起之后,还是当代中国,都是读书人乐于进取之路,但有些人反不以此为向上之道。庄绍光进京面圣,世人皆以为其仕途坦荡,谁曾想他却婉拒这一升官发财之道,被世人称赞!由此思考:读书人到底是以读书为手段,达到做官的目的,还是将读书做学问作为此生追求,直到如今也难以思辨。似庄绍光辈,实在至雅之极!
9 百善孝为先
自古忠、孝为人称道,古时24孝子,似匡超人、郭孝子等其言其行,皆感天动地,当然如今社会,也有不少孝子,但古往今来,对待孝子的方式却有些不同。《儒林外史》中县父母知其孝知其难,往往直接捐助其钱财,授予其官职,一表天下。但当今社会,孝子总被媒体所消费,善行被放大,孝子压力更大,而被消费之后,往往又被爆出生活仍旧困苦不堪,世人只知其为孝子,却不知其能得到多少来自官府的实际援助,是否能改善生活,实在惹人可怜。
10 温润如玉
古人言语说话,或书本文字,读来皆温润如玉,似谦谦君子,仿佛唇齿留香,虽偶有过誉夸张之嫌,但也不流于粗俗,值得多听多看,耳濡目染,以正清气,无怪乎《离骚》中皆以香草比喻君子,或许正是此意。
11 阴阳风水
古人常好迁葬,以荫后世,此风明清较为盛行,但颇多风水邪气,扰人心智,杜少卿一法,着实令人钦佩。
先让风水算好棺材上几尺水,几斗几升蚁,交由官府,若的确则罢,若不确,则以子孙谋杀祖父之律,立刻凌迟。再好不过,以镇歪风!
12 天理人欲
“存天理 灭人欲”,此前一直觉得是个笑话,如今在《儒林外史》中,看的真真切切,不禁毛骨悚然。王玉辉呆腐之气,令人痛恨。女婿虽死,怎好让女儿随他去了呢?人偶有悲伤过度,想法不同平时,凡夫俗子都知劝解,而作为父亲却呆腐至此,可见吃人的礼教害人不浅,想到如今女子不嫁被催婚,实是封建余毒。
13 书生无情
小时候有位老师曾说:做老师带学习好的学生还不如带成绩稍差些的好。当初不明其意,以为其胡言乱语,殊不知人情有时真是如此。万中书落难,平日好友如施御史、秦中书等都生怕自己有了干系,害怕不已,考虑的都是自己的利益。真是一方有难,八方皆散,唯有善使拳脚的风四老爷心好,不枉相与了这一回,千里迢迢,千方百计救回万中书,还落得个真中书的官衔,交友当如凤四爷,施御史、秦中书之辈实在可恨、可恨!
14 测字算命
“上年都是我们没眼的算命,这些年,睁眼的都来算命,把我们挤坏了”,读至此处,又好气又好笑。想到如今社会乞讨之风盛行,尤其是以往都是缺胳膊断腿的乞求施舍,以改善生活,而如今好手好脚的青壮年都来要钱,惹得寻常百姓一阵烦恼,反使得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残疾人没了来处,可见古往今来,贱人之贱,从未改变!
15 凤止高梧
记得当时,我爱秦淮,偶离故乡,向梅根治后,几番啸傲;杏花村里,几度徜徉。凤止高梧,虫吟小榭,也共时人较短长,今以矣,把衣冠蝉蜕,濯足沧浪。
无聊且酌霞觞,唤几个新知醉一场,共百年易过,底须愁闷?千秋事大,也费商量。江左烟霞,淮南耆旧,写入残编总断肠!从今后,伴药炉经卷,自礼空王。
篇15:《儒林外史》读后感800字
阅《儒林外史》有感
自古以来,不同的人对官场有不同的观点与看法。吴敬梓老先生的《儒林外史》写透了古代官场的勾心斗角,可谓是封建社会的“照妖镜”。
《儒林外史》是中国小说史上少有的巨著,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讽刺小说。鲁迅有云:“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土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足称讽刺之书。”全书56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功名禄利的不同表现。一方面揭示了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吏治,科举,礼教进行批评;另一方面歌颂少数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存了作者的理想。小说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极其细腻,采用了高超的讽刺手法,被称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本书极力揭露和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昏暗及大批读书人灵魂的玷污,人格的堕落。全书最深入人心的莫过于范进中举的故事了。范进原先是一个穷书生,遭到了街坊四邻以及自己老丈人胡屠户的讥笑嘲讽。为了考取功名不惜让自己的妻子母亲饿着肚子,终于,在范进的努力下考到了举人,让大家刮目相看,但是因为不相信这个令人兴奋得消息。
范进竟然神经错乱疯了起来,最终被胡屠户一巴掌打醒,恢复正常。后来大家包括自己的老丈人对范进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讥笑嘲讽到奉承恭维。说明了当时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迫害。
这个故事通过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用夸张的手法刻画了他为科举而疯的形象,用岳丈等人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极其鲜明的表现,刻画出了一个趋炎阴势热衷仕途的社会风气。
这本书告诉我们若读书只为名利,那又怎会有人专心去做学问。人有自己的欲望,追求物质并无错误,但若头脑贫瘠,思想浅薄,便会陷入名利的旋涡,失其本心,人们的精神世界必不可埋没。
追求功名禄利,古来有之。历史上无数先人告诫我们应淡泊名利,然而人们却始终无法走出功名富贵的怪圈,在追求功名禄利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我们是中国少年,我们应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思想,不可过分追求功名禄利,迷入自我,成为一个深陷富贵圈的“俗人”。少年强,则国强。唯有每个少年不慕名利,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华民族能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方能早日实现。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充实自己,丰富自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使中国强大起来,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篇16:《儒林外史》读后感800字
读《儒林外史》有感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也说过: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阅读经典可以提高自身知识储备,丰富自己内心世界,亦可以陶冶自己的高尚情操。
《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贯穿全文,我认为全书的思想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对科举制度及儒林人士的严重批判和辛辣讽刺。二是对理想社会和道德楷模的热切渴求。就于书中写到蘧公孙由名的驱动拜会马二先生,马二先生听说蘧公孙不曾致力于举业,便把举业做官的紧密联系不加掩饰的揭示出来。今朝很多人不也是如此吗?
很多人都认为搞科研十分辛苦,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想出名也十分困难。就如《黄晓明的两个亿和屠呦呦的半个客厅》这篇文章所述一样。科研人员所得收入不如一个演员收入高,屠呦呦毕业致力于科研,饱受艰苦,可所得奖金却只够在北京买个半个客厅。于是就有些本想从事科研行业,但却因为诸多困难而放弃了的。可是如果人人因此而放弃为国贡献的机会,那我们国家还有什么发展?如果人人都因为功名富贵才致力于举业,那我们国家还有什么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