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过分注重趣味性,忽略实用性
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过分注重其趣味性,如强加进去许多的动画、视频等元素,或者背景颜色过于复杂,看不清字幕,好像是活跃了课堂氛围,实际上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忽视真正应该得到重视的数学知识
4.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抽象的过程形象生动化,这本是一件好事,有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将其中的抽象思维的过程讲解清楚,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提升,只会导致学生流于表面化模仿,不利于学生真正地深入理解知识。
三、如何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
1.主次分明
应该在强调多媒体技术的同时,深刻认识到其处于辅助位置的地位,不可将其作为教学的主体,不可忽视教师的重要性,要让多媒体技术真正体现辅助的作用,以确保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教学效果的改善。
2.注重交流
多媒体技术在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的过程中,上课比以前精彩,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明显提升,但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也随之剧减,教师应该及时注意学生的各种问题、及时交流,不让多媒体技术成为阻碍师生交流的鸿沟。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并非所有的数学教学内容都需要多媒体技术做辅助,对于一些极为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可以辅之以多媒体的手段,而简单易懂、以简单教具能够解释清楚的知识不需要使用多媒体技术。
数学是抽象的,需要我们不断钻研探索;数学又是形象的,无数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数学理念。但是教学的过程还是应该以师生为主,教师不仅应该掌握多媒体技术,更重要的是理解现代化教育的本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丁尔升。再谈面向21世纪的数学课程。课程?教材?教法,2009.
(作者单位 山西省左权中学校)
篇7:浅谈多媒体与数学课堂的有机结合
浅谈多媒体与数学课堂的有机结合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双柳刘镇中学 林 娴
【摘 要】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应对其辅助功能有正确的认识,让其更好地服务于数学课堂。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服务
多媒体辅助数学课堂教学,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把数学教学内容以人类联想方式将信息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使学生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进行数学学习。多媒体辅助数学课堂教学能揭示数学规律、提高课堂效率,有着许多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1.多媒体的交互性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激发其求知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可清晰地显示出被观察对象各个部分及他们之间的联系,为大脑提供各类感知材料,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规律,领悟数学思想等。
2.多媒体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数学知识的获取、保持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化,有利于引发学生想象,发展学生思维。感知越具体,表象形成就越清晰深刻,越有利于促进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促使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行转化,从而使我们建立概念,培养能力,电化教学的设计应以凸现对象的本质属性,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为目的,最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潜能,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
3.多媒体的超文本功能可实现对数学教学信息的有效组织和管理,有利于数学思维的训练,能展现变化过程、拓展数学思维,有助于引导学生科学地探究。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各种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实验,通过多媒体提供的数据、图像或动态表现,创造更多观察、探索、试验和模拟的机会,从而形成顿悟进而作出猜想,再经过检验假设,证明自己的猜想。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后,教师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做到既教知识又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因此,不论从理解的角度或记忆的角度来看,辅助教学都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增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时间的使用率,它能使课容量、课密度达到饱和的程度,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此外,在数学教学中需要更多习题的演示和训练,在讲解几何时,要不断画圆,其中很多圆都是类似的,这些都需要占大量的时间,在传统教学中要么就是现场画图、板演,要么准备大量的纸条、小黑板,将内容先抄在上面,现在运用多媒体可以使这些教学环节占用的时间大大缩短,解决了这一难题。由于多媒体技术“动”性强,因而传递信息量大、速度快,再加上交互性强,使高密度、大容量的训练和信息交流成为可能。这样,教师可以精心组织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优化了教师的教,也优化了学生的学。
4.多媒体有助于化解教学难点,优化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的动态画面展示事物发展或推理的全过程,利用它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将空间的难以想象的内容具体化。比如“视图与投影”,利用《几何画板》能让画出的立体几何直观图旋转起来,以便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还能显示动点运动形成轨迹的过程。
5.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整体发展,是全面提高数学能力素质的有效手段。例如,多媒体的动态情境可以为学生“做”数学提供必要的工具与手段,使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数学实验”。教师可以将更多探索、分析、思考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在这种合作学习的.模式下,教师设置环境,提出问题,学生进行探索,解答问题。
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现在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多媒体应用在课堂只有遵循教学规律,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地位,达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1.把握好使用度。多媒体的普及率在不断提高,许多学校还配备了网络多媒体教室,许多人认为只有选用最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才显气派,才跟潮流,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评选优秀课例及讲课的必不可少的甚至是主要条件。有的学校为了体现自己的现代技术教育水平,还强行规定教师每节课必须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不允许使用粉笔和黑板,整节课教师只需动动鼠标,原来的讲解变成了多媒体的播放,由于自制课件或商品课件的设计粗糙,知识表示单调而且缺少新意,类似于“课本搬家”,多媒体只是起到了代替黑板板书的功能。
2.把握好使用量、使用时间。众所周知,不管是多现代的教学工具,都只是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事实上,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教师应该对适合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内容加以精选,必须根据教学目的需要有针对性地使用,不必一堂课从开始到结束都用多媒体,什么教学环节都用多媒体,教学中用黑板就能生动地讲清楚的问题最好不要去搬弄多媒体,过多的电子板书容易使学生视觉疲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时该用则用,不该用则坚决不用,不能流于形式。
3.把握好多媒体技术与课程的关系。初中数学和其他学科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将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身就已经把信息技术课的内容紧密地融为一体了,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学生可以自然地将信息技术课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数学的学习中;通过课件的画面、声音,学生还可以受到美术、音乐方面的熏陶,因此,以多媒体为媒介可以很好地建立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4.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简单地把书本搬上屏幕,只是为课件而用,为教师而用;而真正好的辅助教学应是为教学而用,为学生而用。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生成状态自始自终是教师关注点和着眼点,教学进程、课件内容的呈现始终应围绕学生的需求进行及时调控,而不能被预设的某种“电子教案”所羁绊,人机交流不能简单取代人际间的互动。不能因为技术的运用而使课堂成为情感的荒漠、社会交往的死角,要避免技术活动取代社会活动,或用“人机互动”割裂“人际交往”的错误做法。教师在交互性上运用得不好,简单过多地用“下一步”按钮控制教学,对教学进程的严格规定、问题答案和图形特征的逐条揭示,让教师的教学变得轻松,却有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辅助”一词的意思是辅助帮助,并不是代替。在教学中,应当是使用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帮助师生进行教与学的活动,而不应该把多媒体当做老师进行全盘教学。
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辅助媒体,是科学发展和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当然,同其他媒体一样,它的最终目的仍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越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许兴业。几何画板与中学数学微型课件制作[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陈旭远。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篇8:浅谈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
浅谈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
传统板书具有写字的模范示范功能,迅捷的信息交流互动功能,符合学生获取信息的.心理规律等优点;但也有课堂信息量不大,不够直观,不利于抓住学生注意力等缺点.而多媒体教学却具有课堂信息载量大,形象直观,图文并茂,有利于抓住学生注意力,可免除教师上课时板书的劳累等优点;如果将两者的优点有机的结合起来,就能克服各自的缺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 者:杜子文 蓝英 ?作者单位:杜子文(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南充,637100)蓝英(川北医学院人文学院,四川南充,637100)
刊 名:甘肃科技纵横?英文刊名:SCIENTIFIC &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GANSU?年,卷(期):2009?38(1)?分类号:G43?关键词:传统板书 ??多媒体教学 ?篇9:浅议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浅议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浅议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大同小学熊炬
教育现代化,除了使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现代化外,更要能体现教育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现代化。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能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已成为目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那么如何有机的将现代教学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呢?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以及对计算机多媒体运用的逐步掌握,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育思想与教育手段相结合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育技术的运用,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但有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便先进。于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的外衣内,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填鸭之风依然我行我素。多媒体软件大多只是一种形式、摆设,对理解、感受教学内容有没帮助、有多少帮助?甚至形同虚设都没有关系,只是为用而用。只要上课用了就是运用了多媒体教学。
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下,将多媒体教学渗入到每个教学点,把传统的“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协作式”学习存在于教师、学生之间,创造更高效、更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才是现代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改变思想观念是关键。
二、教学媒体与教师教学相结合
[1]?[2]?[3]?下一页
现代教育理论下教学媒体的性质已经发生的根本的转变。现代教育理论要求要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教育技术的应用应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的途径获取知识。也就是说,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图、文、声、动画于一体,并具有人机对话功能,具有传统的各种电教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接受新信息并最终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再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讲解抽象的理论时,要实现很好的多媒体创意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要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服务的,但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为片面追求直观而忽视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要为了展示多媒体动画的功能而把课上或电视动画观赏课。这样就有必要多研究其他艺术,如广告艺术等,借鉴它们的手段和方法,如用最短的时间、最简单的画面突出一个主题,说明一个问题。丰富和扩展自己的创意,如用图形演变的形式,来强调与突出一个事件,说明概念的形成和变化等,这些都可在PowerPoint上穿插应用动画、循环放映、插入、超级链接等手段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