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演员都很有呆萌,笑点不少。如果说一部喜剧的最高境界是笑中带泪,那这部影片做到了。影片最后本不识字的大叔,磕磕绊绊的念出自己写的'诗'“我和这个小胖子,一起逃亡、一起觅食、一起读书,那是段美好的时光”,我被感动到了,四星评价。
我更愿把这部电影看成一出现代文明对自由童真的围捕的章回体寓言故事,影片当中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不想成为政府的一部分'表格填写器'”
“什么'表格填写器'?”
“他们就是这么搞你,这辈子不管你想做什么都得填表,他们给每件事都做了表。你填了一张,那张就送走了。然后你就得填另一张,就为确认前一张是你填的。一旦你不想填表了,很好,你再填五张不同的表格来申请。
陈家琪对于“是人”与“做人”有过一段精彩的评论:“'是人'与'做人'在我们心中是不分的:似乎'是人'的问题是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要讨论的`只是如何做人和做什么人。”又说:“'做人'属于先辈或社会的要求。你就是不想学做人,先辈和社会也会通过教你说话、识字,通过转换知识,通过一种文明化的过程,引导或强迫你去做人。”
当“少年老成”被视为称赞的,那么“是儿童”就被漠视了,孩子们被家长、被学校教导“如何做人”,那么自由与童真就加倍的从孩子身上流失了。自由的本性与个性被强行磨平,成为流水线上一个个“懂事”“听话”的标准化产品。这样的产品可能会成为一座座万丈高楼奠基的坚实的砖头,但代价恐怕是失去了大部分的活力与创造力。
我们现在并不缺乏单纯刺激感官的节目,但恐怕是要更多的这样的超越现实生活,能引起思考,保持心灵柔软的优秀作品。
篇15:温馨治愈高分电影《追捕野蛮人》观后感
独立电影《追捕野蛮人》是新西兰导演塔伊加·维迪提的最新执导作品,在年初的圣丹斯电影节上受到空前的好评,被认为是新西兰版的《月升王国》。到目前为止,电影在IMDB上的评分为8.2,烂番茄新鲜度为98%,豆瓣评分8.3。各个网站均给出了比较不错的评价,可见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
导演塔伊加·维迪提1975年出生于新西兰,曾凭借短片《两车一夜》入围了奥斯卡金像最佳实景短片奖。之后的几部剧情长片,的《鹰与鲨鱼》、的《毛利男孩》,以及的《吸血鬼生活》,都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上文曾说过,电影《追捕野蛮人》被不少影迷评价为新西兰版的《月升王国》。这两部电影确实有些共通之处,都以古灵精怪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逃亡的故事,而且主角都是与众不同的孩子。只不过《月升王国》他们是在一座美丽的小岛上,而《追捕野蛮人》是一片野性的丛林。
电影的主角瑞奇·贝克是一个被遗弃的孤儿,辗转于多个收养家庭,最后都被送返福利机构。因为他是一个终日梦想成为黑帮成员的调皮鬼,叛逆、偷窃、毁坏公物、离家出走,干尽了各种各样的坏事。
表面上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小胖子,穿着夸张的街头RAP歌手风格的帽衫,看上去一点都没有这种类型电影中小孩该有的萌样。但事实上,他的内心却是一个因为缺乏关爱而学会过分自我保护的小孩。他喜欢吃,喜欢读书,喜欢动物,胆子时大时小,为了发泄情绪而写着简单直接的俳句。
电影从福利机构开车送他来到大山里的领养家庭开始,善良友好的阿姨,沉默寡言的叔叔,瑞奇全新的生活就此开始。阿姨温柔体贴,为他准备热水袋,不厌其烦地与他交流,宠溺地让他做所有他想做的事情,甚至包括离家出走,只要在早餐之前回来就行。
瑞奇的生活本该就此变得正常而温馨,像所有孩子一般慢慢成长。但这却是一部骨骼清奇的电影,导演总会给你突如其来的“惊喜”——阿姨莫名其妙就这么去世了。故事由此开始变得更加欢脱,朝着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了。
失去主心骨的家庭瞬间分崩离析,福利院要带走瑞奇,而叔叔准备进入大山深处。可是瑞奇却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所以他自以为聪明地放火烧了自己的衣服,以营造自己被烧死的假象,然后独自一人逃进了深山里。
事实上,叔叔和孩子这一老一少,两人都在与人相处上有着各自的问题。他们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是被社会遗弃的人,正是阿姨的存在才让他们有生活的可能性。所以当他们在丛林中再次相遇时,他们决心结伴往丛林深处走去,远离社会的一切。
可是此时福利院的人,或者说社会上其他的所有人,都误以为这个奇怪的叔叔拐带了孩子,所以出动了许多警察甚至军队开始寻找他们。故事从这里开始又有了一次神转折,从一个丛林探险故事瞬间变成一个逃亡故事,更加精彩刺激了。
一老一少两个人在不断逃亡的过程中,发生了各种各样有趣的事,遇到了各种形形色色的人,他们两人之间的感情也在逐渐加深,而他们两个人的立场也在慢慢发生变化。
最初他们只是为了逃避少管所和监狱的惩罚而逃亡的,后来他们慢慢被认为是向往自由的人,还因为救助了一名护林员而得到许多人的支持和崇拜。此时,在他们后面紧追不舍的警察反而成为非正义的迫害。
导演伊加·维迪提本身就像是一个从未长大的大男孩一般,有着奇怪的脑洞和趣味。在他的电影中,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笑点,从《吸血鬼生活》中便可见一斑。这部电影绝对是吸血鬼电影中的奇葩之,电影中的吸血鬼除了要吸人血之外,还要应付人类社会的繁杂规矩,例如付房租、设法混进夜店、处理室友矛盾等等。
而在这部《追捕野蛮人》中,在故事结构上一波三折,总是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给你一个神转折,让人始料未及。除此之外,整部电影还以一种竭尽全力的姿态,试图逗笑所有观众。智障的无政府主义者,淡定的自拍父亲,可爱的骑马姑娘,甚至包括无能的福利院警察,都达到了搞笑的效果。
在电影中,导演还表达了对其他电影的致敬,比如对《疤面煞星》中黑帮文化的引用,躲避警察的镜头与《指环王》躲避戒灵的画面如出一辙,还有对《变形金刚》《终结者》的致敬,都是笑点十足。
导演伊加·维迪提还接下了《雷神3》的导演工作,不知道在他的影响下,雷神会不会变成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逗比人物。想想觉得还是蛮期待这样的雷神的。
篇16:森林的冒险电影《追捕野蛮人》观后感
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冒险精神,如果深层次去思考的话:
一、对于秩序,是维护还是冲破,现代人已经建立起来了一套完整的人类行为准则,也就是秩序,在这样一种规则下面,每一个人都是按部就班的生活,但前提是秩序本身是完整的和健康的。而贝克从一开始面对的就是一个坏的规则,在这样的规则中成长下来,然后我们去强行扭转他的生活态度到底是否正确?以至于后来当福利机构这个代表正义的去扭正时,遭到了贝克最彻底的反抗,烧光一切开始逃亡。
二、何为自由?贝克逃向森林的举动是对传统信仰的一种挑战,现实生活中太多的枷锁让我们透不过气,我们很难有多余的时间去思考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是无视全世界然后勇敢的自由还是屈服于目光然后混日子?或许贝克正是在替我们做一个艰难的选择。
最后,在我认为,倘若结局不是这样会不会更好一些,大叔和孩子一直被外界误会,所追捕,甚至因此而付出代价,但是一直生活在大山之中,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许信仰与信念,在悲剧中才会熠熠生辉,这样子会不会能够产生更大的感慨和更深层次的思考,不得而知。
篇17:森林的冒险电影《追捕野蛮人》观后感
青山下那房子
屋檐上冒着烟
对烟囱说再见
远离尘嚣烦恼
我的dream house
我想要的生活,
简简单单过日子
好温馨的房间~
好温暖的热水袋~
好有趣的探险……
篇18:森林的冒险电影《追捕野蛮人》观后感
一部有着儿童电影色彩的喜剧片在年初的圣丹斯电影节上大放异彩,满脸大胡子但风格依旧像是退休多年的格兰特博士一样的山姆·尼尔和一个超级小胖墩儿再加上这个一眼看过去有些云里雾里的片名实在难以让人想象究竟是什么样的魅力能在烂番茄上142家媒体和15000多名观众的投票中获得了压倒性的好评,98%的喜爱度有够夸张,但豆瓣电影的8.4与时光的8.5加在一起还是很能说明问题的,于是想一探究竟,看看这部电影究竟用了什么魔法。
确切的说我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遇到这种看完第一遍直接拉回开头再看一遍的电影了,倒不是因为像《盗梦空间》那样零碎的时间线或是《BVS》那样需要反复寻找的细节,尤其是对于喜剧电影来说二刷往往意味着有丢失笑料的风险,更多的`是在抛开剧情带来的惊喜本身去体会人物情感与故事内核有趣的表达方式。而《追捕野蛮人》作为喜剧片在喜剧表现上做了减法,但各种恰到好处的冷幽默和致敬着实令人捧腹,章回体的设置以及公路片的轻松配乐融合的怀旧风创造了舒适的观感,最重要的是片中自然流露出的温情和对于观众的情感调动非常到位。
说回“野蛮人”,这本身就是个非常奇妙的想法。这个下车就一脸倔强的小肥仔瑞奇来自儿童福利院,影片一开始就给了这个小家伙一堆劣迹斑斑的记录,叛逆、偷窃、乱吐痰、离家出走、扔石头、踹东西、毁坏公物、放火、涂鸦、成天鬼混,被无数家庭退回的他被送到了住在大山中的福克纳一家。这是他最后的机会,如果再因为做坏事而被送回去,等待他的将会是少管所。在开头的第一章“真正的小坏蛋”中其实就已经为人物的反差做足了功课,所有的坏事实际上是这个看似叛逆的孩子为脆弱的内心武装上的外衣,从小被遗弃的他从一个个家庭中或是这个“文明社会”找不到归属感,找不到爱,而收养他的贝拉阿姨却用一次生日温暖了这个小家伙儿。
但不幸的是作为野外世界与文明社会唯一沟通桥梁的贝拉阿姨没能活过第一章,而通道的另一边则是脾气古怪的福克纳先生,曾因过失杀人而蹲过大狱的他逃离了现代文明,在大自然与接受他的贝拉身边寻找平静,而现在一切都毁了。一个生命的猝然离去用看似蜻蜓点水的“黑色幽默”毁灭了两个人的世界,于是一百万公顷的新西兰“灌木丛”成了两个人共同的目标。除了瑞奇自身性格与行为的反差,紧接着就是瑞奇与大环境的反差。就像福克纳说的那样这个小胖子在丛林中连五分钟都活不下去,连用热水袋放在火上烧水这种事都做得出来这话真的不算夸张。但恰巧福克纳的脚又扭到了,所以二人只得暂时待在丛林中,可谁也没想到原本因为贝拉的去世要来接走孩子的福利院在找不到的情况下搞了个全国大搜捕,两人不得不化身为隐居丛林中的“野蛮人”。
一个因为爱人离去而心如死灰的怪老头,一个超级肥嘟嘟的小孩子,这两个人的组合不论是从故事还是外貌上来看简直是《飞屋环游记》的翻版。当然这个风趣幽默的新西兰导演塔伊加·维迪提为这个复古风十足的喜剧带入了更多现代元素,人物机智的幽默中包含了对《鳄鱼邓肯》《指环王》《变形金刚》《第一滴血》等无数影视元素的致敬,尤其是当这样的设计出现在野外世界中。为现代文明与自由天性的博弈创造了一个绝佳的环境,就好像一开始令人陶醉的和声一样~(虽然没有找到那首叫什么)
也许是因为导演本人有一半毛利人的血统,如同小男孩儿瑞奇的肤色以及抗争的心,整部影片的故事充满了对自由的向往,人性的解放以及对于现代文明的讽刺,不用苦大仇深或是矫揉造作,淡淡的忧伤引出了令人会心一笑的温情冒险。5个月的猫鼠游戏当然不能草草收场,不来场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的大戏都对不起瑞奇高喊出的“Freedom”,可不是《邦妮与克莱德》,也不是《末路狂花》,更不是《疯狂的麦克斯》,但面对着军队的枪口和沿着地平线一字排开的追捕大队,瑞奇兰博灵魂附体,脑子里闪过无数一人对抗全世界的场面,还记得那个曾经被无数人当过签名的“你是要当一辈子的懦夫,还是英雄,哪怕只有一分钟”中的经典画面吗,瑞奇这个熊孩子给我的振奋人心不亚于此!两个人“逍遥法外”于丛林之中,面对全国大搜捕依旧坚持自己,这也让他们在外界获得了不少的粉丝,无论是电视主持人还是后来收留瑞奇的一家人,无不代表了导演对于瑞奇精神的敬佩,这是打破常规最极致的表现。“虽然你的外表是个孩子,但在我看来你的内心是个真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