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们这些00后的孩子,大多部分应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吧。我从书上知道:外国孩子到了18岁,父母就让他们“自由生长”,把他们“推向社会”,撒手不理。如果换成我们中国孩子,我们也许会埋怨父母,也许会破口大骂。我们为什么不用骂人的时间去思考思考为什么外国孩子做得到,我们中国孩子做不到呢?那是因为,外国孩子从小就开始了不确定的生活,他们从很小就开始自己“汲水生长”。之所以他们能培养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是因为他们一直在不确定总生活。我们为什么不试试呢?从现在开始,我们也要帮自己培养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我们要学会像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我们要让全世界的人知道,我们不需要父母的陪伴也能独立飞翔!
篇10:《桃花心木》读后感
几天前,我读了一篇文章――《桃花心木》。文章深深地吸引了我,主要写了作者看到一个人栽种桃花心木苗。奇怪的是,这个人浇水的时间很不规律,而且浇水的量也是多少不一。作者好奇地问那个种树人,才知道如果有规律地浇水,树会就会慢慢地长得柔弱不堪,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成活率才高,也会很强壮。人也一样,只有在不固定的情况下寻找独立奋斗的生活,才能锻炼自己的意志,才能健康的生长。
是啊,读了这篇文章,我也产生了和作者一样的感受,只有在不固定的环境下历尽艰辛磨难,才能取得成功。比如,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遭遇了多少次挫折呀!还付出了血的代价呢!他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自己也被炸的满身鲜血。但是他坚持不懈,勇于探索,最终如愿以偿,发明了炸药。
我还想到了海伦。凯勒,从小就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他承受了多少痛苦呀!然而她没有放弃,最终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作家,为历史又增添了辉煌的成就。
想想,我真是不如他们,我生活在衣食无忧的生活中。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皇帝。一遇到事情,“妈妈,我该怎么办呀?爸爸、快来帮帮我呀!”从来都没有想过要通过自己的脑子和双手去解决面对的事情。
现在我明白了,当困难来的时候,我要对妈妈、爸爸说“放心吧,我会尽力解决的。”
我想对孩子说“不要再做小公主、小皇帝了,要自己面对,坚持不懈,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吧!
篇11:《桃花心木》读后感
我和孩子一起读《桃花心木》这篇文章时,我体会了作者林清玄在写和种树人的对话中,得到了许多启发。虽然中树人简洁而朴实的话语,但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人是有适应性的,环境可以锻炼人,也可以造就人,一个人去经受艰苦的磨难,从中可以锻炼自己对失败的承受力,逐步培养自己独立的品格。
其实,种树和育人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在优越的环境中生活,他就会缺乏前进的动力和开拓的精神。反之,在不确定环境生活的人,才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将来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
孟子有句古训;“天将降大任子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事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由此可见,一个能担当大任之才,必须要有顽强的耐挫能力、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换到何种地步,都不会有任何改变,而终于克服障碍以要达到期望的目的。
俗话说得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什么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呢?因为那些穷人家的孩子从小就过惯独立生活的环境,他们没有半点依赖家长的心,他们就像桃花心木中的树苗一样,靠自己找到他们必须拥有的水源和养分,本能地生活下来。
因此,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要学做像桃花心木中的那位种树人一样,在今后的生活中里,给孩子这颗小树苗创造更多的不确定的环境,提供更多的磨练机会,教育孩子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学会在逆境中生活,使其生长处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根基,扎根祖国大地肥沃的土壤之中,汲取丰富的文化知识和社会常识养分,茁壮成长。
篇12:桃花心木读后感
开学第一周,我学习了《桃花心木》这篇课文。我感触良多,忍不住多读了几遍。它主要写作者老家屋旁的空地租给人家中桃花心木,种树人浇水无规律令作者感到奇怪,于是去问他,他的解释是作者悟出哲理,而桃花心木也茁壮成长,无需浇水了。
“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作者富有哲理的话,让我思绪万千。如果鸟不会飞,鱼不会游,猎豹不会奔跑,就失去了生存的机会。但新世纪的中国孩子们,又真的都学会了生存的技能吗?我看不是的。
首先,在中国,许多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养尊处优,依赖父母,很少做家务,有的甚至连自己的事都做不好;其次,很多父母什么都帮着干,孩子没有机会,便没学会;再次,有的孩子本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家长心疼,不同意,孩子的热情逐渐消退,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懒惰的恶习……中国一千一万种情况,造成了一个结果――极少数的中国现代儿童能把自己打理好,还作父母的得力助手。
拿我自己来说吧,小的时候,我会帮爸妈洗米、做菜、拖地等,但我不喜欢那种不被需要、可有可无的感觉,慢慢懒了下来。弟弟出生,许多活要我做,我却总是不想做。学习了《桃花心木》这篇课文,我认识到,自己要改变了。否则,就不能在不确定中“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稳稳扎根。
学习《桃花心木》,我深思许久,终于领悟――我将来要独自面对生活,要孤身立足社会,因此现在得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才能经得了“风”,受的了“雪”。
篇13:桃花心木读后感
亿万年来,人类和大自然和谐相处?两个人在休战的夜晚经常在一起交谈,算是找个伴儿说说心里话吧。回家的路上,我们还意犹未尽,这天真是开心。是因为母亲!我深深地爱着我的母亲,如那纯真的不一样的爱永远激励着我,激励着我前进。比如我,是个很调皮的男孩,上课有时管不住自己,成绩也时好时坏,我很沮丧,甚至怀疑自己不是好孩子了。
林清玄先生住在乡下的时候,有人在他家空地前种了一些桃花心木的树苗。但是,他种树的并不是像其他人那样,一天浇一次水,每天浇一定的量,而是没有什么规律。后来经过交谈才知道他这样做是希望桃花心木能学会自己在土地里寻找水源,拼命地扎根于地下,才经受住自然的变化。
读完后,我先是一楞,继而细细品味,颇有感触。林清玄先生写这篇文章并不仅仅是因为种树人爱护树苗的方法很特别,而是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告诉我们: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都会有许许多多的不确定。那些发生的挫折和磨难都是一种考验,如果你就此放弃,那么就会失去多彩的人生。反之,如果你坚强,乐观地去面对,那你就会从中吸取一点点经验,聚沙成塔,就会解决一个个人生中的不确定。
由此我也想到了这么一件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小事:
一天,我在做老师布置的数学回家作业。 写着写着,突然,有一道题把我难住了。我生气地想:难道这就是此次作业的绊脚石吗?!苦思冥想后还是没有结果,我就去问家长。
“这道题很简单......”姨夫叽里咕噜说了一大堆。我虽然一个劲的点头,但心里却一个劲地在说:“天啊!这些初中或高中的理论我哪听得懂啊!待会儿还是把那套自认为是正确的算式写上去吧!”
一天以后,老师把作业本发下来,我就迫不及待地翻开,准备订正。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竟然全对!
正如林清玄先生所说:“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学习上不也是这样吗?
感谢《桃花心木》给我上了难忘的一课。
篇14:桃花心木读后感
今天,我又读了一篇文章,就是这篇《桃花心木》。虽然这是是第二遍,但是它仍然深深地吸引着我。
《桃花心木》主要写的是一个种树人对桃花心木浇水没有规律,这个种树人为的是让树木学会自己找水源,学会生存的事。告诉我们一个育人的道理:人必须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磨炼才会锻炼出独立生存的本领。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说得多么好呀!这句话是说树木在恶劣的环境下,会努力求生存,把根扎深扎牢,把很小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人也如树一样,只有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才有可能具备独立生存的本领。这句话表明了一个深刻的育人道理:人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去磨练,才能锻炼成才。
我收回深思的翅膀,在心底大喊:“我也要和桃花心木一样,学会独立自主,做一个坚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