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2:高三地理教师期末工作总结
本学期担任高三年8班、高二年理科班4班和文科班9,10班的地理教学工作,肩负着理科会考和高三高考的重任。本人依旧秉持着认真仔细,负责到位的原则对待我的教学工作,保证本学期的任务能够顺利完成,下面就从教学、德育、个人研修方面对本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教学工作
本学期是我第二次带会考班级,相较于第一届,这届的学生更勤奋和自觉,配合度较高,能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带起来比第一届的相对轻松。在辅导差生方面,较以往有很大差别,因为该届较自觉,所以主要是侧重心理谈话和为其安排学习机会,在心理上给于关注,而不用过多去讲解题目。在复习过程中,相较于第一届,语言更加简练,教学重难点更加突出,详略安排更为妥当了,因此,时间安排更为稳当,效率也更加突出了。但是最后的必修3会考纲要的练习依然来不及讲解,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会考纲要的出现较晚,我们的必修3教学都已经结束了一段时间才过来,浪费了必修3的讲解时间。纲要的出现时间最好是必修3学习到剩一、两章的时候,这样,时间才会充裕。二是必修3的教学时间较长,因此缩短了复习时间。因为只有会考要求,所以在教学上应该能简就简,把重点突出了即可,在下次的会考中应该注意。
对于高二文科班而言,今年最大的特色就是增设了学习笔记,不是记课本的笔记,而是把一些分析模式记录下来,学习建模和用模,为高三年做好准备。学生基本上能做到及时记录,但另一方面,老师也应该做些检查和指导,这个不足,下学期应该要注意。
高三年教学给我带来的压力是我所想不到的,不管是对自我的要求,还是课程容量,还是课程难度设计什么的,每次的备课总要杀掉我大量的脑细胞,而上完课的感觉却不如预想的那样,因此,总是烦恼。但我知道,这些都是必须的,有压力才有挑战,有挑战才会有动力,因此,这学期,我成长得比较快,对于高三总体知识的把握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对于考题和答题方向也有了进一步的把握。接下来的半年,我也将会继续努力,争取有个好成绩。
二、德育方面
这届会考的问题学生,基本上都是属于内向型的,在班上活跃度不高,与同学的关系甚至不融洽,有的甚至还有心理方面的问题,因此不能简单的训责对方,而应侧重心理辅导。在进入会考复习的第一场考试,即把不及格的一个个叫出来谈话(基本上也是多次不及格的),谈话时以轻柔的口气与之对话,尽量以对等的姿态与之相谈,多以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谈话后发现,他们也是渴望有人关注他,理解他们的,他们会努力,只是进步的速度慢了点,他们不笨,只是缺乏动力,缺乏方向,需要指引,因此,只要老师表现一下对他们的关注,他们即会表现给我们看,他们也是积极的,总之,令人欣慰。在谈话中他们透露的信息也为我的有效教学提供了建议。
高三本学期后进生表现特别突出,进步很大,学习积极性也很高,尤其是平时关注的几位差生,本学期的表现令人欣慰。
篇3:2020高三年级地理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图1中,N为北极点,NM位于同一经线上,PM位于北半球同一纬线上,OM为晨线,此时,北京时间为2:00。读图回答1~2题。
1.若NM的纬度差为20°,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A.20°S,90°WB.20°N,90°E
C.20°N,180°D.20°S,0°
2.若NM的纬度差为15°,则图中P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A.15°B.30°
C.60°D.0°
据巴西利亚当地时间8月1日4时消息,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WHC)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一致通过“中国丹霞”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图2为丹霞地貌景观,山体主要是红色砂砾岩,看去似赤城层层、云霞片片,古人取其“色如涯丹、灿若明霞”之意,称之为丹霞山。图3为地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
3.图2所示岩石类型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于图3中的
A.①B.②
C.③D.④
4.有关图2岩石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能发现化石
b受高温高压变质而成
c可能埋藏有煤炭
d出火山活动形成
A.acB.ad
C.bcD.bd
5.丹霞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和东南地区.其中“曲溪两岸,奇峰林立”最可能出现在
A.新疆B.黑龙江C.福建D.西藏
图4中,甲图是我国某平原地区地下水位年内变化示意图,乙图是该地区不同年代地下水位与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6~8题。
6.该平原最有可能是
A.河套平原B.三江平原C.鄱阳湖平原D.华北平原
7.该平原地区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①气温逐渐升高②径流量小③地下水开采量加大④降水量逐渐增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④
8.此地区和江淮地区均有干旱现象发生,发生最严重的季节分别出现在
A.春季春季B.夏季夏季C.春季夏季D.冬季夏季
图5为四个气象观测站所记录的气象资料,图中的符号代表各站每月的气温和降水量。读图回答9~11题。
9.图中四个观测站,年降水量最小的
A.甲B.乙
C.丙D.丁
10.乙观测站的气候类型,可能为
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
11.丁观测站所在地,山上有终年积雪,雪线高度
可能是
A.1500米B.2000米
C.3200米D.4500米
图6为某区域图,图中右侧分别表示乙河流局部河谷剖面示意图和Q湖不同季节的蓄水面积分布图,读图回答12~14题。
12.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位于北半球
B.乙河谷为向斜构造
C.沿岸海域有暖流经过
D.Q湖北侧深度变化大于南部
13.关于甲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部分河段有凌汛现象发生B.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C.Q湖湖面b出现于七月D.冬季盛行西南风
14.图7中,最能反映图6中P湖泊与其入湖河流间的水体运动联系方式的是
2011月22日12时20分左右,四川威远县小河镇八田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被困井下的29名矿工陆续安全升井,创下零死亡的奇迹,这是中国最近矿难救援中一次全获救的纪录。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图8),回答15~16题。
15.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爆炸和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和-爆炸
C.透水事故和-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16.下列有关图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丙地貌均为地壳运动形成
B.乙处为背斜成谷
C.丙处为断层成山
D.丁处为向斜成谷
图9表示我国四个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结构。读图回答17~19题。
17.图中4个城市,可能为
A.①上海②广州③鞍山④武汉B.①鞍山②广州③上海④香港
C.①包头②香港③广州④北京D.①鞍山②上海③广州④香港
18.影响①、③两城市钢铁工业布局的共同的重要因素是
A.靠近原料地B.靠近燃料地C.靠近消费市场D.水源充足
19.下列加快①城市所在工业区经济发展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发展新兴工业,促进结构调整B.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C.拓展交通网,改善交通条件D.发展棉纺、甘蔗制糖等工业
图10示意世界四个国家21世纪初期能源消费情况。读图回答20~22题。
20.图中表明上述国家中
A.①国以石油为主,且石油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
B.②国矿物能源消费构成较均衡,且石油消费量
C.③国以煤炭为主,且核电消费量
D.④国以天然气为主,且天然气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
21.四个国家中,能源利用率和最低的国家分别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2.在防止世界气候变暖、提倡节能减排中,最应该承担更大义务的国家是
A.①B.②C.②D.④
图11为世界汽车产业四大转移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23~25题。
23.第—次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美国汽车产量迅速增加
的有利条件是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
造了条件
C.美国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D.国土地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24.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许多汽车生产公
司纷纷在中国建立生产线,中国汽车产量迅速上升,其主要原因是
A.地形和气候条件适宜B.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
C.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建成D.经济发展迅速,潜在市场广大
25.汽车产业中心转移到中国,会使中国
A.生态破坏严重B.就业压力增加C.人口向内地集中D.产业升级加快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城市分布图”(图12)和乙城市“1976年~产业结结构变化图”(图13),回答下列问题。(8分)
(1)简要分析甲城市发展传统工业的区位优势。(4分)
(2)P地是乙城市正在建设的港口,分析乙城市选在P地建新港口的原因。(4分)
2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一般认为气温在1℃以下时就可以产生霜冻,图14是“我国三个冬季日的霜区分布图”。
材料二:我国有三大柑橘优势产区,分别是四川省南部和重庆市、赣南湘南和桂北、浙南闽西等地。
材料三:12月,“圈点新天府”活动启动。成都平原在十个侯选地中荣膺榜首,而以太湖平原为首的六个老天府黯然落选。
材料四:中国气象学家们发现:无论是气温年较差,还是气温日较差,四川盆地都是“海洋性气候”,这是成都平原稳居天府之首的重要原因之一。
(1)图示三日中,成都有霜冻的日期是____________。云南1月13日比2月6日的霜
区面积___________(大或小)。
(2)据图分析,四川省南部和重庆市柑橘生长的气候优势及形成原因。(2分)
(3)图中A湖泊为____________湖(填名称),此时段,湖水与长江水的补给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8.阅读下列有关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受严格的户籍制度影响,江苏省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自然增长,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图15)
材料二: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江苏省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活力的省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迅猛发展,被誉为“苏南模式”。图16表示这一时期江苏省城市化进程。
(1)改革开放以前,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总趋势是___________;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2)江苏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里?(3分)
(3)江苏省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分)
29.阅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11分)
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表一)
(1)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有转向英国。结合表格说明其原因。
(2)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4分)
(3)全球三轮产业转移,对美国产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3分)对我们国家产业发
展有何启示?(3分)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1)简述该地区的自然地
理特征。(3分)
(2)E村依山傍海,风景秀丽,山青水碧,是省生态文明村。最近,有家大公司计划在该村兴建化工广,他们将给予村民一笔不小的土地征用费,还能解决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关于征地办厂一事,村民有人支持,也有人极力反对,两种意见相持不下。如果你是该村的村民,请阐明你的意见及理由。(2分)
(3)该地区在十一五规划中,为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拟设立一个建制镇。你认为镇政府驻地应设在图中哪一个村子?理由是什么?(3分)
(4)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试述你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设想。(6分)
篇4:高三地理期末复习计划
1.针对板块内容选对复习方法
(1)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复习时可分四阶段逐级提高解题能力,并从中总结规律性东西。第一步是透彻理解概念并熟记,第二步是吃透法则,第三步是真正弄懂原理,第四步是做变式训练题。做完一道题后要理清解题思路,做完类型题后要总结同类题型的解题技巧,达到做一个会一类的目的,不管某类题形式如何变,只要原理是同一个就都会做。
(2)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主要考查学生对观点、方法的分析运用能力,复习时要注重思维的建模,做题时要注意归纳解题的方式方法,同时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第一轮复习要以教材为主,通过做题反馈课本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地方,重新理解和反思,进而巩固知识、拓展做题思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