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忠诚
我想无论是谁找男(女)朋友,肯定希望他(她)忠诚于自己,谁也不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今天还在和你约会,明天就投入了别人的怀抱,那对于自己的要求也是一样。在大学里,我看到很多同学在不同的社团间穿梭,只要是对自己发展有帮助的就加,当然他自身能力也很强,能够顺利的加入。但是在每个社团都没有持续的投入,这样的人往往是社团主席很讨厌的。大学中我一共选择了两个社团―科协和SIFE,在科协从部员到主席做了三年,在SIFE从member到president做了两年,可以说我选择了的社团从来没有过背叛,周围也有过很多机会的诱惑,但是永远没有战胜我对社团的忠诚。在当今这个浮躁、急功近利的社会中,做一个忠诚于自己的理想、忠诚于自己的组织、忠诚于自己的伴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这是一个人必须做的事情。
4、感恩
胸怀感恩的心面对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也许我们并不出生在富有的家庭,但能够有吃有穿能够有父母的疼爱,就已经比很多人幸福了。人要知足,要感恩于生活所赋予我们的一切,哪怕是挫折和失败,那也是我们的财富。此外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贵人的出现,正是有了这些贵人,我们才能获得一些别人得不到的机会,才能不断地提高不断地晋升。但往往很多人的做法是在自己不断变强后,淡忘了之前帮助过自己的人,还有很多人不好意思向帮助过自己的人说出心中的那份感谢,我想对于帮助过我们的老师和同学,对于培育我们的父母,对于培养我们的社团,要敢于向他们表达我们的感恩之情,这种感恩并不是说买东西、请吃饭,工作之余哪怕打个电话说说自己的状况聊聊天,节日的时候送去自己的祝福,他们会非常开心的。请相信当你学会去感恩别人,之后会有更多的人去帮助你,会有更多的机会出现,你也会成长的更快,会去帮助其他人,当然也会有人来向你表达感恩之情。
5、同理心
“同理心”这个词是近几年出现的,如果用简单的话解释就是换位思考。人生活在社会中,光做好自己的事还不够,还要学会与人沟通,对于沟通来说,最为重要的不是表达自己的意思,而是去倾听别人的意见,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我想这也是在学校社团工作,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很多人遇到的最大问题。很多人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去站在他人角度想问题,这就出现在工作中都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招聘过程的群面、工作中的讨论都会出现每个人只顾说自己的,不管别人说什么。还有就是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矛盾,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占理,谁也不屈服。如果这样的问题曾出不穷,那就被孤立了,会出现危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树立同理心。首先清晰的阐述自己的想法,认真聆听对方的阐述,找到双方的分歧,然后站在对方的角度同时结合自己的观点去分析,敢于去接受他人好的意见,否定自己不周全的意见,最后形成一致的意见。矛盾少了,得到他人认可了,自然会成为自己和他人眼中的“好人”,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同理心。
6、博爱
最简单的对博爱的定义就是“对其他人有一种热忱的心,去帮助所有需要关心的人”。博爱之中包含一种包容,我们要去包容他人的缺点,同时要尽我们的全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说到这会联想到SIFE的愿景:运用市场经济理念,帮扶弱势群体改善生活。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社会价值观导向,一个人无所求的去帮助别人,当看到他们的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我们会比自己成功还要高兴,最后会发现自己的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所以人不能太功利去帮助,那种发自内心的关爱和帮助是最值得提倡的,当然这种博爱的精神是慢慢培养的,每个人不妨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你会体会到那种快乐。
二、一个人想实现自我价值,想取得自己的成功应该怎样去做?
前面说到了“做好人”,但是好人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吗,一定能成功吗,我想大家都会给出答案――不一定,因为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不得志的好人,因此在做人的基础上还要注意主观方面的提升,再加上客观的机会和运气才会成功,下面说说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方面:
1、要有目标
这个目标包括大的人生目标(也可以说是每个人的理想)和小的阶段目标。先说人生目标,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自己的目标,像“做科学家”、“做宇航员”,但是随着成长,似乎很多人都忘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于是变得颓废。进入大学的第一天,每个人都是雄心壮志要干出一番事业,但当毕业离开校园时又有多少人真正朝自己的目标进了一步,很多人都是后悔莫及,觉得大学荒废了,天天混日子,结果让日子给混了。问题就在于失去了自己前进的方向,迷失于每天重复的事务中。其实看似比较虚幻的人生目标恰恰是一个人每天生活和工作的动力源泉,再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一个想头,不至于觉得自己活着没有意义,大家应该时常去想想自己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以激励,别被繁重的工作压得找不到方向。
再说阶段目标,以大学为例,无非三种“找工作”、“上研”、“出国”。做出选择不难,难的是做出正确的选择,大学里三类人比较多,一类是没有目标,什么都做,走一步算一步;一类是从众跟风,大家都做的就是自己要做的;最后一类是定的目标太高,自身又没有实际行动,最终无疾而终。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什么样的阶段目标是合理的?我觉得首先是符合实际、适合自己的,然后是自己理性思考后得出的,最后是经过实践后不断修正后的。只有这样的目标,才能长时间坚持下去,才能倾注自己全部的热情和精力,不然会半途而废。
有了人生目标就有了每天生活的意义,有了阶段目标就有了每天努力的动力。最近看到一条广告语非常喜欢,在此与大家共勉“只要你知道去哪,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2、要有信念
很喜欢泰戈尔的一句话:“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对于信念的理解,我觉得是个人对一种境界或者价值观的坚定不移的认同和追求。比如你崇尚公平,但是社会上有很多不公平的事情,而且也会发生在你的身上,经历这些后你却依然公平的对待他人,这就是信念。之所以说信念重要,是因为小时候每个人都很纯洁,都有属于自己的美好的想象,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会逐渐接触到社会中一些不好的东西,有些人就不在相信之前自己坚信的东西,内心纯洁的世界也会逐渐被消极的东西替代,个人在本质上也开始发生变化。针对信念的问题我也有过些思考,也和一些过来人交流过,比较一致的观点还是觉得信念非常重要,如果说理想是一个人前进的方向,那信念就是支撑你战胜苦难继续向前走的动力。特别是大一新生,希望你们在大四毕业时还依然呵护好自己内心的那份信仰,不被世事所动摇。
3、要坚持
很多人有目标、有信念、自身能力也不错,但是没有取得好的成绩,原因在于半途而废、犯懒,遇到困难就放弃。每年新生加入社团的有几千人,但是最终坚持下来做到社团主席的寥寥无几,当然有的人是因为不同的发展方向而选择退出,但更过的人是中途放弃。很多人给出的理由是,天天开会搬桌椅、发传单没意思,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从大一到大四,我干了四年社团,发了四年传单、挂了四年条幅灯箱布。很多事情都不会有我们想像的那么美好,会有落差,作为新人从事大量简单重复的劳动是非常正常的,你如果连小事都做不好、都不能坚持,领导如何放心将重任交给你呢。以挂条幅为例,我们能不能在每次做的时候都比上次做的更好,能不能为这件事赋予大的意义,有了这种角度的转换,我们就不会觉得重复。我非常喜欢士兵突击中钢七连那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不要遇到点困难,就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目标和信念,成功的人与失败的人的差别就是再坚持了一下,所以你想成功就一定要坚持!
4、要积极主动
这点是我在社团里反复跟大家强调的,要想去实现自我价值,当然要把主动权牢牢地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果你同周围人保持一样的状态,都被动的等待任务的分配,那你是不可能脱颖而出的。实际上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这种积极的态度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也和一些同学交流过,比较共性的疑惑是觉得这样会不会显得太巴结领导,同学间会有不好的评价。我的回复是很多事情都在于自己处理的方式,只要你是出于好的目的,怀着那种对新任务的渴望,任何一位领导或同事都是非常喜欢这样的人,肯定不会反感。我们也不要太腼腆太不好意思,主动打开自己的话匣子,主动去争取,你会别别人成长的更快。
5、要有责任心
说到我们的责任有很多,对国家的责任,对学校的责任,对父母的责任,对朋友的责任可以说只要有接触的地方就有责任的存在,只是很多人在逃避,很多人抱怨天大这不好那不好,自己的专业这不好那不好,但有多少人去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些状况。刚进大学的时候,电子商务专业是很没有地位的,当时我就立下决心,要给专业做点事情、要给电商人争光,四年过去了我觉得自己实现了承诺,而支撑我一直做下来的是那种作为电商人的责任。其实一个人的成长最为重要的标志就是能够承担责任,我在挑选社团部员的时候非常看重他的责任心,因为把事情交给有责任心的人,我会非常放心,即使他能力不行,他会努力去学,为的是身上的那份责任。反之交给一个责任心比较弱的人,你要经常去监督他的进度,而且时常为他能否完成工作而担心。有责任心的'人还有一个共性的特征,那就是自己的标准非常高,高于别人对自己的要求,这也是他们做事放心的原因。所以对年轻人来说,不妨试着让自己多承担一些责任,给自己多些压力,肩负的责任多了,能力自然会提高很快。
6、要学习
人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很多企业都在倡导学习型组织?因为一个人、一个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补充新的东西,不能靠吃老本。
(1)学习的渠道
说到学习我认为有三个渠道:通过书本学习,通过与他人交流学习,通过实践学习。至于三者的比重我觉得书本最小,然后是交流,最大的是实践。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可能很多人把学习与书本等同起来,死读书、读死书,天天泡在自习室图书馆看书固然能取得好的成绩,但还是远远不够的。我想着重说下后两种渠道,关于交流,提倡的是一种分享,这样能够学习到自己不擅长领域的知识,降低学习成本,而且与他人的交流会碰撞出自己很多新的想法;关于实践,很多到企业实习过的同学会发现,书本上学的很多理论跟实际工作结合不上,问题在于两者的脱节,所以一定要多实践,形成理论和实践的互动。
(2)学习的沉淀
上面说到了学习的渠道,是如何保证大量正确的知识进入大脑的过程,那如何保证这些变成自己的东西,要做的有两件事思考和总结。这方面要特别感谢SIFETJU,让我养成了一个好的习惯,在每件事情过程中经常思考自己做的是否正确,是否有更好的方法;在每段经历、每个重要的节点后都要静下心来总结得与失,并用文字记载下来,这段时间我在浏览自己校内的日志,从文字中看到了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片段,切身的感受到自己从大一到大四的改变,这样的感受是非常美妙的。所以我也想把这种方法推荐给大家,希望每个人都能养成思考和总结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