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既现实主义地直面人生,又蕴含浪漫主义情怀地开拓未来;既真实再现了近50年苦难而辉煌的历史,又有理想、有情怀、有温度地展示了光明与未来。
电视剧须忠实于小说原著,又须注重审美把握历史与现实在追求社会效益上的差异。
小说是文学语言的艺术,它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形成叙事链条,讲故事,塑人物,没有具象,作用于每一位个体读者的阅读神经,从而激发读者产生对应的空间联想,一书在手,读者可以反复阅读,慢慢咀嚼;电视剧的载体则是视听语言,它既有声音,更有画面,以具象一次性作用于群体观众的视听神经,稍纵即逝,逝不再来,从而激发观众产生对应的时间联想。
文学与电视剧的区别,决定了电视剧在改编小说时既要忠实于对原著价值取向和美学精神的正确理解,又要顾及电视剧独特的审美优势,才能取得最佳社会效益。
又能浓墨重彩地靠一个个过目难忘的生动细节,刻画出党率领人民群众“杀开一条血路”,在“积重难返”中开拓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复兴之路的伟大而壮丽的时代画卷。
电视剧人世间观后感五
近期央视热播的电视剧《人世间》,以平民子弟周秉昆的生活轨迹为线索,透过周家三代人在上山下乡、三线建设、恢复高考、知青返城、对外开放、国企改革、个体经营、棚户改造、反腐倡廉等一系列重大社会变革期间的不同人生境遇,讲述从文化大 革命到20_年近五十年来东北乃至整个国家的社会变迁。我每天晚上守在电视机前准时观剧,通过银屏重温了那个难忘的年代。
《人世间》既有中国社会发展的光荣与梦想,也直面了改革开放进程中普通工人阶级面临的艰难和困顿。面对下岗的艰困窘迫,他们没有退缩,而是自立自强、互助互帮,展示了困厄中人们对亲情的呵护和友情的珍惜。剧中周家三兄妹无一例外地经历着磨难与困苦,但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不管是为人师表的老师、做工人还是做官,他们仨都能坚守道德底线,对国家、对人民还是对朋友能够有一种让人感动的信仰和坚守。
剧中人物周秉昆最令我感动,作为最平凡的工人,在木材厂、酱油厂干着最苦最累的工作。纵使在时代的变迁中,自身一次次经受着社会变革带来的碰撞,但是他始终为寻找出路执着地努力着。在最困难的日子里,自己的生存问题尚未解决、朋友们需要救助时,也能急人之困伸出援手,在不经意间显现出人性光辉。他身上有对朋友的肝胆相照,有对爱情的坚贞和义无反顾,有守在父母身边默默付出的子女责任和担当,尽管不曾是父母眼中秀的孩子,但他以阳光的形象展现着人世间的爱与善良。
观看电视剧《人世间》让我产生强烈共鸣,心绪随着故事的展开有起有伏,有笑有泪,在剧中角色里似曾找到自己当年的影子。周家人和身边人遍历人间苦楚,相互扶持走过风风雨雨,于人间烟火处彰显真情与道义,感恩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人世间大爱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热望。原著《人世间》不愧是家乡作家梁晓声的优秀作品,再以雷佳音、殷桃、宋佳、辛柏青、丁勇岱和张凯丽等一批优秀演员的真情出演,强强联手给世人奉献出了讴歌时代、滋养心灵、激励生活、温暖人心的《人世间》!我想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中国人,不自觉地怀有一种悲天悯人的家国情怀,骨子里盼着国家发展好、百姓过得好,心怀着一种朴素的使命感,它就像一道光,必将激励着我们在这人世间向阳而生!
电视剧人世间观后感六
《人世间》一剧以独到的视角全面诠释了光字片百姓的日常生活,引起了广泛讨论,这让我想起了驻村的点点滴滴。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就像是一个摄影机,以第三视角记录下了基层“人世间”的人和事,也记录下我服务基层的脚步与身影,有挑灯夜战的“酸”,也有村民赞美的“甜”,有走遍大山的“苦”,也有调解纠纷的“辣”。
品工作之“酸”,便知要以本领为要。20_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接到组织命令后,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开启了第一书记的新历程。“这个小伙子那么年轻,行不行哦?”“一看就是城里来的娃,经不起点风吹雨打的!”这些话语犹如一盆水浇灭了我初到的热情。村民的不认可、村情的不熟悉让我逐渐起了畏难之心。为民服务哪有退缩的道理呢?为弥补能力短板,我积极当起了“学生”,挑灯夜战看农书,不厌其烦地请教前辈,踏实学习如何争取项目、发展村集体、处理干部关系等。渐渐地,我从一个陌生青涩的“外地人”变成了能脱口讲述村情村貌的“村里人”。在得到村民认可的同时,我也忽然明白,不断提高自身本领才是克服工作辛酸苦楚的关键。
尝百姓之“甜”,便知要以信念为引。“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所包保的脱贫户——甘老辈,是一位有着返贫风险的监测户,年龄较大,身体不好,家中只有他一个人,主要是靠着低保金和种点蔬菜瓜果维持生计。虽全村已实现脱贫,但李老辈的生活质量一直提不上来。于是我主动找到了李老辈,了解到李老辈现在的难处,并承诺一定帮他解决现有难题。通过村上的帮助,帮他在村上找了一份护林员的工作,空余时间还能种种菜,日子越过越好。年初,家中还添了新彩电,他最喜欢看到就是新闻频道,他说他要了解党的好政策,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帮助。每次一到他家里,李老辈见到我就跟见到亲人一样,总会端上一杯热茶、一条板凳,拉着我说说家常,这种成就感与满足感让我甜到了心坎上。
受环境之“苦”,便知要以毅力为底。刚到单位时,就有人说村上虽已脱贫,但振兴之路却是艰难险阻,大多土地被淹没,没有产业支撑,留守村里大多是“老弱病残”。下派至来到村上,看到蜿蜒崎岖的山路,有返贫风险的贫困户,寥寥无几的产业规划,我不由得感叹环境艰苦。“小牟书记,村上底子相对较薄,基础较差,但是村民有干劲、思想淳朴,正需要你这种年轻人带来活力,带来新思想!”村支书的话犹在耳边,也让我找到了“自己的门”。在接下来时间里,我咬着牙关,跟着村社干部将全村232户840人访了个遍,彻底摸清了“家底”。令我记忆犹新的是第一次去到村中五队,单程走土公路需耗2小时才能到达,虽然鞋袜浸湿、汗流浃背,但站在漫山崖柏簇拥的石岩上,远眺穿越从天边奔流过来的河水,心里涌起莫名的感动,也坚定了我克服环境困难的决心。
吃矛盾之“辣”,便知要以真情为基。在未参加工作前,我从未体会过与他人的正面交锋,但驻村后,我便感到调解工作“辣味十足”。我村有一对年轻夫妇,育有两子,丈夫在浙江打工,妻子在村中带娃,在外人眼中就是普通农村夫妻的生活。但由于长期异地,夫妻之间少了沟通,甚至到了吵架离婚的地步。妻子无奈之下找到我们,希望可以从中调解,守住她的家庭。了解情况后,我多次与男方联系,了解到他出门在外的不易,并将自己作为丈夫的经历和他分享。在我的劝说之下,男人在几天后回了村上,并向妻子道了歉。在这次纠纷调解成功后,我开始经手介入村中的矛盾调解工作。虽有争吵的辣,但我坚信只要怀着一份真情,终将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人世间》有这样一句歌词,唱道:“祝你踏过千重浪,能留在爱人的身旁”。那就祝我继续踏过驻村的“千层浪”,能够长长久久留在我心心念念的村中人身旁,为他们办实事,干大事,为村中发展奉献出属于我的力量!
电视剧人世间观后感七
梁晓声作家的著作《人世间》让我大饱眼福。在他的笔下,各形各色的人相聚一起,擦出不同的火花,让我感受万千。
我将感受分为四点,第一点便是:勤劳致富,文化改变人生。在书中周家三儿女,大哥秉义和大姐周蓉在学生生涯相比三弟秉昆要更勤奋。最后,他们也入读了北大,步入了社会的上层,而秉昆却吃了文化的亏,只能当一名普通工人。虽然他也曾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身在社会上有着立足之地,却无法再向上高升,言之便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你在读书时少用的勤奋,社会会让你补上。
第二点学会运用身边的资源。文章中周家子女所认识的人不乏高干人员。在主角秉昆周围的朋友有困难时,他懂得向有权的老太太及时求助,在老太太的帮助下,一个个对他们来说无法挑战的困难,迎刃而解。
社会很现实,也很残酷。总有人比你有权力,你解决不了的问题总有人能轻松解决。学会运用资源,会让你终身受益。
第三点,是要找好伴侣,或者说学会辨别身边的人和事。书中秉昆因娶了郑娟,在郑娟的帮助下,本来为植物人的.母亲成功醒来。周荣也因为有了伴侣蔡晓光的帮助,从而衣食无忧,家庭走向了稳定幸福。一个好的伴侣对家庭后代有着巨大的作用,不仅如此,生活中我们也应留心观察,认真思考身边的事物。
最后一点,也就最为重要的一点:要对生活充满信心与希望,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记者柴进在《看见》里提过“人在还能笑的时候,是不易被打败的。”文中的人,经历了一系列困难:50年代荒灾,二零零三年“非典”等等。时间不会停止,生活仍要继续,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会让你在困境之中,找到光明。
古人就有说:“人生如白驹过隙,恍然而已。”人生不过百年,你笑我哭都是一辈子。心态是由你自己掌控的,一个不敢笑的人,又怎能挑战生活的困难呢?不如像那首歌所唱的:“何不潇洒走一回……”
以此共勉。
电视剧人世间观后感八
《人世间》在全网热播,这部改编自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电视剧讲述的是一代普通人跨越半个世纪的酸甜苦辣和奋斗历程。其故事之感人、情节之真诚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认可。作为故事主线的周家三位子女身上,闪烁着平凡却耀眼的品质光芒,基层干部收看之余,应当从中汲取榜样的力量。
兢兢业业、奋斗不息,做笃行不怠的“老黄牛”。作为整篇故事的主线,周秉昆自年幼时哥哥姐姐上山下乡后,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纵然他的人生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波折,但他始终没有停下奋斗的脚步。到酱油厂工作时被分配到最艰苦的出渣车间,他依旧任劳任怨;开饭店、办书店,他用自己辛勤的劳动让生意红红火火;即使是在出狱后,他也仍在依靠自己的双手生活。周秉昆的善良、负责得到了电视剧内外所有人的认可,而他这份脚踏实地、坚韧勇敢的品质正是当下广大的基层干部应该学习的。基层工作确实纷繁复杂,但无论出现什么样的状况,都要踏实、扎实,要用工作的实绩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做笃行不怠的“老黄牛”。
恪守初心、坚持原则,做一心为民的“孺子牛”。周家长子周秉义是《人世间》中着意塑造的知识分子、党的干部系列人物形象的典型代表,是具有西西弗斯式英雄主义情怀的平民英雄。诚然,他的人生相较于其他人更加顺利,更接近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但作为一名厚植为民情怀的党员干部,他毅然从中央机关调回家乡,只为能帮人民群众多做一些实事,用自己的努力为人民群众谋幸福。而他也确实做到了,家乡的棚户区顺利改造,面对上百亿的项目资金他仍能做到清清白白。作为基层干部,周秉义身上的这份为民情怀弥足珍贵,我们要始终铭记共产党人的宗旨,俯下身子、挽起袖子,为群众多做事、做实事,以“孺子牛”的心态践行初心和使命。
敢想敢干、义无反顾,做开拓进取的“拓荒牛”。周秉昆的姐姐周蓉,担得上“敢想敢干”四个字,年轻时的她为了爱情,义无反顾地奔赴贵州山区;退休后和丈夫蔡晓光一起到贫困山村帮助失学儿童。对于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她有着自己的谋划与打算,并不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而是积极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并做出种种努力。对于广大的基层干部而言,这份敢想敢干的优秀品质是必不可少的。敢想就是要敢创新,要勇于跳出“舒适圈”;敢干就是要把工作做实,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做到干一事成一事。要秉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主动挑“最重的担子”、主动啃“最硬的骨头”,做一头开拓进取的“拓荒牛”,书写新时代基层工作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