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任务是局部地形图测绘。地形图的测绘对跑尺员要求较高,跑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成果的好坏和进度,我毛遂自荐,挑起这个担子,另外还负责部分的一起操作。仪器的架设也是一门硬功夫,必须扎扎实实,如前所说,必须交好仪器这个朋友,和仪器换心,才能达到交融的极致。操作仪器,对中整平观测记录(手记与电脑存储)工作贯穿测量的始末,务必注重对细节的重视。这项任务需要我们小组每个人的积极配合才能完成的顺利快捷,小组成员积极合作最终快速完成任务。在这项任务中,我做过协调员、司镜员、跑尺员、检查员、绘图员即每项工作都参与其中,测量中辛劳难免,却不足以阻碍测量的步伐,周末由于天佑班课课程较多,有效工作时间短了,做好测量这份工作更需要默契配合。上周的任务是放控制点,这周虽对精度要求相对来说不是很高,由于任务量较大,工作马虎不得。完成之后,自然对地形图测绘的感性认识提高很大,选导线点的经验也有很大长进,地形图牵涉到cass软件的应用,主要绘图工作由另一组员负责,当然学到一个软件也是一个重要的收获。
第三周任务则是线路定测。我们小组先实地踏勘,选择线路顾及经济和含金量。选线完毕后,全体进行内页计算,内页计算量大,我们经过计算以及精心核对确认准确无误后才开始放样。外业工作两天内搞定,打桩是个苦活,为考虑行人,把桩往里敲费了不少功夫。最后一天的纵断面测量,横断面测量。对于这两项外页测量我们对仪器操作以及检查核对步骤进行了探索验证,随后开始开工测量,最后处理数据绘图。在这项任务中我积极全面参与,理解并加深了纵横断面的理论和实践各方面的知识。
第四周我们的实习内容是桥控网的测量,我们小组进行了三天就完成了任务。我们做的很快,完成的很轻松,同时,感觉实习增强了信心,感觉实习的作用很大。期间我们在角度估算、桥控网放样等方面做得很顺利, 可是在用方向法观察角度精算的时候,由于读数时不够沉稳,导致我们的误差偏大,重复测量,不过,我认为实习阶段出现一些小的失误是正常的,它能够更好的促进我们完成任务。这项任务中的各项步骤我都积极参与其中,对仪器操作熟练程度有很大的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和质量增加不少。
这四周全部任务的完成都倾注了我们小组五人的大量心血,一次测量实习做完整做好,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实习过程中协同问题也常发,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更快,更强”,所以最终站在一条战线上破城斩将,得以全线突破。所以只要我们五人精诚合作,相互交流切磋以及相互配合理解,一切问题都将不是问题。测量期间有时候回来很晚,食堂吃饭赶不上,只有吃泡面等;白天外页测量劳累,晚上回来处理数据。累中有甜,苦中有乐,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激情满怀,完成任务收获丰硕成果。
我深深体会到通过这次实际的测量实习,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实验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学会了碎部的测量、导线的测量和地形图的绘制,桥控网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
网络工程实习报告篇十
1、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懂得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
2、熟悉土木工程中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分析处理方法;
3、加深理解工程与地质、地质与工程的关系,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对后续课程知识给以一定的感性认识。
20xx年6月18~19日地点:沙坪坝区嘉陵江沿岸,实验室
实习内容包括野外实习和室内实习。
野外实习是去嘉陵江沿岸观察,室内实习为岩石的鉴别。
①地层岩性的认识
从岩性上讲,地层包括各种沉积岩、火成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1.侏罗纪及第四纪沉积层
沉积岩:沉积岩是在地表环境中,先前存在的化石(岩浆岩、变质岩和早已形成的沉积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的物质、有机物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地址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积岩主要由碎屑物质、粘土矿物、化学沉积物、有机质及生物残骸等一些物质组成。
沉积岩的结构按其组成物质、颗粒大小及形状等方面的特点,一般分为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结构及生物结构四种
砂岩:由石英颗粒(沙子)形成,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绝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
观察点2附近
红砂岩:生产于侏罗纪,因其含有赤铁矿等矿物,故颜色偏红。
下图为观察点1附近的岩石
左图呈紫黑色,坚硬。右图呈棕色,砂岩。
2.硬质岩及软质岩的结构构造
硬质岩:饱和湿度下岩石试件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大于29.4mpa,如花岗岩、闪长岩、玄武岩等岩浆岩:铁质、钙质胶结的砾岩、砂岩、石灰岩、泥质灰岩、白云岩等沉积岩;片麻岩、石英岩、大理岩、板岩等变质岩。
软质岩:天然湿度下岩石试件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为4.9-29.4mpa,如疑灰岩、浮石等岩浆岩;泥砾岩、泥质页岩、泥质砾岩、泥灰岩、泥岩以及因风化而强度下降底至4.9-29.4mpa的硬质岩。
②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在地壳运动影响下,地块和地层中产生的变形和位移形迹。地质构造按其成因分为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
层理:指岩石沉积过程中的原生成层构造,岩层中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和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改变时产生的纹理
1.岩层产状及测定
岩层产状:岩层在地壳中展布的状态。通常用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产状要素来确定。岩层产状有两种表示方法:①方位角表示法。一般记录倾向和倾角,如205∠65,即倾向为南西205°,倾角65°,其走向则为nw65°或se65°②象限角表示法:一般测记走向、倾向和倾角,如n65°w/25°sw,即走向为北偏西65°,倾角为25°,向南西倾斜左图观察点4附近,民居下侧右图:观察点9:华子良脱险处水平岩层:倾向南偏东45°,倾角2°
2.地质构造与地貌。
地貌: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
左图:滑坡:斜坡部分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失去稳定,发生整体下滑的现象。右图:裂隙裂隙是断裂构造的一种,通常把岩体中产生的'无明显位移的裂缝叫做裂隙
3.单斜及水平构造、向斜构造、背斜构造
磁器口向斜:华子良脱险处倾向北偏东80°,倾角:34°
4.地质构造与边坡稳定性(含危岩)。
危岩:是指位于陡崖或陡坡上被多组结构面切割,在重力、地震和裂隙水压力等诱发因素作用下稳定性较差的岩石块体。
危岩的形成、失稳与运动属于斜坡地貌动力过程演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破坏失稳具有突发性、致灾具有毁灭性的特点。
观察点4附近:危岩观察点9:华子良脱险处
危岩处理方法:a.隔绝危岩,防止他人靠近b.砌片石封闭危岩底部裂痕或缝隙
c.砌片石在危岩下部支撑d.清理危岩
5.地质构造与地下工程(人防工程)
锚固:在岩石或土壤钻孔或挖井后灌入混凝土,也有在底部用高压灌浆的固定方法。锚固后,被锚固体的承载力决定周边的剪力和锚底的阻抗力
防空洞:是在抗战期间,为了躲避敌人炮火的轰炸,用来保护人身、财物的安全而挖掘的洞穴。
防空洞:左图为观察点2附近,右图为观察点4附近
③各类地质作用
1.河流地质作用及地貌。
河流的地质作用主要有侵蚀作用和搬运作用。
a.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在运动过程中对河谷岩石进行的破坏作用称为侵蚀作用。其主要通过冲蚀、磨蚀和溶蚀三种形式对河底及两岸进行侵蚀。1)下蚀作用
下蚀作用的强度首先与流速和河水中的泥沙含量有关。此外,还与河床的岩石性质及地质构造有关。下蚀作用在加深河谷的同时又使河流向源头伸长。分水岭不断遭到切割剥蚀,河流的长度不断增加,以及河流的袭夺现象都是河流溯源侵蚀的结果。2)侧蚀作用
河流一携带的泥沙为工具,并以自身的动能和溶解力对河床两岸的岩石进行侵蚀,使河谷加宽的作用称为侧蚀作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平原区的河流,由于河床坡度较为平缓,侧蚀作用占主导地位。
b.河流的搬运作用:河流主要通过对碎屑物的悬运跃运和推运三种方式来进行搬运。碎屑物以何种方式被搬运,主要取决于颗粒的沉降速度与上推力的对比情况。c.河流的沉积作用:河流搬运物从水中沉积下来的过程称为沉积作用。d.河流冲积土(1)河床沉积(2)河漫滩沉积
河漫滩: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因此平原河流的河漫滩较发育,且宽广;山地河流的河漫滩不发育,宽度较小。
河漫滩的地面大多比较平缓。在平原区比较顺直的河床两侧,常有自然堤发育,堤外地势一般比较低洼。在弯曲河床的两侧常有迂回扇发育,地面出现鬃岗与岗间洼地相间分布的现象。在河曲发育的河漫滩上,由于河流裁弯取直,还可能留下许多牛轭湖或废弃河道。
图为
磁器口外河漫滩
有20-30个篮球场大。春节枯水期时可见
(3)牛轭湖沉积(4)三角洲沉积(5)山区河流沉积土(6)由冰川补给的河流冲积土
2.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岩石由于大气温度的变化、空隙中水的冻融作用,以及盐类结晶胀裂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机械破坏作用。
它有以下几种形式:a.热力风化作用;b.水的冻融作用;c.岩石空隙中盐分结晶的撑胀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岩石在水、水溶液或氧气的作用下,产生氧化、水解、碳酸盐化等化学反应,不仅使岩石产生破碎,而且会导致岩石内部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的明显变化。
它有以下几种形式:a.溶解作用;b.水解作用;c.水化作用;d.氧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生物活动对岩石产生的破坏。
它有以下几种形式:a.机械破坏作用(如生长在岩石裂隙中的植物根系增长,动物在地下挖洞做窝,都会使岩石产生或扩大裂隙、孔洞);b.水解作用(如植物和细菌在新陈代谢中析出有机酸等酸性溶液对岩石产生腐蚀、溶解)
大部分风化都是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三种风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差异风化:由于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差异,不同岩石的风化速度和风化程度不同。在相同的风化条件下,常常在地表形成凹凸不平的地貌现象,称为差异风化。
观察点2附近:上图的岩石风化可看到三种风化共同作用
3.重力崩塌作用
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崩塌
④各类工程地质问题1.建筑边坡地基稳定性问题
挡墙也就是俗称的护坡,作用是护坡、固坡。
观察点1附近:左图钢筋混凝土挡墙右图:条石重力式挡墙
2.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问题
地下工程的稳定性即围岩的变形与破坏。
上图均为观察点8附近
左图为清水溪,地下水沟,左侧有格构梁,防止岩土下滑右图可见排水孔,另有排水沟(此图不可见排水沟)排水沟:用于排除地面或地下多余水量的沟或暗管。
此外,在边坡、护坡、挡墙等许多结构上都设有排水孔、排水管等排水措施。
3.桥基稳定性问题
桥基:由石块垒砌而成。
观察点6石门大桥:稳定性良好
《解密:5.12大地震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