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清明节》调查报告

2025-04-27

  【调查背景】

  "洋节"的盛行,让中国传统节日面临危机,"中国节"的模式化,让年轻一代开始对传统文化产生误导.一提清明节,人们往往只想到上坟,祭祖,其实清明文化内涵很丰富,今年将利用国家调整法定节假日的契机,在清明期间,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综合实践活动,扭转学生的认识,同时让更多的青少年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调查目的】

  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习俗及文化内涵,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等.

  3,敬仰怀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提倡"绿色祭奠,科技祭奠,真情祭奠",过文明简约而有意义的清明节.

  【调查内容】

  一,清明节由来

  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二,清明节农事谚语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朦朦胧胧,清明播种.

  麦怕清明霜,谷怕老来雨.

  清明前后雨纷纷,麦子一定好收成.

  春分后,清明前,满山杏花开不完.

  清明喂个饱,瘦苗能转好.清明不上粪,越长越带劲.

  清明种瓜,立夏开花.清明种瓜,船装车拉.

  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

  三,清明节对联

  1,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2,山清水秀风光好;月明星稀祭扫多.

  3,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4,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风落日万人思.

  四,24节气,清明节排五

  24节气名称: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以上依次顺数,逢单的为节气,简称「节」;逢双的为中气,简称为「气」,合起来就叫「节气」.人们为了便于记忆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把二十四节气中顺序每节气各取一个字编成了下列的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成了古人甚至现代人农事及日常活动的重要依据.

  五,诗词欣赏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长相思——清明》

  清明节,失明节,献君泪和血,天地黯然泪不绝!

  思难却,恨难却,三月新坟谁敢掘,捍君一腔血!

  清明节的民谣.

  三月里来三月三,家家户户上南山.上坟祭祖去扫墓,要在坟头把土添.

  哎哟,哎哟,坟头把土添.

  为啥坟头把土添,先人祖宗创业艰.后辈儿孙好好干,前辈心里才安然.

  哎哟,哎哟,心里才安然.

  六,清明节习俗介绍

  放风筝,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下一篇:金融行业现状调查总结汇报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