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深化供销社体制机制改革。
继供销社2000年全面实施“三减”改制企业重组发展的基础,紧紧抓住农村第二轮经济体制改革为方向,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大了供销社体制机制改革力度。
1、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2008年初,按照总社《关于印发县级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2008年工作安排的通知》(供销厅合字〔2008〕10号),XX供销社列为综合改革试点县的要求,县联社制定了《关于实施县级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并经县政府批准启动实施了综合改革。通过综合改革,进一步推进基层供销社管理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制度,强化了社有资产管理,将资产使用效益纳入了管理人员年度经济目标任务考核并与工资挂钩,确保了社有资产保值增值。上半年适时调整了永太、集凤、冯店、万福、广福5个基层供销合作社和龙台、永兴、回龙社区综合服务社的管理机制,精简了管理机构。基层社由原来的26名管理人员,减少到12名管理人员,强化了县联社直接领导管理职能。
2、深化棉麻公司改制。XX县棉麻总公司原有仓山、广福、万福、冯店轧花厂、XX棉针织厂、永兴宽幅织布厂和龙台油脂厂7个核算企业。2000年第一轮改制,XX棉针织厂、永兴宽幅织布厂和龙台油脂厂依法破产。仓山、广福、万福、冯店轧花厂停止棉花加工生产,实施了企业改制,多数职工解除劳动关系作了下岗安置处理,4个厂和总公司留下97人承担保管国储棉的工作任务,2006年底,县棉麻总公司完成国储棉调销任务。2007年初,进行第二次改制。到年底,对4个厂和总公司原留用的97人全部解除劳动关系,完成全面改制。同时,2009年底,清退了县联社机关借用下属企业和聘用的7名人员。
3、加快了系统改制、破产企业遗留问题处理步伐。2000年,全系统实施改制以来,职工安置、移交社保管理、改制企业债务等遗留问题长期困扰着企业改革发展。2008年,在一手抓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工作,一手抓遗留问题处理、促改革发展,开创工作新局面,加强了处遗工作领导和破坚工作力度。特别是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县联社筹集资金343万元,妥善处理解决了棉麻、土产、农资公司和凯江供销社改制、破产企业207名下岗职工安置和110名离退休人员移交社保部门管理等遗留问题。今年8月,县联社经与市农行协商,妥善处理了永太、集凤供销社改制前用固定资产抵押向农行贷款拖欠几百万元贷款本息债务问题,最大利好的保住了两个基层社的社有资产。通过处理遗留问题,积极消除了困扰企业改革发展的障碍和阻力。
(三)开展抗震救灾、恢复重建,推进“新网工程”发展。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5·12”地震灾害,给全县供销系统企业、代管的城镇集体商业企业生产营业设施造成了大面积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影响到商品安全和正常经营。全系统有22个企业和单位受灾,损伤房屋1820处(间),面积44199平方米。地震发生后,县联社组织系统企业和职工积极响应党和政府抢险救灾、恢复重建号召,不等不靠及时投入抢险救灾、减灾,及早地恢复了正常经营。在恢复重建中推进了“新网工程”建设。
1、积极组织抗震救灾。5月13日,县供销社紧急响应县委、县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指令,召开机关干部抗震救灾动员会议,启动救灾预案,成立了系统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将机关全体干部分设4个工作组由班子主要领导带领,下到企业组织指导开展抗灾自救。一是积极组织开展自救减灾。在震后3日内,对35处严重损伤已成危房的房屋采取了排险、撤除人员和商品,设置警戒、专人监护等应急措施;震后10内,对1000余处中轻度损伤的房屋设施采取了防倒、防雨措施和维修加固措施,永太、冯店社冒雨组织转运化肥3000余吨,保证了商品安全,积极减少灾害对商品、财产的二次损害。5月18日,全系统恢复了160个网点的农资供应;龙台、永兴社区服务社及时抢修自来水供水管网5公里,尽快地恢复了场镇供水。二是积极完成组织救灾物资。地震发生后,群众为搭建避震篷急需大量三色布。在三色布非常紧张的情况下,5月16日,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令我社组织购进三色布。通过谭亚西同志联系,达州厂家调剂给我县28吨三色布;县社副主任游志强、带领王昌泉同志与县纪委、县检察院、县财政局同志两次赶赴达州市采购调运,顺利完成了县委、县政府委派的采购任务,解决了抗震救灾之急需,并及时地分发全县各乡镇。同时,两次受县政府指令运送三色布到重灾区绵竹市金花镇,用实际行动有力地支援了抗震救灾工作。三是积极组织农资供应,支持农业恢复生产。地震发生时,正值农村双抢用肥高峰。地震发生后,周边厂家停产,货源十分紧张。为确保双抢所需,县社一面发动企业职工奋起抗震救灾,一面抓农资商品组织确保双抢供应。通过紧急联系省农资公司从绵阳永兴镇调运回尿素400吨;又积极自组购进化肥2100吨;6月,在县社组织下,永太、冯店、广福等社积极与川化厂合作组织开展“抗震救灾尿素直销农民”活动,为我县16个乡镇农民直销优质尿素320吨,缓解了供求矛盾。仅上半年,组织销售农业生产资料2219万元,供应化肥17558吨,农药280吨、农膜134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