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谐教育思想构建新型班级管理模式

2025-10-03

以和谐教育思想构建新型班级管理模式

房山实验 刘 姝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是培养青少年一代走向美好生活的重要环境。一个学校的教学、思想品德教育、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都是通过班级来进行的,所以说班级文化的建设极为重要。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通、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个性心理乃至教师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得以顺利开展和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

在和谐教育思想的指引下,班级管理要做到班务公开化、规章制度化、成长“档案”化,可以杜绝以“权”谋私等违规现象的出现;也可以防止压制民主、强迫命令等错误的产生;进而有利于班集体形成一个上下一心,共同奋斗,和谐健康的班集体,更有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竞争机制,营造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俗话说得好,“家和万事兴”在寄宿制中学,班级就是每一名学生赖以成长发展的家。家庭中应没有歧视、没有冷漠、没有偏爱,这样的“家”才显得公平、温馨、有规矩,这样的“家”才令人向往。燕巢需要春泥垒造,班级更需要在公平、温馨的春风中营造。

因此,班级管理也应在和谐教育中去构建新型的管理模式,但任何层次的班级管理也都离不开日常的常规管理,从课内到课外,从练习到考试,从纪律卫生到道德品质,哪一点也不能放松,因为规范是和谐的前提。离开了规范的常规管理,学生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如果纪律不严明,道德水准不高,各种不良习气就会冲击班集体的正常建设,正常运转都保证不了,和谐又从何谈起呢?如果班级各项工作都步入了正轨,我们完全有必要在和谐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去构建新型的班级管理模式。

一个科学的教育思想需要一个科学的、细致的管理模式去运行。那么,如何以和谐教育思想构建新型的班级管理模式呢?笔者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涉及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目标引领下的班级事务公开化

为了加强整个班级的管理,我让每个学生都清楚班级的奋斗目标,每学年开学初我们都召开班委扩大会(班干部同学),讨论班级本学年的奋斗目标。例如刚升入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时,我们制定的奋斗目标是:文明、守纪、求实、进取;第二学期制定的奋斗目标是:团结、文明、求是、创新;高二年级正是学生们踌躇满志、意欲大有作为之时,这时我们的目标是:志存高远,追求卓越。并和年级组相统一,以红色条幅的形式贴在了后墙的黑板上方。要求每位学生都要领会其深刻的含义,并能够落实到文字上,然后精选十几份理解得较好的解释发表在班报上。这样人人心中有目标,行动也就有了动力和方向。另外班级的各项活动也是公开的,每个人都参与讨论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形式。这样使每一位同学都实实在在地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员,自己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的好坏与自己有直接关系。

二、自主管理下的班级规章制度化

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也是同学们自己制订的,开学初,每位同学为本班制订几条规章制度,然后由班委归纳整理、完善后,由我打印成本班的班规。每个同学都可以用它自检,或监督别人。班级干部每个人都有一个记事本,把每次班委开会的内容就记清、记详。班委还商讨制定了宿舍量化的奖励政策。以宿舍为单位每周纪律不扣分、卫生成绩最高的宿舍给予奖励。并且每周的奖品都不同,随着一点点的进步,奖品也越来越好,各个宿舍都有了比的劲头。使班级的量化一直都处在年级的前列。除了制订班规,搞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们还制订了其他的规则,如班干部竞选制度、班委会例会制度、学生自评及民主评议制度、奖惩制度、量化积分制度。因为这些制度都是由全体学生讨论通过的,所以执行起来并不困难,而且多数都是自觉自愿去按规定操作的。这些制度都是相互关联的,如年终评选先进时,人人都能大范围地参与竞争。评选“优干”人人有机会,因为都曾经有机会竞争上岗;评选“三好”我们可以参考“自评及民主评议”结果;所有评选也都可参照量化积分表,这样就不会有同学认为不公平,有了这些量化积分、自评、民主评议,好在哪儿,差在哪儿,一目了然,用不着“扯皮”,免去了“评优唯亲、评优唯信”的嫌疑。并且学生自觉努力践行“无私奉献,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强力争先”的高二(8)班班风精神。努力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温馨的人文环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充满激情的积极学习状态”。

三、过程记录下的班级成长“档案”化

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其成长的见证人。最终,这个集体能否成为优秀班集体,取决于全体同学在班级成长过程中对她的爱护和建设。为了使班集体能朝着良性方向发展,我们有必要把她成长的每一步展示给同学们看,留给同学们把玩、回味。具体做法是选择一个精致的大本,班长负责一天的记录。记录的内容是这一天中班级发生的事,以及对事件的点评,也可以和同学们交流,听一听他们的看法和评价。如果有必要的话,把一些值得纪念的活动或重大事件用照片把历史定格。这一做法会使大多数或者说全体学生受到触动,谁也不会忍心在班级成长的“档案”上留下不光彩的痕迹。这对于建设优良班风、学风,建设优秀班集体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希望这一做法能够大面积推广。我还设想在班级成长“档案”中附一份个人档案,主要是记录犯错误同学的“病历”。我们模仿了医院行医的术语,称之为“班级病历”。填写的项目为:病人姓名、病名及主要症状、病因、处方、疗程、疗效,最后是主治医师(班主任)的签名,最终以此形成了学生的操行评定。

综上所述,一个科学的教育思想需要一个科学的、细致的管理模式去运行。在和谐教育思想的指引下,班级管理要做到班务公开化、规章制度化、成长“档案”化,可以杜绝以“权”谋私等违规现象的出现;也可以防止压制民主、强迫命令等错误的产生;更有利于一个健康和谐的班集体的形成,有利于形成一种和谐的竞争机制,营造一种和谐的竞争氛围。

优良的品德、灵活的知识、创造的能力、文雅的举止、健康的心理、健壮的体魄。和谐教育就是要促使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都得到全面发展,近年来,围绕学校倡导的?和?字校训,在班集体管理中,我积极探索实践,将和谐教育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育人功能,让每一个孩子在和谐幸福中健康成长,夯实人生之基,绘就生命亮色,展示生命魅力。

一、以“和”致远,在班级管理中确立“和谐教育”的理念

和谐教育的班级管理,是把学生的因素放在第一位,重视如何发挥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其班级管理内涵应该包含三层主要意思:和谐管理的出发点是实现人的自身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统一;调控管理各要素的关系,使管理目标、内容、手段、方法和管理时间、空间与学生发展相适应;和谐管理的目标可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1.贯彻“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观。实践和谐教育,就要倡导教育是服务的理念,明确为孩子服务的意识和职责。班主任为学生服务,就要提供适合所有学生发展的教育,为他们成才创造条件。这种服务的观念应该包括:一是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应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二是在教育教学中,既把学生看成教育教学的对象,又把学生看成教育教学的主体。衡量教育教学质量不能只看教师教得怎样,重要是看学生学得怎样;三是创造条件,尽可能地照顾好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尽可能地为家长提供方便,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班级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孩子服务的,这是实施和谐教育班级管理的核心。

2.创建和谐的教育氛围。和谐教育班级管理强调要互相尊重、宽容、理解、团结、协作:尊重、信任和善待每一位学生,老师与家长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都要做到相互尊重。老师们能够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和宽容学生,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爱,更要让学生享受到爱,还要让学生学会爱。因为学生爱其师,才会信其道。

合作与交往是现代人才的重要因素。但是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数只是在接受周围人的关爱与呵护,缺乏合作与交往的确能力。所以,班主任不仅在教育学生时要做到尊重学生,而且也要教育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学会在学习与生活中与别人合作,学会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这是实施和谐教育班级管理的根本。

3.重视学生潜能的开发。首先,每个学生都有待开发的潜能,甚至包括身体或智力有缺憾的学生。第二,学生潜能的水平有时是很难预料的,一些学生的潜能被开发出来后,甚至比成人还要高,例如有的?小计算机迷?的水平远远超过了老师。第三,学生的潜能是需要老师开发的,就象埋在沙子里的金子,要老师去挖掘、去发现,不被发现,就可能被埋没。第四,潜能的开发需要一个和谐的、宽松的环境,学生在激励中、在和谐的氛围中更能焕发出创新精神,开发出潜能。所以班主任要尽可能地为每个孩子创造条件,和谐教育恰恰就是非常有利于孩子潜能的开发。这是实施和谐教育班级管理的关键。

4.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孩子情感是不是丰富,性格是不是开朗活泼,与人交往是不是正常,意志是不是坚强,有没有耐挫折的能力,有没有应变能力……这是和学习知识同样重要的事情,这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因此,端正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提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建立家校协同的教育网络,这是实施和谐教育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5.重视面向孩子的明天。未来社会已经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着力培养学生面向明天的意识和能力,如竞争意识、合作意识、时效意识、审美意识;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应变能力、社交能力等。这些方面能力突出的人,往往是现代社会更需要的人。班主任的责任是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人才加以培养,为他们成才铺平道路。这是实施和谐教育班级管理的归宿。

二、以“和”致远,在班级管理中明晰“和谐教育”的内涵

?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和谐教育?的实施,调节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使学生具

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强调尊重他人,调节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养成努力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强调尊重知识,调节学生心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强调尊重规则,要求在教育中开展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尊重社会、尊重法律和道德规范。

1.和谐教育的出发点——培养学生与自己和谐相处。这是一项提升个体生命质量的工程,是将培养学生的自立精神和能力贯穿于?尊重自己?的整个教育过程中,要和谐,就要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接纳自己?。由于受遗传和后天环境、条件的影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接纳自己,首先要承认并尊重现实,接受现实中的我,还要善待自己。

——?维护自己?。每个人的基本权利都应受到尊重,每个人都有权利捍卫自己

的人格尊严。人格是自己的脊梁,尊严能使人高尚起来,人格尊严是人的第二次生命。

——?发展自己?。发展要靠自己。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是我们经常挂在口头上的,但是由于文化背景和方方面面的影响,在解决具体问题上,又习惯 于按照 老师自己的习惯思维定势决定或评价自己和学生的所作所为。比方说,人们习惯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每个学生面对的问题不同,怎么可以要求所有的人都向一个人学习,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是一盏灯,自己点亮自己。于是,我在班级开展了?我的选择?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面对发生在身边的大大小小的事情进行认真思考,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2.和谐教育的关键点——培养学生与他人和谐相处。与他人和谐相处,尊重他人,并不是失去自己。是基于平等,在彰显个性基础上的对他人的人格尊严的尊重,实际上是?开放的我?、?自立的我?的延伸。?尊重他人?的教育内容是:平等待人、诚实守信、善于助人,不窥探、干涉他人隐私,宽容大度等。

3.和谐教育的着力点——培养学生与社会和谐相处。与社会和谐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更强调?规则?。人的权利和义务最起码的体现就是树立规则意识。社会是人和人发生关系的场所,人们为了更好的生活,需要制定和遵守共同的规则。遵守规则是尊重社会的底线,因为这是法制社会的基准。权利和责任意识是尊重社会的根本内容,没有不承担责任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责任。在班级管理中力求将二者在每一个学生身上有机地、充分地统一起来,在增强其权利意识的同时,又强调要遵守社会群体

所认同的道德规范。?与社会和谐?的教育内容是:遵守规则、维护权利、承担责任。

4.和谐教育的延伸点——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与自然和谐相处,拓展道德教育的内容,把生态道德教育放到重要位臵,将保护、爱护环境和学生自身文明修养结合起来,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教育学生以一个?开阔的‘人’?的胸襟来关注、保护和爱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5.和谐教育的升华点——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尊重知识?强调?探索?。创造并不是无中生有,创新能力的形成不仅需要有知识做支撑,还需要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在实施和谐教育实践中,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探求精神,


以和谐教育思想构建新型班级管理模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24年《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试题含答案(二十一)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