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有效预习方法的研究 中期报告(2)

2025-11-07

知识是学生主动获取的,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好的调动,课堂教学效果也相应得到提高。

4、家长的教育意识得到改观,开始重视孩子预习习惯的培养。 实验班的考试成绩在实验前的平均分为81.4分,及格率为90%,优秀率为44.1%。实验一学期之后的平均分达到了89分,及格率为100%,优秀率为63.5%。成绩的明显提高是说服家长的有力证据,我们通过开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们展示学生的考试成绩的前后对比,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家长们意识到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指导学生预习要落到实处,前置作业要发挥充分的作用。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把重心放在了前置作业的设计上,预习的教学也是按部就班的进行的,可是预习的效果却没能像我们预期的那样。后来我们课题组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反思 ,发现要想让学生的预习落到实处,必须有合理的评价跟进,与前置作业相呼应,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会重点解决这一问题。

2、重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和兴趣。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将会终身受益。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预习,不仅对预习数学的方法不知道,更没有主动预习的习惯和预习的兴趣。可以通过及时对好的预习方法和结果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设计形式多样的预习问题等方法来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调动起预习的兴趣。甚至可以让学生在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后,自己设计预习问题。

3、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预习效果。

数学教育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的预习效果存在差异,对预习效果不要强求学生都到达相同的水平。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为更好的深入研究课题,课题组成员会继续认真学习新课标、教材以及教育教学理论,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完善预习的评价方法。

有效的评价方法,是促进前置作业充分发挥其作用的保障。完善评价方法,是今后努力的方向之一。

3、预习后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整与应对。

如何把有效预习与有效课堂教学进行整合,把学生预习的结果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并把学生的预习情况生成与课堂教学有机融为一体,将作为下一步教改方向。

虽然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数学课前主动预习的习惯基本养成,但对学生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因为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同,预习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环境也不同,如何培养好每个学生预习的习惯,使他们善于运用数学课前预习方法,养成课前预习习惯,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为“我要预习”,认真预习,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是

需要进一步努力研究的。


农村小学数学有效预习方法的研究 中期报告(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生物化学主要知识点的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