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PFCs具有独特的疏水和疏油特性,使得它们不像亲脂性有机污染物(Lipophilic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如敌敌涕、多氯联苯、二恶英)一样可在体内脂肪组织进行积累,而是在血液、肝脏和肾脏等器官内积累[8]。PFCs的共同特点是不会被人体所降解,属于表活性剂类物质,特别是可自发地分布在固-液界面以降低固体表面张力的特性。同样,在生物体内它们也充分“发挥”疏水和疏油界面活性剂这一特点,分布在细胞壁,细胞膜等界面,无疑会对细胞正常的膜内外物质交换[9-10]基因表达产生干扰影响[11,12]。
早在在研究PFOS的同时就已经开展了对PFOA毒性的研究,1985年,GERALD L.研究了不同剂量的PFOA对动物的皮肤、体重和肝脏的影响。研究表明接触PFOA能够引起皮肤刺激反应并可透过皮肤进入人体引起体重和肝脏的变化,在慢性中毒剂量20、200、2000mg/kg条件下对小鼠的体重可分别造成不影响,轻微影响和急剧影响。PFOA会造成肝脏细胞变形或坏死[13]。瑞典的研究者发现,新生小鼠接触PFOS或PFOA后对其成年后的神经行为(习惯、学习、记忆和胆碱能神经系统)的影响和接触POPs(如敌敌涕、多氯联苯、二恶英)一样造成神经行为缺陷[14]。
人们研究发现PFCs不但存在于人体中,而且广泛存在于整个生物圈中[15-20]甚至在北极熊的血液里检测到PFCs的存在,可见PFCs对生物圈的影响已经不能再被人类所忽视。 6.
全氟化合物(PFCs)是一类新POPs物质,它具有疏油、疏水特性,在环境中可以长期稳定存在,其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2000年,3M公司宣布停止PFOS的生产,之后的研究表明人体血液中PFCs的浓度水平在2000年以后出现下降趋势。但是在中国,这类化合物仍然在大量生产或使用。目前在中国关于PFCs的污染水平研究也已经开展,并且研究表明在水体、生物等介质中都存在PFCs污染。 7.
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是一系列以4~14个碳原子的烷基链为基本支架,其中的氢原子全部被氟原子取代并带有不同功能基团的化合物的总称,其中,均含有8个碳原子的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和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表面活性极低,具有防水防油的特性,作为高效的表面活性剂,是目前工业上使用量最大的两种全氟类化合物。研究发现,数百种全氟类化合物使用后,在环境中和生物体的最终分解均会产生PFOS和PFOA。PFOS和PFOA性质极为稳定,在强酸强碱、高温高压都难以分解。动物试验证明,PFOS是具有发育毒性、神经毒性、遗传毒性和内分泌干扰等多种毒性的污染物,而且分布极广并具有生物蓄积性,被认为是继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和二恶英等环境污染物之后又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
8.
R410A:是一种新型环保制冷剂,不破坏臭氧层,工作压力为普通R22空调的1.6倍左右,
制冷(暖)效率更高。 提高空调性能,不破坏臭氧层。R410A新冷媒由两种准共沸的混合物而成,主要有氢,氟和碳元素组成(表示为hfc),具有稳定,无毒,性能优越等特点。同时由于不含氯元素,故不会与臭氧发生反应,既不会破坏臭氧层。另外,采用新冷媒的空调在性能方面也会又一定的提高。R410A是目前为止国际公认的用来替代R22最合适的的冷媒,并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得到普及。 9. CO2 CH4 N2O HFCs PFCs SF6
《京都议定书》规定该六种气体为温室气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