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三四三”式结算:即模具合同一签订生效之日,即预付模价款的30%,等参与设计会审,模具材料备料到位,开始加工时,再付40%模价款。余30%,等模具合格交付使用后,一周内付清。
这种结算方式,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这种结算方式的主要特点如下:
1)首期预付的30%模价款作为订金。
2)再根据会审,检查进度和可靠性,进行第二次40%的付款,加强了模具制造进度的监督。
3)余款30%,在模具验收合格后,再经过数天的使用期后,结算余款。这种方式,基本靠近模具的设计制造使用的同步运行。
4)万一模具失败,模具制造方,除返还全部预付款外,还要加付赔偿金。赔偿金一般是订金的1-2倍。
(4)提取制件生产利润的模具费附加值方式:即在模具设计制造时,模具使用方,仅需投入小部分的款项以保证模具制造的基本成本费用(或根本无需支付模具费用)。待模具制造交付使用,开始制件生产,每生产一个制件提取一部分利润返还给模具制造方,作为模具费。
这种方式,把模具制造方和使用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利润一体化,把投资风险与使用
效益紧密地联系起来,把技术与经济、质量与生产效益完全地挂钩在一起,这样也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模具的价值与风险。这种方式是目前一种横向联向的发展趋势。其主要特点是:充分发挥模具制造方和模具使用方的优势,资金投入比较积极合理。但对于模具制造方来说,其风险较大,但回报率也较为可观。模具的结算方式,还有很多,也不尺相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努力使模具的技术与经济指标有机地结合,产生双方共同效益。使得模具由估价到报价,由报价到合同价格;由合同价格到结算价格,即形成真正实际的模具价格。实行优质优价。努力把模具价格与国际惯例接轨,不断向生产高、精、优模具方向努力,形成共同良好的、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局面。这是模具设计制造使用的最终目标!
压铸模具的制作流程与浇排系统设计
发布日期:2015-11-12 来源:莆田市荣兴机械有限公司 作者:吴玉荣 浏览次数:301
核心提示:章阐述了应用CAD/CAE/CAM/CAT技术的压铸模具制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研究探讨可控制型腔内金属液流动状态的压铸模具浇排系统设计,并进行分析评价,以避免压铸过程中各种不良影响,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压铸是有色金属成型的一个重要方法之一。压铸件的质量好坏80%取决于压铸模具。制作好压铸模具是产品开发的关键所在。在压铸过程中,由于型腔内的金属液流动状态不同,可能产生冷隔、花纹、气孔、偏析等不良现象。所以控制型腔内的金属液流动状态是相当必要的,而控制型腔内的金属液流动状态,关键在于压铸模具浇排系统的设计。
1压铸模具的制作流程
压铸模具制作的CAD/CAE/C舢W CAT流程如图1所示。
上述流程是压铸模具制作的大致流程,但并非一成不变。应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前后协调,不断反馈与调整各阶段的信息,根据分析结果,修改设计方案,以期取得实效。笔者从事压铸模具开发多年,就模具制作流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1)要对客户来图应进行检证
根据压铸工艺的特性结合有色金属的牌号,先进行毛坯方案设计,然后开始模具设计。对有些不符合压铸工艺的结构,应及时与客户沟通,在征求客户同意的基础上再行修改。日本三大著名摩托车品牌的研发部门都是在开发之初就重点把握图面检证这一关,这样可避免开发损失、减少开发时间。
压铸模具的设计与有色金属的牌号有关。特别是ADC6(JIS标准)铝合金,其浇排系统结构及其拔模斜度与普通铝合金有所不同,应根据其流动性差、压铸温度较高等特点适当应对。日本在高强度的零件上已大量应用ADC6铝合金,而国内应用的较少。ADC6铝合金压铸模具常见的问题有:模具寿命短;脱模阻力大,易变形、拉模,工件顶出易产生裂纹;流动性差,易产生花纹、冷隔;模具突出部位易产生裂纹等,在设计过程中应提前应对。
(2)做好模具的检测
在模具检测阶段,不应单纯检测模具尺寸,更重要的是应检测压铸产品质量。压铸产品质量检测可分外观检测、内部品质检测及机械性能检测。检测的数据应符合压铸产品的合格率要
求、内部品质标准及机械性能指标。
(3)做好试模
试模阶段是验证模具的关键阶段,通常初次试模后还要进行修模,修模时针对不良项目逐二进行改善,直至符合客户要求。
2 压铸模具浇排系统的设计
在压铸模具浇排系统中,浇口位置、浇道形状是控制溶液的流动状态和填充方向的重要因素。首先应着眼于浇口位置、浇道形状,合理设计浇口、浇道、集渣包、溢流槽及排气道;然后使用CAE软件对型腔内部的溶液流动状态进行解析。
2.1浇口设计步骤
内浇道及内浇口的位置与尺寸,对于填充方式有决定性的影响。内浇口设计方法很关键。成品设置浇口时,通常按下列步骤进行:
(1)计算内浇口截面积。浇口断面积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