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三、解答题(本题有8小题,共46分,解答26、27题时应写出解题过程)
25.(每小题2分,共6分)图略
26. (2分+3分,共5分)
(1)①从此标志牌处到南京还有30 Km的路程 ②限速60km/h (2)30min
27. (3分+3分,共6分)
(1)288Km/h (2)约1 11s
28. (每空1分,共5分)
(1)右 (2)①物体应放在左盘内,砝码应放在右盘内 ②不应该用手拿砝码
(3)向右盘中增加砝码或向右调游码 (4)47.4g
29. (作图2分,其余每空1分,共6分)
(1)91 A (2)图略 (3)不变
(4)烧杯底(或石棉网或铁圈)的温度仍高于水的温度,水 能继续吸热
篇3:苏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天津)滑块被固定在光滑斜面底端的压缩弹簧弹出。
滑块离开弹簧后沿斜面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不考虑空气阻力,图6关于滑块的受力示意图正确的是( )
2.(吉林)小轩坐在船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船前进时,小轩相对于船是运动的,
B、停止划桨时船会立即停止
C、用桨向后划水船会前行,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小轩对船的压力和船对小轩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3.(赤峰市)下列事例中,能避免惯性产生的危害的是( )
A、离垃圾箱一段距离扔果核,果果核也能飞进垃圾箱
B、让磁体离铁屑有一段距离,也能把铁屑吸引过来
C、行驶的汽车离障碍物一段距离,就要提前刹车
D、运动员跳远
4.(2011丽水)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在A、B两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确定 ( )
A.甲的速度一定小于乙的速度
B.F甲所做的功一定小于F乙所做的功
>>>下一页更多精彩“初二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
篇4:初二上册期末物理复习资料
原因一:审题不仔细
审题不仔细、不准确,考虑不周到,缺乏认真、全面的审题能力,缺乏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如“要求画出使杠杆平衡的最小动力和力臂……”,部分考生只考虑“平衡”,没注意“最小”。
原因二:概念模糊
考生对物理概念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理解不深,迁移能力差。如填空题的标准答案是“电能(度)表”,但不少考生却回答“测电表、电流表、电压表、电量表”等。
原因三:综合实验能力差
考生的物理综合实验能力差,实验设计能力不强。如实验题要求学生写出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标准答案是“欧姆定律”。而很多学生写成了“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伏安法测电阻、控制变量法“等。
原因四:识图能力不强,过失性失分严重
如学生运动与力中的s—t图像、v?—t图像中的点、线的物理意义不明确,导致错答题目。
原因五:综合分析能力较弱
对于综合题,很多学生缺少解题的思路,心里感到害怕,忙中出错。如动态电路分析综合题,要经过对图表的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原因六:答题不规范。
中考中常出现考试与自己所估算的分数偏差较大的情况,很多是考生在解答的过程中语言表达不够科学和规范,解题步骤混乱所造成的。
篇5:初二上册期末物理复习资料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可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常简称为介质。
3、声音要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同一种介质中,温度不同,声音传播的速度也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4、在15°C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5、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6、声音能够被反射,当声音被高大物体反射回来,再传入人耳多,我们就听到了回声。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人耳就可以听到回声(空旷的地方);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小于0.1秒,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则使原声加强(狭窄的地方)。7、人们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8、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9、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10、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到20000HZ。小于20HZ的叫次声波,大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
11、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12、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声音还是有区别的,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13、噪声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14、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其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5、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16、引起听觉的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耳朵鼓膜的振动。
17、控制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18、听到声音的两个途径分别是:空气传导和骨传导。
19、人的耳朵能判断出发声体的方向,这是由于双耳效应。立体声也是运用了双耳效应原理。
20、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或传递能量。传递信息的例子有:声呐、B超等;传递能量的例子有:清洗精密仪器、清除体内结石等。
篇6:初二上册期末物理复习资料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001m;1nm=0.000000001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1min=60s。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变形可得:s=vt,t=。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