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5:江西景点导游词介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石门涧参观游览。在此我就把石门涧的有关情况向大家做个介绍。
有句话说得好“石门涧是庐山的一块瑰宝。它既有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又有青城之幽、华山之险。不到石门涧,难识庐山面”。石门涧位于庐山西麓,所以按其区位素称:庐山西大门。据《后汉书?地理志》载:“庐山西南有双阙,壁立千余仞,有瀑布焉。”石门涧因有天池山、铁船峰对峙如门,内有瀑布高悬垂落形成壮丽多姿长涧而得名。面积5000余亩。自古石门涧就有“匡庐绝胜”、“山水决胜”、“石门冠天下、涧景醉游人”的美誉。其实在远古时期,大约九亿年前,庐山及周围地区尚是一片汪洋大海,后经多次地壳活动,庐山才从海底慢慢上升起来,所以地貌景观奇特,地质丰富多彩。它属典型的冰川地貌,距今约120万到24万年前才形成这种“褶皱”型和“地垒式断块山”。而正是由于第四纪冰川鬼斧神工似的把石门涧雕刻成一件艺术珍品。黄龙冰斗,窄口下悬崖,挟带着的冰体,沿谷地面流,从而产生石门涧、U形谷、冰门槛。石门涧上连天池、九奇、大林、上霄诸峰。并且庐山将军河的水、九奇峰的水、上霄峰的水、大林峰的水、含鄱口的水、乌龙潭的水......后都汇集于石门涧,所以说是石门涧的水资源很丰富,导致“处处挂飞泉”的景致。是庐山西部一条长、宽、气势的溪涧。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为了解决庐山用电,国家在神龙宫上边筑起40多米高的大坝蓄水发电,瀑布优势相对减弱。但由于水源广,加之庐山全年阴雨天占55%,年均降水量为:1833.5毫米,年份降水量高达3362.6毫米,特别是3―9月降水量一般月均在150毫米左右,因此石门瀑布水,终年不涸,非常可观。而这种特定的环境气候也促使了生活在这里的“三石”的生长。说起这“三石”,大伙儿可能就要问了到底是什么?用句很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三石成一桌菜,是庐山的特产。分别是石鸡、石鱼、石耳。石鸡叫鸡不是鸡,它生长在庐山山涧里与蛇同一个洞穴,形体很像青蛙,叫声很像鸡,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石门涧的生态环境也非常优越,植被覆盖率达85%以上。庐山区域内的植物种类中,有60%以上在石门涧分布。
庐山的山花杜鹃花在入春后个个都争奇斗艳。早在16前,石门涧就游踪不绝。东晋隆安4年,名僧会员率释、道、儒18高贤常游于此,游览风光,轮道吟诗,写下了《游石门诗并序》,成为千古绝唱。为我国山水游记之作开了先河。位团友: 历经艰苦磨难,穿过一片柳山树林,爬上300多步台阶,现在我们大家已是气喘嘘嘘,满面汗水了。
请大家抬头观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千年古刹和三棵千年古树――这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又一景点,周恩来总理照相的地方――三宝树。请大家在旁边的台阶上坐下休息,听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所谓三宝树,即两棵柳杉和一棵银杏,请看这块石头上镶着“晋僧昙冼手植波罗宝树”这么一看大家会说原来这三棵树是晋朝的一个和尚所种,那就有一千五百年啦,这种说法可对可不对,为什么呢?大家看,这两棵叫柳杉树,在庐山有很多品种的杉树,有水杉、河杉、红杉、铁杉、和柳杉,又因为这种树它枝叶长得像垂柳一样,往下沉,人们称它为柳杉。那边一棵叫银杏,又名白果,因为祖辈种树,孙子才能吃到果子,所以又名公孙树,它是活化石,十分珍贵。
根据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地质学家李四光,来庐山考查证明:庐山经历过第四纪冰川,也就是说,大约在400万年前,我们这块地方长着茂密的原始森林,栖息着许许多多的动物、植物,但是因为第四纪冰川到来时,气温急骤下降,后降到零下几十度,地球上有很多地方就这样被冰包围着,包围多少年呢?有40万年,在这40万年的漫长岁月中,很多植物都绝种了,但有这种银杏树不知道通过什么方法活了下来,而更为可贵的是很多植物都是雌雄同体的,但银杏树都是“公母”分开的,却又不能分的太开,据说分到一定的距离,花不能授粉,“公母”树都会死掉,这树是晋朝时的。
庐山有一庙叫“大林寺”,庙里主持叫昙诜,所种原有三棵,两母一公,有一棵母树种下不久就被虫吃掉了,公树痛不欲生也想死,但死到一半,抬头一看,还有一棵母树,公树想,我要一死,这棵母树也会死,为了这棵母树,我也要活着,所以人们又叫它爱情树。请看那一棵是公树,但又不是三宝树之列了,后来到了明朝,万历年间,此处修了一座“黄龙寺”,庙里面的长老叫“彻空”,又重新补种了两棵柳杉,又因为这一类型树,佛教统称为婆罗宝树,大致寺庙里、庙前或庙后都要种上一到两棵的,所以现在下面柳杉树高41米,直径1.9米,树龄600年;这一棵柳杉高41米,直径2.2米,树龄600年;这棵银杏高30米,直径1.5米,树龄1500年。
那么树就是树,为什么称为宝树呢?有人说树到百年为宝,这是错误的,因为今古贤文上面说得好,山中易找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而这种树有很多说法,比如明万历年间,神宗天子驾游此处发现这棵银杏木质很好,就命令100个工匠限期三天,将此树砍下做一大桌子,谁知这100个工匠就来砍,这一下可了不得啦,为什么呢?因为你这边砍,它那边长,你砍多少,它就长多少,这一砍就砍了三天,限期将到,树砍不倒,这100个工人慌啦,一齐跑到树下哭着说树啊,你就让我们砍了吧,如果我们不把你砍下作成桌子,我们全家将会被杀啊,求你呀,谁知此时树上发出一种声音,好象在说“孩儿们,我很同情你们,但是你们要砍我,也只能从上面砍,让我一层层往下落,如果你们从下面砍,我将无论朝哪边倒下,都会压死我的子孙的呀,你看我四周长着多少树,它们都是我的子孙啊,工人一听树能说话,一齐大吃一惊,赶紧把这事告诉了神宗天子,明神宗听后一口气说,树本草木能照顾及子孙,我身为一国君王应为百姓着想,此树乃宝树也,应当加以保护。当然这是神话不足为奇,实际上是我们庐山脚下有鄱阳湖、长江,山上山下温差极大,因而气流的波动也特别大,所以每到夏天下瀑雨,风特别大,加上雷电,十分吓人的,人们称为“山啸”。据说明朝黄龙寺和尚彻空长老种下两棵柳杉不久,庐山发“山啸”啦,整个庐山是“飞沙走石、雷电交加、昏天暗地、日月无光、大雨倾盆、摇摇欲坠”,但是因为三棵树这地方是山凹,反而是风平浪静,因此,彻空和尚认为是这三棵树有镇山之能,特休书一封告诉皇帝,又因为这上面黄龙寺是万历母亲慈圣皇太后所修,所以万历皇帝特别重视,因此这位神宗皇帝降旨一道说“树能镇山,是大明朝洪福齐天,实乃宝树,是太后洪福齐天,今后三棵树要加以保护,不得毁坏,凡大明官员,路过三棵树要“文官下矫,武官下马”,所以这三棵树和庐山树都被保护起来啦,这三棵树呀才能这样枝繁叶茂,直到现在都长得这么吸引人。
篇6:江西景点导游词介绍
各位旅客朋友:
大家好!
“江西九十九条河,只有一条通博罗”。这条河就是香港同胞饮用水——东江水的源头,它叫九曲河,发源于安远县三百山。
三百山是安远县东南边境诸山峰的合称,属武夷山脉南段西坡与南岭山脉东段北坡余脉交错地带,是长江水系之贡江与珠江水系之东江的分水岭,面积260平方公里。它集火山构造、奇峰幽壑、清溪碧湖、飞瀑深潭、密林古树、珍禽异兽、怪石险滩、温泉诸奇景于一体,溶清幽、奇秀、雄险、古朴、野趣等特色于一炉,是一处纯天然——高品位的风景名胜区。其中清澈秀丽的东江源,壮观密集的瀑布群,保存完好的常绿阔叶林,无可挑剔的环境质量,堪称三百山“四绝”。
三百山地处中亚热带南缘,由于山高谷深,人迹罕至,保护有力,很好地保存了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高达98%。三百山有木本植物116科,755种,天然分布的高等植物2500余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树种有青钱柳、东京白克木、乐昌含笑等40余种;三百山观赏植物种类繁多,四季山花野果不断,秋冬红叶满山。由于三百山气候适宜,森林茂密,为珍禽异兽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三百山野生高等动物400余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高等动物有云豹、金猫、毛冠鹿等28种。
三百山在被列为全国首批保护母亲河生态教育示范基地,又被批准为风景名胜区。三百山风景名胜区共划分为福鳌塘、东风湖、仰天湖、温泉四大景区,拥有79处景点,近百处自然和人文景观景物。游览三百山,有两条路线,一条是凤山乡东风湖乘船,然后步行溯源而上,一直到达源头——福鳌塘,然后乘车下山;另一条是乘车经虎岗温泉直达三百山源头——福鳌塘,后顺源头而下至东风湖。我们现在走的是前面一条路线。
那为什么叫三百山呢?普遍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说清代以后,山民们为躲避战乱,他们分别在三百山的三百多个山头搭建了三百多个山寮,在那里垦荒种田,得以安生。300多个山寮犹如群星散落在三百山多座山头,所以叫做三百山。另一种说法是,东风湖有座三伯公庙,也叫陈杨胡公庙。当时朝廷认为这三个人是反叛朝廷的,朝廷即派追兵将三人追赶到这座大山里,这三个人由于有点豆成兵之术使追兵屡屡败于山外。后来朝廷士兵驻扎山外,派人暗访破道法之术。结果将所有豆子都煮熟,这样三公的点豆成兵的法术就失灵了,三公也被追杀于山中。由于三公为当地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寻医问药,杀富济贫等等,深得百姓拥戴,所以在山中建庙一座,以祭祀之用,取名为“三伯公庙”,将山名改为“三伯公山”。因为“伯”与“百”同音,后人为简化“伯”,所以叫“三百山”。
(东风湖)
这就是美丽的东风湖,她是三百山西部的入口处。东风湖是一座人工湖,为内弯式水库,主要是用于灌溉和发电。丰水期,湖水漫过坝面,奔泻而下的水帘好似一块洁白的纱巾,遮掩着三百山这个姑娘的面容,美丽动人。好了,现在我们登船。当我们乘游船荡舟于青山绿水时,沿途就可见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十里碧波,十里长峡,被誉为南方小三峡,有一首词这样描写:“五里竿头风欲平,长帆举棹觉船行。柔虏不施停却棹,是船行。满眼**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看,那就是将军椅,海拔高460米,有一天然巨石,形如座椅。传说古时有位将军带兵打仗长驻于此,将军每天晚上躺在座椅上,思谋退敌之略,后人就称之为将军椅。团友们,我们远望左边半山腰上的一块岩石,犹如一位身披铠甲,威风凛凛的将军,迎风挺立,他像在检阅兵马,又如在给士兵们训话。这地方就是王婆牧马处,每当水位下降在五米时便可以看到一群骠悍的骏马,有的站立,有的静卧,有的整装待发,旁边还有一位笑容可掬的王婆婆端坐在那里,仪态雍容慈祥。再走过去就到了三仙庙,这就是三伯公庙。前面我介绍三百山的来历时,曾讲过三伯公庙的故事。每适初一、十五还有不少当地乡民来这里进香,求福保平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