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前准备】
衣:无论是自驾游还是乘坐大巴,出行前都要带足御寒衣物,虽然车内可以开空调,但一旦堵车,势必要在节油与舒适间进行权衡,因此不妨有备无患。千万不要觉得多带衣物累赘麻烦,要知道当你包裹着羽绒服气定神闲,却看到别人冻得鼻头发红跺脚搓手时,你就会明白这一点小小麻烦有多么必要了。
食:准备足够一天饮用的水及两顿正餐的食物,如果条件允许,也可适当多带。不建议带类似泡面这种需要“加工”的食物,最好携带一个保温杯,将大大提高在寒冷天气下的舒适度。
行:出门前要了解接下来数天内的天气状况,包括目的地与行经地。还可以下载相关道路地图,包括高速及国道,如果你习惯用微博,可以关注相关地点的高速交警官方微博,以便获得第一手路况信息。
玩:给手机和相关电子设备充电,尽量带备用电源。
【遭遇堵车】
判断堵车原因:如果靠近收费站,可以向交警打听为何堵车;如果远离收费站,那就上微博,刷刷出门前关注的交警官方微博,看他们是否发布相关路况信息,同时把相关路段作为关键词在微博中搜索,看有没有堵在同一路线上的网友可以共享信息、互相帮助。综合各方面信息,就可以对堵车原因作出基本判断,如果是天气原因,那么出行前了解的天气状况就派上了用场――假如天气将会转好,那么恭喜你,堵车不会太久;假如天气状况将持续恶劣,封路马上就要到来了。而如果堵车原因是前方有事故发生,就需要结合天气状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最悲惨的莫过于天气恶劣且前方发生连环事故,那只能说,堵车之旅正式开始了。
寻求有效补给:面对堵车,一般有两个选择,要么等待,要么掉头改道,这时候就需要拿出行前下载的道路地图作参考。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掉头并不可行。
如前所述,如果堵在收费站附近,那真是太幸运了,马上拿起准备好的保温水壶去灌开水吧,顺便把手机带上充个电,去洗手间更不在话下,还可以问问工作人员,有没有免费“救济”可以提供。
视线范围内没有收费站?如果有智能手机,就把自己定个位,看看离最近的收费站有多远。假如彻底远离收费站,那只好把出行前准备的衣物、饮水、食物和备用电源拿出来救急。假如要买补给,记得找几个人结伴同行啊。
【安全提示】
长堵之后车辆放行时,各位车主千万别让急于回家的愿望麻痹了对安全的重视。特别是在雨雪天气下,无论是多有经验的司机都不能完全控制车辆,因此切忌随意变道、超车、踩急刹,随时注意保持车距。特别提醒小车车主,千万不要觉得自己身手灵活,为图一时之快,就超车夹在两辆大车之间,要知道一旦追尾,后果不可想象。
篇8:春节高速堵车高峰期时间
答:车流1月20日达到峰值。
具体说来,2017年春运分4个阶段。
第一阶段9天(1月13日~21日):春运开始后,返乡车流逐渐攀升并迅速走高。预计在1月19日(腊月廿二)至21日(腊月廿四)期间,形成密集车流。预判在1月18日(腊月廿一)至21日(腊月廿四)形成高峰,1月20日达到峰值。此阶段主要以学生和务工人员返乡车流为主,形成大小、客货混合车流,交通状况最为复杂。
第二阶段5天(1月22日~26日):即从腊月廿五至腊月廿九,以企事业单位人员返乡车流为主。此阶段整体流量渐增,货车占比逐渐下降,客车占比增加并渐成主流,其中尤以小型客车居多。预判在1月24日至26日(即腊月廿七至廿九)期间,形成第二波春运流量高峰。
第三阶段7天(1月27日~2月2日):此阶段即春节长假期间(除夕至初六)。1月27日(除夕),全省高速公路车流量跌至春运谷底。1月28日和29日(正月初一和初二),高速公路车流量以省内短途探亲访友车流为主,返程车流开始呈现。在1月30日至2月1日(初三至初五),以企事业单位和部分务工人员形成的第一波返程车流高峰呈现,预判在初四和初五两天达到春运流量峰值。
第四阶段19天(2月3日~21日):此阶段以务工人员和部分企业单位人员返程车流为主。
整体预测2017年春运流量总体趋势与2016年不会出现较大变化。
春运注意事项
1 多活动防血栓
春运期间在火车、汽车上长时间保持一个坐姿,会使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缓,易形成血栓,造成血管堵塞。这些血栓 有的会自行溶解,有的则可能引起心梗或肺栓塞。因此,乘客在乘车时应避免久坐不动,多起身活动,还可用手从上往下按摩下肢以助血液回流。
2 如何防晕车
长时间坐在封闭的车厢里,一些人会有晕车症状。预防晕车应该在出发前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症状较重者应提前半小时服用防晕车药,并在乘车时尽量减少头部活动,避免看窗外快速移动的景物。轻度晕车也可以试着用牙签点刺双手的劳宫穴。
3 旅途中不适如何缓解
在旅途中一旦出现头晕、恶心、乏力、呕吐等晕车症状,应闭目仰卧,用冷毛巾敷前额。另外,旅客还应重视饮食卫生,在车厢中用餐时应尽量使用餐具,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食物。
4 勤开窗防感冒
人流拥挤而空气比较污浊的时候就容易诱发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细菌在车厢里面是很容易传播的,应注意通风透气,适当把车窗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