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支书”王光国先进事迹材料(通用8篇)(愚公支书王光国的感

2025-05-24

篇1:“愚公支书”王光国先进事迹材料

“愚公支书”王光国先进事迹材料

“再坚硬的岩石,也硬不过人的意志,再难的路,也会在脚下延伸。”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党支部书记王光国曾经这样说。他率领乡亲绝壁凿路的壮举被媒体报道后,感动了亿万中国人,被人们称为“愚公支书”。“天路”修通了,“愚公”没有停歇。王光国又开始了新的盘算,他带领村民接力开辟出了一条精准脱贫的“致富路”。6月,王光国荣登“中国好人榜”。

6月的店子坪,蓝天如洗、远山如黛。从海拔1500米的最高处驱车而下,满眼郁郁葱葱,赏心悦目的画面尽显眼前:青绿的大山、宽敞的乡村路、漂亮的小区房、成片的猕猴桃林、热闹的农耕场地,一幅幅乡村美景图,正在凸显着这个高山之村的变迁。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处在山穷水穷人也穷的状态,村民“吃着洋芋头、烤着疙瘩火”,人均年收入不足2400元。

203月8日,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党支部书记王光国正在接受媒体采访。图片来源:荆楚网

1.绝壁凿路,带领村民打开“希望之门”

王光国所在的店子坪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176户673人,村里距龙坪乡集镇有20多公里,再加上山路崎岖难行,多年来,村民们只能沿着洋芋河峡谷两岸悬崖峭壁上的羊肠小道行走,上学、就医、赶场等出行异常艰难。由于交通极为不便,大大增加了村民的劳动成本,贫困的阴影世代挥之不去,也留下了许多沉痛的记忆。从王光国记事起,村里先后有6人不慎坠崖失去了生命。

,已经担任村支书的王光国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在绝壁上凿出一条路,连通村里和高坪镇、直达县城!

村民大会上,王光国话音刚落,会场就炸开了锅。

修路,谈何容易,钱从哪里来?绝壁怎么凿得开?有人甚至闹哄起来:“国娃子,你在开玩笑吧,从这儿能修得过去公路?”“要能接通到河对岸的路,我把姓都改了!”

“三年修不通,五年!五年修不通,十年!这代人修不通,下一代接着干,总要修通这条路!”面对质疑和反对的声音,王光国并没有反驳,而是挨家挨户做工作,一遍一遍地给村民讲道理。

村民们终于被王光国的坚毅打动,在申请书上按下红手印、签上名字,齐心协力修山路。

腊月初九,100多位村民打响了“移山”开路第一炮。

修路之初,没有启动资金。王光国毅然关掉了自家开办的养猪场。工地上没钱买炸药,他拿来妻子卖猪的`1500元钱。在王光国记忆里,最艰难的还是3月18日那天,村民历经一个冬天在河谷上垒起的一道20米长的驳岸瞬间轰然垮塌。村民们辛辛苦苦的成果,顷刻毁于一旦,大家都很难过,个个眼里含泪、捶胸顿足。

从那次垮塌之后,修路的人开始越来越少。为了振奋人心,重燃群众修路的热情,王光国立下誓言:“工地上只要还有一个人,我就一定会坚持到底!”于是他白天修路,晚上又挨家挨户做工作,在他的鼓励下,陆陆续续地又有不少人回到了工地,大家继续齐心修山路。

末,王光国与店子坪的村民一道,用炸药、锄头、凿子和簸箕,从悬崖上凿出了一条长2.5公里的毛公路。

,全国多家媒体报道了王光国带领群众绝壁凿路的事迹,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208月16日,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专业施工队开始进场施工。,通村的7.5公里公路已铺成了水泥路,店子坪至高坪青花全长11.7公里的断头路终于打通,路面也做了硬化,洋芋河跨河大桥也在204月顺利实现了通车,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彻底解决。

2.决战贫困,做“牛鼻子”探索致富之道

“店子坪村就像一头牛,而干部就是牛鼻子,牛鼻子牵不动,整个村的经济就不会动。”村支书王光国说,当时修路就是为了打通店子坪村跟外界的通道,现如今路通了,整个村的经济就有希望了。 为了帮助村民致富,王光国带领村民在房前屋后种上了魔芋、烤烟和猕猴桃等经济作物,来大力发展农产品支柱产业。 在发展猕猴桃时,有的村民认为种了猕猴桃后就种不成其它农作物了,不少老年人很反对。王光国费尽周折争取到猕猴桃树苗免费的政策,但是发下去的树苗很多村民还是不种,村民刘太春老人甚至直接把树苗扔掉。 为说服大家,王光国专门到超市里买来猕猴桃,请大家品尝,介绍营养价值和种植效益。“这些猕猴桃7块钱一斤,它好吃而且营养丰富,销路销量都很好。如果一亩地可以产500斤,大家算算可以卖多少钱?”王光国的一席话让大家茅塞顿开,扔掉种苗的刘太春老人又重新申请领取了猕猴桃树苗。

为把猕猴桃产业做大做强,王光国决定走“农户+集体+公司”三方合作经营管理模式,,他联系了一家上海企业,在村里发展以猕猴桃为主产业的有机农庄。由企业出资租用150亩土地,进行集约化管理,建设高标准示范园,然后提供树苗和技术,这项措施吸引了很多村民自发参与。 “外面打工要文化,我们没文化在外面也是卖力气,还不如回家卖力气,现在家里收入不比外面差。”在外打工多年的村民刘和喜,回到家里感触颇多。 如今,放眼望去,一片一片的农田挂满了果子,看着长势良好的猕猴桃,王光国说,“努力没有白费,现在猕猴桃基本能够年年大丰收了。我们的农民不能只停留在传统农业思维,总老想着怎么种田,怎么养家糊口,而是要学会改变思路,成为现代农民,这才是致富新出路。”

3.绿色发展,致富梦想正在变成现实

路通了、特色产业起步了,王光国又开始了新的盘算。“我们这里保留了原始生态,空气含氧量高,旅游开发潜力很大。”他说,“山清水秀是一种幸福感,田园生活更是一种归属感。”为了找回这种幸福感和归属感,王光国提出了构建旅游资源群的想法。

为发展村内经济,这些年王光国走南闯北,目睹了城市雾霾的污染,这让他更加明白青山绿水的珍贵,也更清楚绿色发展才是小山村的唯一出路。

特色民居改造,王光国要求房屋要因地制宜、依山而建,全部“白墙黑瓦、拱檐花窗”。他常说:“民房建设既要少占耕地,还要能保留田园特色。”

村容村貌建设,王光国提出要“房前屋后林果化”,他鼓励村民多种桂花树、桃树、梨树,让绿色植物与特色民居相映成趣。

如今的店子坪,处处郁郁葱葱,整洁清爽。水泥路、灭蚊灯、自来水、太阳能路灯……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一个“山中有城、城里有山”的休闲山村,雏形初现。

2016年初,湖北省旅游局规划专家正式进驻店子坪;县里出资100万元扶持打造的“农家乐”接待点也开始筹建;通往附近4A级景区石门河的旅游公路,已进入路面硬化阶段。未来,这里将自下而上,串起石门河、店子坪、长岭林场,形成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

“我想抓住机遇,让大家都富起来。不能把贫困留给下一代。”王光国说,“做新农民,建新农村,走绿色生态发展道路,是店子坪人的梦想。现在,梦想正在慢慢变成现实。”

篇2:“愚公支书”王光国热血写忠诚的故事

“他是发自内心为了村民们好啊”

店子坪村75岁村民刘太贵,因为耿直、倔犟的个性,被村里人称之为“犟拐棍”。说起当年修公路的一段往事,老人的脸微微红了一下。

20初,洋芋河畔炸响了开山修路的第一炮。起初,刘太贵积极响应。但到了203月18日,村民历经一个冬天在河谷上垒起的一道20米长的驳岸瞬间垮塌,不仅在场的男女老少忍不住相拥而泣,许多人也灰心散气。为了重新开工,村委会号召大家捐款,刘太贵老人开始犹豫了:他三个儿子,大儿子有智障,二儿子分家另住,他们又上了年纪,家里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小儿子打工,生活拮据。

完成卡门段的义务工后,倔犟的刘太贵就不上工了。王光国到他家做工作,他一句话就给顶了回来:“我都土埋大半截的人了,这辈子也不见得能看到通公路,你愿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其实,刘太贵吃交通闭塞的苦,不比别人少:2006年秋,他将自家的一头猪抬到集镇上去卖,没想到过河时,由于坡陡弯急,猪被摔死了。

王光国当然知道此事。有次登门时,他与老人拉起了家常:“听说您有一年卖猪,将猪抬到曾家洞时,绳子断了,猪被摔死了?”

想起不通公路的苦,这位倔犟的老人心软了,他说:“王书记呀,我这里有卖山羊的1150元钱,全部捐给工地吧。从明天起,我和大儿子天天上山修路,就算我看不到路通的那一天,但后人们可以不再受我们的苦啊!”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光国与村民们一道,在悬崖上腰系绳索像荡秋千一样一锤一锤打炮眼,在峭壁上如蚂蚁啃骨头一样一铲一镐撬石块。终于,这条修了8年的11.7公里的公路通车了。现在,不仅刘太贵卖猪再也不用请人抬了,村里所有人卖农副产品,也可以就在大门口交易了。刘太贵说:“三年前,村里只有一户人家修起了一栋简易平房,现在村里占九成的人都盖上了新房。去年,在政府的扶持下,我将木房子换了瓦、刷了漆,儿子又修了三层新房子。小儿子说,明年不出门打工了,回家办个农家乐——仔细琢磨琢磨,王书记是发自内心为了村民们好啊!”

一条路,改变了全村人的命运。刘太贵说的是内心话。

“跟着王书记干,总有一天会丢掉‘穷’字

店子坪村一组42岁村民李学芳夫妇长期在外打工。他们回忆说,虽然家里有五亩地,但由于只是种了一些传统农作物,加之交通不便,收入微薄。

在外面打工同样很辛苦。春节,王光国走进了他们的家门。王光国帮他们算了算收入账,然后动员他们在家从事特种产业种植,一来收入不得少,二来可以照顾孩子和老人。

起初,李学芳夫妇有顾虑,认为在家种地投入大,家底薄。但王光国答应帮助他们发展产业,让他们放心。2014年,李学芳在自家地里种植了3亩烟叶,结果年底一算账,和外面打工收入差不多。,他租了16亩地种植烟叶,一年收入8万多元。今年,他又租了40亩地种烟,目前烟叶长势喜人。

种植烟叶的同时,李学芳还发展了200多只景阳鸡,每年收入1万多元。现在,听说村里准备打造红色旅游,李学芳投资10多万元新修了农家乐,发展旅游项目。李学芳感慨道:“跟着王书记,总有一天会丢掉‘穷’字!”

“打杵子、脚背子,卖猪还得抬‘轿子’。以前路不通,我们低人一等。如今路修通了,我们不能把一个‘穷’字留给后人啊!”这是王光国经常对村民们说的一句话:“多少年来,包谷,洋芋,红苕,是店子坪人种田‘老三样’,遇到天干或多雨,混个温饱都很难。现在,店子坪村的传统农业正在向特色农业转型,猕猴桃、魔芋、烤烟‘新三样’正在形成规模。”

“愚公支书”王光国先进事迹材料(通用8篇)(愚公支书王光国的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