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点化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设计课件,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
1、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
美国教育家德加?戴尔认为,当学习是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语言文字作为描绘客观世界的符号,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由于多媒体可以提供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客观世界的表象,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难为易。如《鸟的天堂》中有一段描写榕树叶子“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引导学生理解“颤动”一词是个难点,“颤动”字面上可解释为“抖动”,光理解这些是不够的,这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演示:晨曦中,那青翠、油亮的新叶在微风中轻轻地颤动……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学生便领悟到了“颤动”一词进行说话训练。这样,从感知→理解→运用,从抽象→具体→抽象,词语的理解在表象的作用下真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化静为动,化虚为实
想象、联想是作者从客观实体上生发出来的。以多媒体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主观感受,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例如:第六册《荷花》一课,引导学生理解想象“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是一个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呢?有位老师设计了如下课件: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华欣赏满池荷花。它们姿态各异,看着看着,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多媒体演示:我在荷花中翩翩起舞,满池的荷花也随我一起翩翩起舞……蜻蜓向我飞过来,告诉我飞行的快乐;小鱼向我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着小作者的观察想象……虚实结合、动静相生,整个难点的突破是在欣赏的过程中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驰骋于美的画面中,积极参与进教师的教学之中。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兴趣激发为先导,以视听为手段,以提高课堂参与率为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我们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目的。
篇4: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G728.8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2-0013-0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在学生愉悦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着日益巨大作用,课堂是一个特定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生动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合理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欢乐中获取知识。
一、运用多媒体弄清文章 篇章结构
要想使学生真正掌握一篇文章的 篇章结构,理清其思路是关键。例如;再教《苏州园林》一课时,可以先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欣赏。录像的前半部分体现苏州园林是“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后半部分则可选择几处有特色的景点,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等。在此基础上突出建筑物的色彩,并捕捉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可以在放映录像的同时配乐(最好是古典音乐)朗诵课文,让学生在欣赏录像、聆听课文的同时思考几个问题:苏州园林总体特征是什么?设计者们如何体现这个特征的?课文第2至6自然段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欣赏完录像之后,检查提问,然后由老师分析、讲解课文,重点分析本文总分的结构方式及语言的多样性。借助录像,让学生在大脑中留下苏州园林的美好画面,进而用较快的时间清理本文的“脉络”之所在。
二、运用多媒体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电教媒体具有声、光、像等多种功能,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正确观察,促进条理思维。当前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了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锻炼,我根据学校实际Powerpoint制作了幻灯片,模仿讲课时录像的顺序,把学校办公楼后小花园的几处景点放映出来:这里的景色学生们都非常熟悉。我让学生先谈谈对小花园的总体印象,然后从几方面分别说明,最后模仿《苏州园林》的结构把自己想说的话整理到日记本里,成为一篇比较成功的说明文。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创设情景,发展思维。在整个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由直观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度,因而,在教学中运用投影或动画创设课文情景,能帮助学生掌握感性知识,并发展抽象思维。(语文教学论文 )如:《变色龙》这一课,教学的重点是细节描写和对话描写。那么,教学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出表现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几处细节变化,如脱、穿大衣,并可以通过放映图片表现他表情的变化,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练习分角色朗读会收到理想的效果。另外,我还根据课文内容设置了这样的扩展练习:假设奥楚蔑洛夫穿过广场迎面遇见将军的哥哥,他们会说些什么?要求用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有的把将军的哥哥塑造成了一个爱占小便宜的小人,有的把他塑造成了一个蛮不讲理的蛮汉,也有的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正人君子。总而言之,通过这样的练习,既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发展了他们的抽象思维。
实践证明,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对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作用。
其实,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远不止以上两点,根据多媒体技术的特性,我们还可以在唐宋诗词教学中让它发挥更好的作用。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对唐诗宋词的欣赏能力:
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它以完美的艺术特色、丰富的思想内涵、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但由于课本中选取的篇目不多,所以学生对此知之甚少,传统的诗词教学只是让学生背诵、记忆和理解意思。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唐诗宋词欣赏结合起来,让课本中的诗词名篇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并可以从课外选择名篇佳作供学生欣赏。我的具体想法如下:
1.文字输入及修饰。
2.动画效果。
3.图像背景。
4.配置音乐。
5.扩展练习――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诗词。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设想。如能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唐诗宋词欣赏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在平日里感到乏味的诗词有一种全新的感受,仿佛在其思维中注入“兴奋剂”,让他们紧跟着“感觉”走,眼前会浮现出丰富多彩的画面。这样一来,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文化素养和阅读欣赏水平,激发学生的创设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并促进身心健康。
总之,由于多媒体特点的多样性,用它作为教学手段有非常大的优越性。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媒体不断探索,不断更新,让它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篇5: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贵州省平塘县油岜小学 冷华超
【摘 要】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不但可以使课堂教学手段得到丰富,还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宽,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与质量。作为教师,只有认识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意义和重要作用,才能重视并提高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能力,更好的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媒体信息技术 作用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来不断优化语文课堂,把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让多媒体信息技术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巨大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能够创设教学情景,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有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来设置教学情景,如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在讲到《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用动画的形式来引出所要讲的内容,动画中,有几条鱼在欢快的游着,最后竟游到了一张白纸上,这时画面上就出现了今天要讲的课文。通过多媒体技术在展现生动画面的同时还配上有趣的音乐,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新课文的学习,他们就会有很大的兴趣。通过对整篇文章阅读之后,教师要向学生提问,从文章中得到什么启示,这时学生就会活跃起来,争先恐后地提出问题:“鱼真的游到纸上了吗?”“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通过多媒体技术设置情景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它能够将学生很难想象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强烈的学习欲望的驱使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与质量自然得到提高。
二、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听、说的训练进而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是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听和说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大家知道,“听”是对知识的吸收过程,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好的听的能力,才能更有效地吸收知识、获取更丰富的知识营养;而“说”是对知识的输出、表达过程,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好的说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交流,把自己要说的话表达出来。传统教学就是让学生听听教师读课文,听听教师读“拟声词”,听听教师讲解,来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至于“说”,在课堂上很少有机会让学生“说”。通过如此简单的“听”“说”来理解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可想而知,这样培养出来的“听”“说”能力不会太强,只能是不深不透,学生很难准确理解所学内容。当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时,效果就迥然不同了。例如,在学习《安塞腰鼓》这类具有震撼的听觉、生动的视觉的课文时,笔者通过播放预先准备好的网络视频――西北汉子表演安塞腰鼓的壮观场面,给学生展示了视觉、听觉盛宴,那场面的壮阔、那鼓声的浑厚、那汉子的豪放、那激情的热烈,无不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他们通过多媒体视频氛围融入教材描写的情境之中,走进教材;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全文;然后将视频与课文内容结合,选择课文的.精彩句段,让学生畅所欲言;最后选择学生代表发言――“说”:通过听觉、视觉之后的感想表达对课文的理解。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多媒体融入、师生参与,通过听说训练,品味内容、理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