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课题中期报告范文如何写(3篇)(课题中期报告)(7)

2025-05-01

师范大学、四川教育学院等高校及学术单位的公共管理专家、教育学者、心理学者、社会学家参与了论证,提出了若干宝贵意见,对总课题和各子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有效指导。

在此基础上,各子课题结合自身的研究目标也多次召开研讨会,多方广泛征求相关专家、学者和教育行政领导的意见和建议,对各自的研究方案进行了多次修订和完善,确保了课题研究方向的正确、科学。

(三)深入灾区一线开展专题研究与实践活动

1开展调查研究活动

灾后重建项目正式启动后,课题组进一步加大了调研力度。20_年8月4-6日,总课题组副组长吉文昌同志带领六个子课题的十七位主研人员一行,深入到广元市青川县、利州区,绵阳江油市等重灾区学校深度开展课题调研。继后,心理重建、教学重建、师资重建、校园文化重建、学校制度重建及地震遗产挖掘、赈灾经验总结等六个子课题组分别深入雅安、阿坝、绵阳、德阳、成都、广元等灾区学校进行调研,调研涉及到我省38个极重灾区和重灾区的绝大多数县(区),很多研究人员都是两次,甚至三次以上深入灾区一线。各子课题组还积极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形成了现状调研报告。

2开展专题研究成果推广活动

(1)开展心理重建研究与成果推广活动

首先,省教科所组织精干力量,对志愿者服务进行规范和疏导,保障心理援助有序开展;
组织专家对地处震中的汶川县漩口中学高三复课点的学生开展了心理辅导。其次,在灾区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从20_年9月起,率先在地震重灾区的所有中小学开设“灾后心理重建教育”课程。要求小学各年级每学期不少于9课时,中学各年级每学期不少于10课时;
组织编写了《地震灾区中小学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案例》,分小学、初中和高中,免费向灾区学校赠送53000余册。此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建设,专门组织重灾区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其进行了省级培训;
组织专业力量对汶川、茂县、北川、安县、都江堰、彭州、青川、绵竹、什邡等十个极重灾区从事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进行了“送培到县”活动,共培训教师1300余名。

(2)开展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活动

抗震救灾中涌现出许许多多感人至深、具有生动教育价值的事件,为深入开展感恩教育,推动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开展感恩教育是灾后教育重建中学生成长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灾后教育重建中“精神重建”的重要任务。开展感恩教育。有利于平复师生的心理创伤,激起生活的勇气,形成完善的人格;
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亲子、师生、同学等社会关系,从而有利于灾区教育乃至社会生活的更好重建。在灾后重建中,我们特别强调学校德育应该因势利导,通过科学、适当的方式开展感恩教育,利用好有利的教育时机,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祖国的繁荣富强,升华和内化其热爱中华民族、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通过感恩教育,提高学校德育的亲和力与时效性。更好地实现灾后教育重建“软件”方面的长远提升。

(3)扎实抓好灾区教学重建研究与实践活动

在加强灾区教学重建决策研究上,提出了系列有价值的灾后教学工作指导意见。课题组先后拟定了《灾区复课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指导意见》,提出了灾后复课的工作原则,针对课程开设、课时安排、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实施要求;
起草《灾区集中安置复课学校暑期活动指导意见》提交四川省教育厅,对受灾学生暑期活动形式、内容和组织方式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拟定《四川省地震灾区板房等过渡学校教学计划调整及实施指导意见》,对灾区学校教学时间安排、各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试评价、假期安排以及地方课程内容等提出具体建议;
针对灾区学校在地震中受损严重,很多教学资源在短期内无法恢复这一现实问题,课题组从教学评价的角度,提出了20_年、20_年四川省普通高考外语科取消听力考试的建议,意见被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委员会采纳。

由于受场地、条件限制,实验类课程、信息技术课、体育课、音乐课等无法正常开展。针对这一情况,课题组对相关课程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不同学科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如改革音乐课堂教学,将轻唱、音乐欣赏、律动、表演、简易乐器引入课堂,采取集中唱歌,空旷地授课等方式,既激发了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提高了欣赏音乐的能力,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驱散地震在学生心中造成的阴影,又减少了音乐课对其他课的影响。创新体育教育方法,在教室内以室内操、室内游戏、体育知识讲授为主。教室外教学以“小”见长,见缝插针,利用小场地、小器件、小活动、小游戏进行教学,分时段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将体育活动延伸到课外。

3运用研究成果重建省级地方课程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适应灾后教育重建的需要,结合震后四川实际,我们全面整合了地方课程资源,及时对四川省地方课程进行了重建,将四川省地方课程整合为《生活·生命与健康》、《家庭·生活与法制》和《可爱的四川》三门地方课程。四川省教育厅重新修订下发了《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实施方案(修订)的通知》,制发了《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生活·生命与安全”指导纲要》、《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家庭·社会与法制”指导纲要》、《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可爱的四川”指导纲要》。今年秋季,这三门地方课程将在四川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开设。

(四)定期与不定期开展课题研究汇报交流活动

20_年9月,总课题组在成都召开了“灾后教育重建研究”情况通报咨询会,四川省教育厅相关处室、总课题组主要研究成员、全省重灾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教科所所长参会。会上,总课题组组长何绍勇介绍了课题研究的主要进展,听取了来自省内外十余位学者、专家的建议,有力地推动了课题研究活动。到目前为止,这类大型的汇报交流活动已经开展了三次。有效促进了各子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各子课题组也积极组织开展课题交流和研讨活动。据统计,各子课题组召开研讨会逾20次。灾后教学重建课题组20_年4月13-15日在重灾区德阳市举办了全省灾后教学重建经验交流会。为了高质量地开好这次会议,教学重建课题组已经多次深入重灾区学校开展问卷调查、专题访谈、经验总结,形成了丰富的教学重建经验交流资料,设计了适合灾区学校的现场课,安排了体育、音乐、实验教学、常规教学、教学管理、课程安排等专题经验介绍。让教学重建研究成果真正推广到学校、教师、课堂教学之中。

此外,各子课题组按照要求向总课题组定期汇报研究情况,同时加强学习培训,搜集整理大量灾后教育重建研究的学习资料,为课题研究的理性思考

和实践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课题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及使用情况

课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产生了一批具有指导灾区教育重建的决策信息,对我省灾区教育重建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灾后教育重建的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发挥了积极作用

课题研究产生了一批具有指导灾区教育重建的决策信息。到目前为止,已经出台的文件有:《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灾后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四川省教育厅灾后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地震灾区板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等。“心理重建”、“教学重建”以及“校园文化重建”课题组的认真工作和努力所提供的系列研究成果为这些文件的出台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发挥了积极的意义。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我省灾后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相关文件中也引用和参考了课题组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二)研究并编印系列指导手册和优秀教案,影响和改善灾区师生的行为,促进学校灾后教学恢复和科学重建

各子课题组坚持边研究、边实践、边推广的原则,在灾区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形成成果,通过下发简报、召开研讨会、利用网络交流等方式,将成果进行推广。如“心理重建课题组”及时将课题成果运用到灾区心理健康教师省级培训中,为灾区学校培养了1300多位心理健康教师;
指导市县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工作,有效缓解了灾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极度短缺的现实问题:为了配合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四川省教科所组织编写了《地震灾区中小学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活动课案例》,分小学、初中和高中,免费向灾区赠送53000余册,供灾区教师使用。“地震遗产及赈灾经验课题组”在灾区学校广泛开展感恩教育,关注师生道德精神的重建;
在漩口中学组织了高三学生复课教学经验总结,形成论文12篇,并在《四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_年第3期上发表。“教学重建课题组”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了《板房学校等过渡学校教学计划调整方案》。“学校制度重建课题组”制订了板房学校系列工作制度,上传在四川省教科所网站。为灾区学校制度建设提供参考等。“校园文化组”研制“板房学校vi系统设计示例”、“板房学校教育用语菜单示例”、“灾后板房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评价方案设计示例”和“板房学校校园活动设计示例”,供灾区板房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使用。

(三)课题研究形成了系列的物化成果和学术论文,在各级各类公开刊物发表,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和良好的社会效应

到目前为止,各子课题组完成调研报告6份,完成课题研究工作简报15期。教育部于20_年6月18日、8月27日分别以《中央教科所发挥自身优势确定汶川地震灾后教育重建工作方案》、《中央教科所切实推进汶川地震灾区教育重建计划》为题报道了课题研究情况:四川省教育厅于20_年7月25日、8月27日分别在《四川教育信息》、《每周教育动态》分四次报道了课题开题会、心理健康工作会、课题调研活动。此外,《中国教育报》、《四川日报》、《教育导报》、《成都商报》等也对课题的开题会议和研究情况进行了跟踪报道。至20_年7月20日,课题组已先后在《中国特殊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科学论坛》、《教育导报》(理论版)等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11篇。这些报道和论文,真实记载了课题研究的过程,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和社会效益。

推荐课题中期报告范文如何写(3篇)(课题中期报告)(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最新家庭保洁服务协议 清洁服务协议书(21篇)(最新家庭保洁服务方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