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创新精神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特别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和自主地位,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个性差异,师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尤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可加大实施的力度和深度,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如: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采用图文交互界面和窗口交互操作,可使人机交互能力大大提高,有利于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进度,进行自我调控,师也可通过服务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实现信息的双向流动。如:利用计算机对《太阳》网络教学时:提供相关网站、图片等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编写读书汇报材料。还可自行选择喜欢的、认为有价值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编写;编写过程中还可根据爱好选择喜欢的颜色、字体、格式等,然后将完成的作品及时上传给老师。老师阅读后,对作品及时反馈。这种尊重学生差异的个性化教学,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培养了创新精神。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三篇
语文课程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基于学科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切实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然而,由于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对此的深入理解,教学的侧重点依然还是在语文学习能力与知识掌握方面,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以及文化传承等学科核心素养,对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来说这是非常不利的。
一、整合联系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很多都过多纠结于局部内容的理解,使学生缺乏对语言信息的整合理解,没有整体观瞻的阅读思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可以尽可能去屏蔽掉这种浅层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信息加工、理解性的学习以及批判性的高阶思维。
1.单篇阅读的整体观瞻
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理想的风筝》时,大多数教师让学生对文章的关键词句进行理解与记忆,去探究刘老师热爱生活、乐观的特点,但却没有注重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整体感悟。在深度学习的要求下,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去初读文章,引导学生用写板书、讲故事等方式去概述故事的内容,并设置合适的问题来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背后的写作奥妙进行探究,进而使学生可以深入理解作者的架构之妙,这对于培养学生前后融通、整体感知以及深入研读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2.多篇阅读的整合联系
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打破单篇教学的封闭与狭窄,要整合阅读的开放与宽广,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统整开发不同年级、不同单元的类似文体,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有效把握每类文体的阅读策略与基本特点。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谈礼貌》的过程中,可以联系五年级上册的《滴水穿石的启示》与四年级上的《说勤奋》,比较这三篇文章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相似之处在于都是采取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以说理为目的,注重道理与事实的结合,通过选取一些典型事例或者名言警句来增强说服力,在阅读上则是通过言来探寻作者的意,并通过思辨来判断作者的表达是否在理。不同之处在于《谈礼貌》是以古训来表明观点,《说勤奋》是以提问的方式来阐述观点,而《滴水穿石的启示》则是以自然现象来引出观点,同时,在叙述方式上,《谈礼貌》是以描述性语言为主,而另外两篇文章则是通过概括性语言对观念进行论证。
二、主动建构
有效的学习不是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学生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巧,通过自己建构知识体系来进行深入学习,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了解,设计结构化、丰富的语文学习活动,使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沉淀。例如,教师在教学《麋鹿》的时候,就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设计相关的活动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可以通过自己的知识能力来建构知识体系。以本课为例,教师可以设计活动一: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麋鹿的图片与视频,让学生去辨别哪些动物是麋鹿,并要求学生将文章中描述麋鹿的文字信息进行提炼,将其作为自己辨别的依据。同时,让学生参照文章对麋鹿的介绍方法,要求学生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活动二:让学生自学本文五到七节,了解关于麋鹿的一些传奇经历,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将重点信息进行整合,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讲解麋鹿的传奇经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讲解进行指导,哪些是必须讲的,哪些是不需要的。活动三:向学生讲解文章开头这样描述的含义,让学生能够理解这样的开头是为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为麋鹿添加神秘性,并以此为基础来让学生利用这种讲故事的方式讲解开头。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等。
综上所述,深度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可以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零散的知识学习转变为系统性学习,使学生能够学会思辨、学会学习、学会運用知识解决问题以及学习表达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育的观念与教学方式,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身心特点来优化和创新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其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