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政治复习专题二十五
建设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材料一:改革驱动,全球携手,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2014年7月11日至12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在贵阳市召开,这是全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论坛,也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内首个生态文明高端论坛。
材料二:李克强: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在贵阳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论坛发来贺信。他表示,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国家现代化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下大力气防治空气雾霾和水、土壤污染,推进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继续实施重大生态工程,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
材料三:“贵阳共识”畅想“绿色梦想”2014年8月12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闭幕。会议正式通过的“2014贵阳共识”呼吁全球携手,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其中包括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必须加快绿色转型;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必须推进改革创新;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必须加强制度约束;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必须各方共同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必须全球紧密携手。
考点链接:①保护环境②科学发展观③可持续发展战略④生态文明建设
1. 建设发展生态文明的必要性:
⑴这是由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⑵我国目前面临着严峻的人口、环境、资源问题,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
⑷是维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的需要。
⑸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⑹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2. 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只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才能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
⑵生态文明建设能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⑷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促进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
⑸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精神境界的体现。
3.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的召开说明了什么?
⑴我国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⑵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⑶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环境问题。
⑷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树立起了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积极为推进世界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4. 怎样理解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其本质就是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问题。
⑵我国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展开,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快经济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决不能把环保同经济发展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⑶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出一条投入少、产出多、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道德观,引导人们养成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
5. 我国为什么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国家现代化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
⑴是由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国情决定的。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短缺、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资源开发不合理、不科学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资源形势相当严峻,要求建设生态文明。
⑵符合我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⑶是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约束性矛盾、减轻环境压力、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
(4)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
6. 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哪些基本国策和战略?
⑴基本国策: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⑵战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7. 为了“响应2014贵阳共识”,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我们应该怎么做?
⑴国家:①确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②加快科技创新,开发新能源和替代能源,健全节能环保机制;③加强法制建设,落实节能环保的法律法规,强化监督管理;④加强宣传教育,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选择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⑤加大国际间的合作,共同应对资源危机和环境问题。
⑵企业:①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科技创新,提高节能环保技术,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②加大节能环保投入,进行技术改造,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的力度;③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树立节能环保意识。
⑶个人(青少年):①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节能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②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自觉履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义务。
8. 谈谈你对生态文明的理解。
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们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不污染环境,不浪费资源,人人爱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
9. 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⑵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⑶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良好的自然条件;
⑷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需要;
⑸是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的需要等。
10.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说明了什么?
⑴我国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⑵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⑶我国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⑷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1. 我们身边存在哪些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违背的现象?
⑴破坏花草树木;
⑵捕杀、食用野生动物;
⑶乱砍滥伐;浪费水资源;
⑷一些企业排污严重;
⑸汽车尾气排放污染严重;等等。
12. 新形势下,我国应如何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⑵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不动摇。
⑶加大环保科技攻坚力度,支持发展环保产业、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等。
13. 作为青少年,你打算为生态文明的建设做出哪些贡献?
⑴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节能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⑵积极参加各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
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注重环保购物,倡导绿色消费。
⑷从小事做起,自觉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
⑸积极同各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等。
14. 我国应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⑴经济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或循环经济).
⑵政治建设:坚持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完善资源、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
⑶文化建设: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宣传,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培养市民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
⑷社会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区综合治理,建设生态文明的社区和美丽的家园。
命题点二:防治雾霾
热点聚焦
材料一:北京出台“最严禁燃区”方案多种高污染燃料将被禁用2014年8月4日,北京市正式对外发布《北京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原(散)煤、粉煤、燃料油、石油焦、可燃废物、直接燃用的生物质燃料等十余种高污染燃料种类将被禁止在特定区域内使用。北京城六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远郊区县十个新城建成区及全市市级及以上开发区将分步骤完成禁燃区建设工作。
材料二:李克强“硬措施”见成效节能减排创6年来最好成绩2014年8月12日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字,2014年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2%,这是近6年来的最好成绩。2009—2013年,中国单位GDP能耗分别下降了2.2%、4.01%、2.01%、3.6%、3.7%。
相关链接:煤业大迁徙背后:每年雾霾导致25万人过早死亡;《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4)》称中国根治雾霾最快需15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发布;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