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三次学月检测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铭.记(míng)禁锢惟妙惟肖.( xiāo )联绵不断
B.炽.热(zhì)狼籍坦荡如砥.(dǐ)妙手偶得
C.寻觅.(mì)蹒跚藏污纳垢.(gòu)为富不仁
D.绯.红(fěi)斟酌诚惶.诚恐(huánɡ)络驿不绝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柳宗元邀朋友登山观景,正值秋季,自然界一片荒凉,他触目伤怀
....,写下了“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的名句。
B.夜幕降临,公园里缤纷的花儿黯然失色
....。
C.该县因地制宜
....,发展出畜牧、食用菌、林果、茶叶等特色产业。
D.这是一栋独一无二
....的别墅,里面更是富丽堂皇,外面好像世外桃源一样。
3.下列句子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A.考场上沉着、镇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B.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拼搏,使我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C.《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建成于公元282年左右,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D.我省要全面加强森林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范围。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世易时移,诗心不改,每一代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纪念、传承。
②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天才诗人青史留名,但他的身后却并不寂寞,因为诗意是属于每个人的。
第 1 页共 11 页
③唐朝人读诗,是高朋满座、冠盖京华。
④而我们的方式,就是《中国诗词大会》。
⑤革命者读诗,是狱中绝笔、肝胆相照。
A.④③⑤②①
B. ②①③⑤④
C.④⑤①②③
D.②①④③⑤
5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今天家里来了客人,谈到萧峰时,妈妈总爱说:”萧峰,你看你,王阿姨来了也不叫人,没有礼貌。”虽然是半开玩笑似的,但让萧峰很不好意思。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对妈妈说: .
A.“妈妈,以后家里来客人时,不要当外人面说我,可以吗?”
B. “妈妈,我也是有自尊的,以后请不要在外人面前批评我。”
C.“妈妈,您不是说我没礼貌,就是拿我跟别的孩子相比,我不喜欢。”
D.“妈妈,我已经是个大孩子了,请不要总是在别人面前说我的缺点,那场景让我很不好意思,如果您是想让我改正,或是愿意让我进步,没外人时,您给我指出来,好吗?”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甲】春光好
(五代)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①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②裁剪却,挂斜阳?
【乙】春光好
(五代)和凝
蘋叶软,杏花明③,画船轻。双浴鸳鸯出绿汀,棹歌声。
春水无风无浪,春天半雨半晴。红粉相随南浦晚,几含情。
第 2 页共 11 页
【注释】①万汇:万物。②金丝:柳条,指春天刚出的柳条。○3明:鲜艳。
6.下列对两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 甲词上片写特定环境的春景,下片写对春天总的印象。
B. 乙词上片运用白描手法,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将春日所见之翠荷、红杏、鸳鸯、船歌交相呼应的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C. 甲词写景状物色彩鲜明,花团锦簇,柳丝夕阳,构成了一幅天然的画卷。
D. 乙词运用明艳的色彩,明快的语调来描绘,多选取鲜丽明艳的意向。
7. 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甲词“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写出了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争奇斗艳的景象。
B. 甲词上片“得意”和“竞”等词语通过拟人手法浓墨重彩地表现出了热闹的春意。
C.乙词最后一句运用借代的手法,“红粉”指代沿河的落花,“南浦”指代送别之处。
D.甲词借景抒情,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2分)
赵广汉,字子都,涿郡蠡吾人也,故属河间。少为郡吏、州从事,以廉洁、通敏、下士为名。举茂材,平准令,察廉为阳翟令。以.治行尤异,迁京辅都尉,守京兆尹。会昭帝崩,而新丰杜建为京兆掾,护作平陵方上。建素豪侠,宾客为奸利。广汉闻之,先风告①。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中贵人豪长者.为请无不至,终无所听。宗族宾客谋欲篡取,广汉尽知其计议主名起居②,使.吏告曰:“若计如此,且并灭家。”令数吏将建弃市,莫敢近者。京师称之。
(节选自《汉书.赵广汉传》)【注释】①风告: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②主名起居:主谋人的名字和他们的动态。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故/属河间
B. 迁/京辅都尉
C.宗族宾客/谋欲篡取
D.令敷吏/将建弃市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第 3 页共 11 页
(1)以()(2)者()(3)使()
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建素豪侠,宾客为奸利。
(2)令数吏将建弃市,莫敢近者。
11.赵广汉是如何处理杜建一案的?表现出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3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2.(1)东风不与周郎便,。
(2)一怒而诸侯惧,。
(3),长河落日圆。
(4),悠然见南山。
(5)晴川历历汉阳树,。
(6),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7)天接云涛连晓雾,。
(8),家书抵万金。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17题。(17分)
片片蝶衣生
镯耳
第 4 页共 11 页
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
②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
③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微风吹动蓝色的花朵,花朵起伏,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
④借助手机搜索,原来此花实名正是蓝蝴蝶。我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将这样一朵小花装扮得如此美丽。它那对生的叶子,平展两侧对称盛开的花瓣,还有那如蝴蝶触角一般细长的雄蕊,无不娇美可人。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⑤我在这片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芬芳的花间彩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黄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
⑥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
⑦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人有人性,花有花性。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徙,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
⑧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选自《厦门日报》副刊,有删改)
13.依据文章第②③段的内容,概括作者笔下蓝蝴蝶花的特点。(4分)
第 5 页共 11 页
14.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下面句子。(3分)
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15.在蓝色的花海中徘徊,作者为什么想起了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3分)
16.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17.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片蝴蝶花”给了你什么启示?(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8- 21题。(13分)
杰出的建筑师
法布尔
①居住在草地里的蟋蟀,几乎和蝉一样有名气,主要是因为它出色的歌唱才华和建筑才华,它的住所堪称别墅。一位法国作家在一篇关于蟋蟀的寓言中写到:“我的小家庭很舒适,如果你想要快乐的生活,就隐居在这里面吧!”
②在那些青青的草丛之中,隐藏着蟋蟀的住所。在这里,即便是下一场滂沱的暴雨,也会立刻
就干了。蟋蟀的住所有一个有一定倾斜度的隧道。这个隐蔽的隧道,最多
..不过九寸深的样子,宽度也就像人的一个手指头那样。隧道按照地形情况,或弯曲,或垂直。总有一叶草,把进出洞穴的孔道遮蔽在黑暗之中。那微斜的门口,仔细用扫帚打扫干净,收拾得宽敞整洁。这里就是它们的聚会
第 6 页共 11 页
平台,每当四周很宁静的时候,蟋蟀们就会悠闲自在地聚集在这里,开始弹奏它的四弦提琴。它们一点儿也不嫉妒那些在空中翩翩起舞的花蝴蝶。相反倒有些怜惜它们。它们那种怜悯的态度,就好像我们常看到的那种有家庭欢乐的人,每当讲到那些无家可归、孤苦伶仃的人,都会流露出怜悯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