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高一下学期地理开学调研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5题;共54分)
1. (4分) (2019高一上·宁县期末) 根据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小题。
(1)根据地震波横波(S)与纵波(P)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确定外核物质接近液体状态的主要依据是()
A . S.P波波速明显增加
B . S.P波波速明显下降
C . S波波速突降,P波完全消失
D . P波波速突降,S波完全消失
(2)图中CD代表地球内部两个明显的不连续界面,下列有关C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代表古登堡界面
B . 位于地下2900千米
C . 地震波通过时传播速度增加
D . 地震波通过时传播速度减慢
2. (4分) (2018高一上·湛江月考) 下图中心表示南极,阴影区为3月22日,非阴影部分为3月21日。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第1 页共18 页
(1) SA的经度是()
A . 60°W
B . 60°E
C . 180°
D . 0°
(2)此时下列地区的时间是()
A . SA的地方时是3月22日24时
B . SB的地方时是3月21日24时
C . 伦敦时间为3月21日6时
D . 北京时间为3月22日12时
3. (6分) (2017高三上·河北模拟) 读图1,回答(1)-(3)题。
第2 页共18 页
(1)
图中()
A . 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 . 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 . 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 . 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2)
东北平原()
A . 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 . 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 . 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 . 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3)
第3 页共18 页
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4. (2分) (2019高一上·黑龙江期中) 如下图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岸堤是()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5. (4分)(2016·常州模拟) 下图为4月初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
第4 页共18 页
(1)北京地区风向为()A . 偏东风
B . 偏南风
C . 偏西风
D . 偏北风
(2)虚线内区域的气象灾害是()
A . 沙尘
B . 暴雪
C . 冻雨
D . 台风
6. (2分) (2017高二下·雅安开学考) 甲(23o26′N,160oE),乙(23o26′S,160oW)两地,按“劣孤定向法”甲地在乙地的()
A . 东北
B . 西北
C . 西南
D . 东南
7. (6分) (2018高二下·福建期末) 下图为世界两著名岛屿分布简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第5 页共18 页
(1)关于图中甲、乙两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甲是大陆岛,乙是火山岛
B . 都处在板块的生长边界
C . 两岛屿人口密度都比较大
D . 两岛屿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2)甲岛屿优质乳品生产基地集中于岛屿北部的主要原因是北部地区()
①地价便宜②港口众多,海运便利③接近消费市场④劳动力成本低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③
(3)乙岛屿西部和南部无遮蔽地带仅有矮木和苔藓,其主要原因是()
①受沿岸寒流影响,气温低
②受沿海西风影响,多大风天气
③受高纬度大陆气团控制,气温低
④土壤贫瘠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8. (4分) (2018高二下·汕头期中) 下图为D县(25°N,115°E)某新建校区教学楼顶层安装的固定式太阳能电池板,阳光入射角度大、发电效率高。夏至日前后,该县在北京时间5:30看到日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第6 页共18 页
(1)该县一年中太阳能电池板日光照最长时间是()
A . 15小时10分钟
B . 13小时40分
C . 13小时
D . 12小时20分
(2)若将电池板由固定式改为可调节式,在阴雨连绵的春季,要达到最佳发电效果,对电池板倾角调节正确的是()
A . 一直调大
B . 一直调小
C . 先调大后调小
D . 先调小后调大
9. (6分) (2018高三上·东莞期末)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目前,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的“海水稻”已能在6%盐度(海水的平均盐度在3.5%左右)的咸水灌溉条件下正常生长结实。2014年在海边滩涂中试种的海水稻在经历了台风“威马逊”和“海鸥”导致的海水倒灌、多日浸泡之后,依然长势良好。据此完成5-7题。
(1)“海水稻”最不可能具备的特性是()
A . 在气温高时能正常生长结实
B . 在海水中能正常生长结实
C . 耐强风抗倒伏
第7 页共18 页
D . 耐涝耐湿
(2)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方面来考虑,我国“海水稻”最宜推广种植的地区是()
A . 内陆盐碱地
B . 沿海滩涂地
C . 洞庭湖平原
D . 青藏高原咸水湖滩涂
(3)相比普通水稻,“海水稻”的优势最不可能是()
A . 节约淡水资源
B . 矿物质含量高,产量高
C . 病虫害少,基本不用农药
D . 更有利于改良盐碱地
10. (4分)(2019·兰州模拟)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某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形成与演化深受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示意图,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形、水文、地质要素。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A . ①⑤
第8 页共18 页
B . ③⑤
C . ②④
D . ③④
(2)图示区域()
A . 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B . 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
C . 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D . 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11. (2分)下列关于水圈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海洋水占的比重最大
B . 液态水的分布最广
C . 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体
D . 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12. (2分) (2017高二下·江宁月考) 海河平均年径流量远小于珠江,主要是因为海河
A . 蒸发旺盛,生产和生活耗水量大
B . 河流长度短,流域面积小
C . 气候大陆性较强
D . 调水工程减少了河流径流量
13. (2分)“牵一发而动全身”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 . 差异性
B . 整体性
C . 综合性
第9 页共18 页
D . 区域性
14. (4分)
(2017高二下·济南期末) 读“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地质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 . 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B . 断裂、沉积、岩浆喷出、褶皱、岩浆侵入
C . 沉积、岩浆侵入、褶皱、断裂、岩浆喷出
D . 岩浆侵入、褶皱、断裂、岩浆喷出、沉积
(2)①②③④所示地质现象与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 . ①—泥沙沉积
B . ②—岩层断裂
C . ③—侵蚀作用
D . ④—水平挤压
15. (2分)下图中虚线为等压线且 a 大于 b,以下四处河岸侵蚀较重且此时最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A . 甲
第10 页共18 页
B . 乙
C . 丙
D . 丁
二、综合题 (共4题;共58分)
16. (7分) (2013高一上·沭阳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图1,当地时间2013年9月15日,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省,锡纳朋火山喷发.喷出大量的火山灰和炽热的熔岩.
材料二: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简略图”.
(1)
图2中,字母A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
(2)
图1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按成因分类属于三大类中的________岩,其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可以用图2中的数字________表示,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________岩.
(3)
图2中,箭头②表示________作用,箭头④表示________作用.
(4)
该火山口喷出的大量岩浆可能来源于地球圈层中的________(地壳、地幔、地核).
第11 页共18 页
17. (8分) (2016高一上·苏州期末)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从地质构造看,戊为________,从地貌类型看,丙为________
(2)
从地质作用看,乙处由________作用形成,丙、丁处由________作用形成。
(3)
如果要在甲、乙、丙、丁、戊四处选址修一条南北向的隧道,最适宜选择在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4)
图中所示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人类大量砍伐森林,使水循环中________(填序号)环节水量明显增多。
18. (20分) (2018高二下·阳高开学考)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a b
(1)描述图a所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
第12 页共18 页
(2)说明图b中聚落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其形成原因。
(3)秦巴山地生长着近千种的药用植物,被誉为“天然中草药宝库”。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草药的消费量迅速增长。巨大的消费需求加速了人们对药用植物的采挖,使该地区的野生中草药资源日趋枯竭。
说明该地区野生中草药种类丰富的原因,并针对野生中草药资源日趋枯竭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