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A
2.解析:在测定NO2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应该尽量减少N2O4的含量,也就是应该尽量减少N2O4的含量,也就是应该尽量使上述反应平衡向左移动,即应尽量采取高温、低压的条件。
答案:C
3.解析:选项C是对题目所给的物质的状态都为气态,反应容器为定容容器未注意,而认为随着反
应的进行气体密度在变化;选项D应是直线性关系。正确的解题思路是: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时,平衡向正向移动;增大压强使平衡将向逆向移动,NO2的转化率减小。
答案:AB
4.解析:此题应用分段假设法分析,先假设体积增加一倍时若平衡未移动,B的浓度应为原来的50%,现在不是50%而是60%,比假设大,说明平衡向生成B的方向移动,则a<b,由于平衡向正反应方
向移动,A减少,B增多,则B的质量分数必然增加。
答案:D
5.解析:压缩容器的体积,A的转化率降低,说明该正反应体积增大,B是固体,故m<p,而(m+n)可能小于、等于或大于p,只有C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C
6.解析:该正反应吸热,温度升高,平衡右移,变小,则B、C肯定不会都是固体;若都是气体,
符合题意;但若B为气体,C为固体也符合题意。
答案:CD
7.答案:C
8.解析: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和增大压强,只能增大活化分子数,不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而②和
⑤既能增大活化分子数,又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
答案:C
9.解析:在300 ℃条件下,t2时刻反应达到平衡;在500 ℃条件下,t1时刻反应达到平衡,此时甲醇的物质的量为n B,反应消耗氢气的物质的量为2n B,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n B/3t1mol/(L·min);体
积缩小,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均增大,虽压强增大,平衡右移,但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知,它只能减弱这
种改变而不能抵消这种改变,C错;从图像可知温度高时平衡体系中甲醇含量减少,可以推出
CO(g)+2H2(g)CH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答案:D
10.解析:体积不变,增加NO2,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右移,比值变小,①错;②与①类似;体积
增大,相当于减压,平衡左移,比值变大;充入N2,保持压强不变,体积增大,相当于减压,比值变大。
答案:D
11.答案:A
12.解析:A项,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X的体积分数增大;B项,缩小体积,各物质的物质的
量浓度增大,虽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但这只能减弱物质的量浓度的改变;C项,充入稀有气体,未
改变容器的体积,Z的物质的量也没有发生变化,则其浓度不变;D项,相当于在相同条件下的另一容器
充入一定量Z形成平衡,该平衡与原平衡等效,再将该容器中的平衡气体压入到原容器中,压强增大,平
衡正向移动,X的体积分数减小。
答案:C
13.解析:在曲线上,当温度一定时,NO的转化率也一定,故曲线上任意一点都表示达到平衡状态,而曲线外的任意一点都表示未达平衡状态。在曲线下方的任意一点,如c点,要想达到同温度下的平衡状态,即由c点向上引垂直线到曲线上的一点,这样NO的转化率要增大,平衡向右移动,此时v(正)>
v(逆);同理,在曲线上方的任意一点,v(正)<v(逆)。
答案:C
14.解析:A是固体,其量的变化对平衡无影响;而增大B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正)>v(逆);升温v(正)、v(逆)均应增大,但v(逆)增大的程度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但v(正)、v(逆)都增大;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B的转化率不变。
答案:B
15.解析:此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A正确;常温下,若ΔH-TΔS<0,反应可以自发进行,高温
和催化剂只是加快反应速率,所以B不正确,C正确;NO、CO都可和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D正确。
答案:B
16.解析:反应中Fe(s)和Fe3O4(s)的浓度是常数,平衡常数应为生成物的浓度化学计量数次幂与反
应物的浓度化学计量数次幂之比,故应选D。
答案:D
17.解析:平衡Ⅰ、Ⅱ、Ⅲ的起始状态可以认为是:
2A+B2C
Ⅰ 3 1 0
Ⅱ 3 2 0
Ⅲ 6 3 0
在平衡Ⅲ中,n(A)∶n(B)=2∶1,与化学计量数之比相等,所以α(A)=α(B);而平衡Ⅰ中
n(A)∶n(B)=3∶1,所以α(A)<α(B);由于保持恒温恒压,Ⅲ相当于在Ⅰ的基础上又单独加入了B,会使n(C)/n(A)变大;Ⅲ也相当于在Ⅱ的基础上,单独减少了B,会使n(A)/n(B)变大。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18.解析:由图像知产物能量比反应物高,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热及平衡状态。
答案:A
二、非选择题(46分)
19.答案:(1)用手捂住锥形瓶,观察乙中长导管内液面是否上升(2)产生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
间(3)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
20.答案:(1)①在1.01×105 kPa和298 K条件下,1 mol氮气和3 mol氢气完全反应生成2 mol
氨气,放出92.4 kJ热量,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可能进行完全,且反应温度为500 ℃,所以放出的热
量小于92.4 kJ ②CDE
(2)K=减小
21.解析:(1)据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热为:
ΔH=-(E1-E2) kJ/mol;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活化分子的最低能量,因此反应需要加热。
(2)由图可知,在反应H2(g)+O2(g)===H2O(g) ΔH=-241.8 kJ/mol中,活化分子的最低能量比反
应物分子的能量高167.2 kJ/mol;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又比生成物分子的能量高214.8 kJ/mol,因此活化分子的最低能量比生成物分子的能量高(241.8+167.2) kJ/mol=409 kJ/mol;逆过程
是吸热反应,逆反应的活化能高于原反应的活化能,应等于原反应中活化分子的最低能量与生成物分子的能量差,即409 kJ/mol。
(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的原理是: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因此,降低反应活化能的唯一途径是使用催化剂。
答案:(1)放热需要-(E1-E2) kJ/mol
(2)409 kJ/mol
(3)使用了催化剂
22.解析:根据实验的条件找出相同的、不同的物理量,出现不同的物理量则是要探究的条件。金
属的质量相同但状态不同,则探究其接触面积与反应速率的关系;硫酸的体积相同但浓度不同,所以考查
了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溶液温度不同,所以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将三者影响因素综合考虑,可得出如下结论,金属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硫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温度越高,反应速率
越快。
答案:(1)金属表面积、硫酸溶液浓度、反应温度
(2)
(3)30 等量的金属和酸反应放出的热量基本相同,使等量的溶液温度升高约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