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向甲方、设计单位提出的各项问题及问题答复的编辑、整理工作,经确认后整理存档并下发有关施工技术人员。
组织相关人员熟悉阶段性施工图纸,学习有关的施工规程和规范。
(2)现场准备:
现场人工湖等开挖地段,对水系区域放线,明确开挖范围,沿现有机耕道路,以“一”字型或“T”字型修筑临时便道,保证车辆通行与机械的操作。同时进行环湖道路的基础工作,铺设临时通道,保证施工现场交通的顺畅,并且连接好电源及水源,做好现场准备工作。
(3) 人员准备: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安排,针对不同阶段所需劳力的不同,择优选择施工队伍,并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各项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
(4) 机械设备的准备
本工程主要有土方工程、种植工程,假山工程,混凝土浇筑工程需用大量机械设备,进场前应在满足施工需求的基础上做好施工机械使用计划。
为满足工程需求,主要机械设备进场前应检修,检修完好后方可进场施工。
(5) 材料准备
认真核实设计说明、施工图纸及设计变更洽商文件,根据工程进度安排,编制主要材料需用计划,制定苗木采购和物资采购及进场计划,为施工备苗、组织运输提供依据。
4.3.3施工组织管理
(1)设立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由公司任命,项目部主要成员要保持稳定,人员设置要满足工程的需求,以便于整个工程施工的开展和连续性。
(2)技术部主要负责整个工程的重点、难点问题的攻关;全面熟悉和掌握施工图、合同和技术规范,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和质量计划,并负责制定健全的技术、安全、质量等管理细则和保证措施;同时还要严格监管施工进度和质量标准,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并参加质量评定和工程的检查及验收;另外技术部还要完成项目经理指派的其他职责等。
(3) 财务部的职责是根据合同要求,合理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并对项目成本做出分析预测,力求在按图纸及合同规定的前提下降低施工成本,另外,其还要负责办理与业主之间工程款的收取支付的工作。
(4) 质检部的职责是认真执行现行有关试验检验规范、标准、编制试验细则和试验设备的规定计划,负责原材料和工序的检验工作,严格督促并检查原材料,按时整理检查和试验报告;另外,其还要配合监理工程师做好质量检验工作,负责现场自检,负责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检查评比工作等。
(5) 材料部的职责是: 编制材料供应采购计划,经项目经理批准后实施;负责材料订货采购、租赁等工作;整理保管好相关材料的资料和检验报告,做好各项材料消耗和库存信息统计工作,建立完整的台帐,对工程使用材料的质量和管理负责。
4.3.4工程管理措施
(1)工期管理。为保证工程能够按期交付,我公司将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合理调配机械设备和劳动力,对每个阶段的进度进行监督管理,并视完成情况,随时调整并制定相应措施,确保整体工期目标的实现。
(2)设备管理。本工程所需机械设备由项目部提出使用计划,并由公司统一调配,主要施工机械的使用、保养和维修由项目部派专人进行管理。
(3)现场材料管理。现场施工用的材料,由材料员及库管员负责管理,做到按计划购进材料,同时要存放整齐,并对所有材料依据其性能妥善保管;对于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要及时入库,专库管理,并采取防潮、防晒、防火、防损坏等措施妥善处理。
(4)技术管理。开工前项目部将根据本工程的具体特点,制定分项施工组织计划,如绿化施工、土建施工、混凝土施工等,要分别配备2-3名专业技术人员及工长,负责分项工程的技术和现场管理工作,从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严格进行管理。
(5)安全管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制定本工程安全管理措施并监督落实,保证施工安全。
(6)质量管理。由项目部组织编排质量计划,并由现场技术负责人及质检员负责监督检查,使每个工序均处于受控状态,以达到相应质量要求和目标。
4.3.5施工准备
(1)现场准备
仔细认真地完成设计交底、图纸会审等有关前期准备工作。
按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地形测量和定点放线工作,并及时将放线结果及意外情况通知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再按要求进行调整。
积极与建设单位以及其他相关单位取得联系,完成交接桩、测量放线、验线等工作,并按要求搭建好施工现场临时设施。
(2)技术准备
编制、补充、完善总体施工组织计划及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计划与施工方案,及时报送监理审批。
认真核对设计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并积极协助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组织好各项设计交底工作,组织本工程的有关管理人员认真学习,贯彻设计单位意图。
分级、分层、分阶段向管理人员、施工队伍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与技术交底,并按照相关监理规程要求,及时报送有关文件、资料,为工程开工做好准备。
配备相关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做好从选苗、运输、到现场的整地、放线、栽植、浇水、修剪、后期管理等施工工作。
制定完备的岗位责任制,建立技术责任负责制和质量检验制度,制订完善的技术、质量、安全、管理网络。
(3)机械、苗木、材料设备供应和进场计划
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进度情况安排机械使用计划,并组织机械调配,认真制定出机械运输方案,保证各种施工机械按时有序进场,确保各项工程顺利进行。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进度的安排,合理确定各种苗木、材料的进场时间和工地存储量,编制和制定切实可行的苗木、材料进场计划。
进场前,根据设计图纸详细统计各种所需苗木、材料的种类和物资的数量,对所在地的市场进行调查,清楚地掌握各种材料的货源、供应量、价格以及供应商的信誉等相关信息,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其次对满足施工需要的各个供应商的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检验,根据监测结果择优确定各种苗木、材料的进货来源。
根据苗木和材料的进场计划以及确定的进货渠道,合理组织资金,安排运输机械,保证各种苗木、材料按计划进入施工现场,并且将各种材料严格按其种类、规格要求分别存放,苗木随到随栽。
4.3.6施工测量
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负责平面坐标及高程等数据复核工作,施工人员负责施工现场平面道路、地形定位放线及地形标高的测量,以保证本工程的平面位置和几何尺寸符合图纸设计要求,并达到合格标准。
(1)测量交接桩
技术负责人组织工程技术人员,与业主、勘测设计、监理等单位进行交接桩工作,对所交导线点、水准点进行现场栓桩。
在附近固定物上做好栓桩标记,立标牌注明“注意保护”字样,填写完整的栓桩记录,做好对有关桩位砌筑保护的工作。
在本施工范围内的桩位要进行必要的保护,并及时做好导线复测、导线点的加密,水准点的复测和加密等测量工作。
(2)导线、高程测量复合
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进行控制的主要的技术手段就是测量工作,本工程测量施工方案将采用二级桩控制。
Ⅰ级桩(点)为设计提供的导线和水准点。
Ⅱ级桩(点)是根据Ⅰ级桩测出的地形控制桩(点)和高程控制桩(点),以及辅助性临时控制桩(点),如中心桩、加密桩等。
由于设计所提交的所有桩、点位均有栓桩,因此依据规范为《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在交接桩完成后,首先根据交桩成果进行校核,依
据成果表中提交的已知导线控制点布设一条临时附和导线,其边长最好小于200米,做为施工复核依据,提交的所有桩点位,要求其相对闭合差小于1/5000为合格,其导线计算表格采用附合导线计算格式。
(3)平面控制测量
对地形平面测量放线时根据设计图纸和临时导线以20m为一个点,采用边线法进行控制对地形进行测量,测设出最底层地形控制桩,在设计地形折点较大位置增设加密桩,依次放出所有地形边线控制桩,用小线连接控制桩,撒石灰粉放出地形控制边线,并对其进行测量复合。
苗木种植测量放线:灌木将采用散点种植放线的方法。由于大部分灌木为散点种植,施工过程中应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现场定点放线。放线完毕后,约请业主、设计、监理对所放出的乔木种植位置进行复核。如有问题将重新进行调整放线。
色带测量放线:方法与地形平面测量放线相同,均采用控制边线放线。
行道树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中道路与行道树之间的位置关系放出行道树中心线,按行道树株距,在中心线上确定树的位置。
草坪测量放线:方法与地形平面测量放线相同,均采用控制边线放线。
道路平面测量:道路测量采用中心桩法进行控制测量,根据设计图纸和临时导线以20m为一个点,测设出道路中心控制桩,并在转弯、拐角处增设加密桩,放出中心线;然后依据设计道路横断面宽度和管线直径放出路床、沟槽土方开挖边线,并对其进行测量复合。
(4)高程测量
水准点加密
由于所提交的成果中已知水准点数量少,无法满足该工程施工需要,故需沿线加密施工水准控制点,加密水准点精度为≤±6mm√n或≤±20mm√L,平均70m左右布设一点。
其中 n—测站数 L—长度单位km
为防止出现错误,加密水准点采用附合水准测量法。所加密水准点必须设置在易于保护、不易触动且视野开阔的地方。
钉高程桩
在土方施工过程中,随着土方挖(填)的进行,应及时提供高程数,以便于机械施工和工人修整。
高程以设计图纸为准,精度要求为≤±5mm。在非机械施工段,采用人工(挖)填时,及时给予工人高程数据,以便一次性成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