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3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及参考解析
说明
一、此项测验分为五个部分,共125小题,总时限90分钟,各部分不单独计时,但都给出参考时限,供答题时合理分配时间。
二、请按照要求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涂写好准考证号,严禁折叠答题卡。
三、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题本上答题,一律无效。
四、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方可答题,宣布考试结束时,应立即停止答题。题本、答题卡、草稿
纸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考场。
如果你违反了以上任何一项要求,都将影响你的成绩。
五、在这项测验中,可能有些试题较难,因此你不要在一道题上思考时间太久.遇到不会答的题目,可
先跳过去,如果有时间再去思考,否则.你可能没有时间完成后面的题目。
六、试题答错不倒扣分。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共35题,参考时限25分钟)
一、阅读理解。每道题给出一段文字,请你通过阅读理解,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请开始答题:
1.虽然处于不同的地域,属于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风貌,但人们对主食样貌、口感的追求,处理
和加工生食的智慧,以及对主食的深厚感情是同样的。从远古时代赖以充饥的自然谷物到如今人们餐桌上
丰盛的、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一个异彩纷呈、变化多端的主食世界呈现在你面前,这段话的主题是:
A.主食与地域性
B.主食与民族性
C.主食与多样性
D.主食与时代性
2.片面强调“知识改变命运”的价值取向,使得理想、信念教育难以入脑入心。大学内外把大学歪曲
成名利场,这种认识对高等教育造成了严重的误解和挤压。对此,高校要重建大学精神,整顿学风、校风。更重要的是从小学、中学就要突破应试教育的偏向,培养有正确追求、人格健全的新人。最符合这段话主
旨的一项是: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A.为了爹娘,为了自己,拼了
B.目标清华当仁不让,理想北大美梦成真
C.教育改变命运,草根子弟翻身
D.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3.快乐不应该是单一的、短暂的、完全依赖外部条件的,而应该是丰富的、持久的、能够縮自己创造的,否则结果仍是不快乐。“可持续的发展”用在这里正合适。青春终究会消逝.如果只是及时行乐,毫不
为今后考虑,倒真是“老大徒伤悲”了。对上述观点概括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A.应该创造丰富持久的快乐
B自己创造的快乐是可持续的
C.快乐应该是及时行乐
D.青春会消逝,快乐恒久远
4.每个年轻人都要经历社会化过程。正道直行固然有一种简约之美,但在参差多态的社会里,仅有这
一招是远远不够的。灵动如蛇固然是聪明而富有效率的,但如果没有内心的方圆和规矩,纯粹的机会主义
者行而不远。因而,社会这位无处不在的严师总是教化人们,要在坚持原则和事急从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在无伤大雅和誓不低头之间找准分寸感。最能体现这段话主旨的是:
A.歧路纷纷,直道而行
B.处世之道的选择
C.过于锋芒毕露不利于年轻人的成长
D.参差多态方为世界之美
5.这是中国式的隐忍,中国人像野草一祥,即使遭遇地火焚烧的大灾难,他们仍然熬得往,挺得牢,
来年春天,又会满山遍野绽放新绿。一个人可以有许多品徳,但基本的品徳,我认为是“熬”这个字。一
个人懂得了“熬”,就说明他有信念,他有坚持,他有原则,咬紧牙关能熬下来,他就是一个个性英雄,
虽败犹荣。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中国人的忍耐和坚强
B.中国人的信念和原则
C.中国人能够战胜任何灾难
D.中国人的英雄气概
6.王羲之书法所表现出的那种姿韵萧散、超然于物外的雅逸之风,一直是后代书法家极力追摹的理想
境界。王羲之的书法从容自得、真率烂漫,没有一点尘埃气的风流神韵,散发着当时的时代趣味,展示了
当时士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我的自信和超逸,成为引领这一书风的代表。最能概括王羲之书
法风格的是:
A.傲岸磅礴,潇洒出神
B.肉不没骨,筋不外透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C.清华雅淡,晋人尚韵
D.丰富肥厚中藏道劲之趣
7.本文针对直接法和二步法合成聚乳酸的共性,从单体纯度、催化剂选择到共沸脱水、微波辅助、超
临界流体介质,以及到固相聚合、反应挤出、扩链等各个方而,对近年来聚乳酸合成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
综述,指出各种新方法、新技术的复合应用是提高聚乳酸分子量、降低其成本的关键。最能概括这段话主
题的是:
A.聚乳酸的共性及合成关键
B.聚乳酸的共性与降低成本的新技术
C.聚乳酸超临界流体介质的研究
D.聚乳酸介成研究中复合应用的新进展
8.“世界汽车之都”底特律的日趋没落让人们看到,一座城市的产业结构如果过于单一,抗击外部风
险的能力就会很差。对于产业结构单一城市来说,一旦支柱产业或支柱企业出现衰退,整个城市的经济就
容易陷入闲境,从而影响城市的持续发展。例如一些资源型城市,依靠自然资源的开采和相关产业得到发展,但随着资源的枯竭,就会陷入衰退。最能概括这段文字的是:
A.底特律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
B.底特委属于资源型城市
C.底特律没落的警示意义
D.底特律的没落不是个案
9.碳汇造林正逐渐成为北方某市市民履行义务植树责任的形式之一。在经过几十年的营造和平原大造
林后,该市适宜大规模造林的地方越来越少,由于路途遥远、交通问题、活动统筹困难等原因,组织大型
植树活动也越来越困难.而人人都能参加的碳汇造林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相关细则规定,个人购买碳
汇达到60元的,折算为3株植树义务。购买碳汇的资金将由专业人员实施碳汇造林、营林,协助单位和
个人履行义务造林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社会责任。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该市不再适宜大规模造林,以后将不再组织大型植树活动
B.关心环境和气候变化的该市市民可以成为“买碳人”
C.碳汇造林辅助解决了该市的交通问题,有利于市民的身心健康
D.人人都要参加碳汇造林,这是个人要履行的造林义务
10.一份哈佛商学院的报告表明,公司管理和薪资的变化使美国公司管理人员采取一种关注股份和短期
业绩的管理方式。当一家公司聚焦短期利润和股价,管理层可能会创新,但这些创新都与提高效率和降低
成本有关,相反,能够带来附加值的创新,特别是具有变革意义的创新,则很可能被认为风睑过大、代价
过高而得不到投资。公司将持续被节省成本的创新所吸引,即使这种方式会使公司走上全球竞争力不断减
弱直到灭亡的道路。最适合这段文字的标题是:
A.短期利润与具有变革意义的创新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B.哈佛商学院与美国公司的管理理念
C.利润压力使公司管理方式误入歧途
D.管理层的短视使美国公司缺乏创新动力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1?15题。
在大学里讲美学,我不太会用到“竞争力”。美可能是一朵花,很难去想象如果我凝视这朵花,跟竞
争力有什么关系。
我曾在美索不达米亚发现八千年前的一个雕刻:一个女孩子从地上捡起一朵落花闻。这个季节走过北京,如果地上有一朵落花,很可能一个北京的女孩子,也会把它拣起来闻。这是一个美的动作,它不是今
天才发生的,八千年前的艺术品里就有。所以我在大学上美学课不谈竞争力,就谈这朵花。
那时,我在台湾中部的东海大学。校园很大,整个大度山都是它的校,校园里到处都是花,每年四月
开到满眼缭乱。教室的窗户打开,学生们根本不听我讲课。刚开始我有一点生气,可是我想,我所有的语
言加起来其实也比不上一朵花。所以我就做了一个决定:“你们既然没办法专心听课,我们就去外面。”他
们全体欢呼,坐在花树底下,我问:为什么你觉得花美?有说形状美,有说色彩美,有说花有香味……
把这一切加起来,我们赫然发现:花是一种竞争力。它的美其实是一个计谋,用来招蜂引蝶,其背后
其实是延续生命的旺盛愿望。植物学家告诉我,花的美是在上亿年的竞争中形成的,不美的都被淘汰了。
为什么白色的花香味道通常都特別浓郁,因为它没有色彩去招蜂引蝶,只能靠嗅觉。我们经常赞叹花香花美,“香”和“美”这些看起来可有可无的字,背后隐藏着生存的艰难。
后来我跟学生做实验,我们用布把眼睛蒙起来,用嗅觉判断哪是含笑,哪是百合,哪是栀子,哪是玉兰……这个练习告诉我们,具体描述某一株花“香”是没有意义的,每种花的香味都不一样,含笑带一点
甜香,茉莉的香气淡远……美是什么?另一种物种没法取代才构成美的条件,我问学植物的朋友:如果含
笑香味和百合一样会怎样?他说:“那它会被淘汰了,因为它东施效颦,没有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所以
我常常给美下一个定义:美是回来做自己。
11.对“花是一种竟争力”的理解,不符合短文原意的一项是:
A.白色的花不参与竞争
B.花在生长过程中必然经历激烈竞争
C.花经历了千百年的优胜劣汰
D.花需要吸引蜂蝶传授花粉
12.关于“美是回来做自己”,最符合短文原意的一项是:
A.人需要自我观照
B.美是生物生存的需要
C.一个美的动作可以跨越千年
D.凸显个性的需求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13.最符合本文主旨的是:
A.美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
B.美是对象化了的人的本质
C.美在心灵
D.美是天人合一
14.具体描述某一株花“香”是没有意义的,对这一说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每种花的香味都不一样,比较没有意义
B.每种花的香味都不一样,无法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