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1 页,共 40 页
目录
2018年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
强化五套模拟题(一) ............................................................................................................. 2 2018年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
强化五套模拟题(二) ........................................................................................................... 11 2018年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
强化五套模拟题(三) ........................................................................................................... 19 2018年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
强化五套模拟题(四) ........................................................................................................... 26 2018年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
强化五套模拟题(五) (33)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2 页,共 40 页 2018年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写作
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
说明:根据本校该考试科目历年考研命题规律,结合出题侧重点和难度,精心整理编写。考研强化检测使用。共五套强化模拟题,均含有详细答案解析,考研强化复习必备精品资料。
——————————————————————————————————————————
一、名词解释
1. 解释性新闻
【答案】解释性新闻,是指运用大量背景材料来分析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意义或影响,揭示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深层意义的新闻报道,是一种背景性新闻。与其他新闻样式相比,解释性新闻的特点有:①从报道重点看,解释性新闻以报道“为什么”(WHY )这一新闻要素为基本出发点和着眼点,重点解释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影响;②解释性新闻属于新闻报道而不是评论文章。它用事实说话,通过提供背景性事实材料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影响进行说明和解释。
2. 议程设置论
【答案】议程设置理论最早由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D.L.肖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即《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中提出。他们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该效果理论将注意力放在了大众媒体对受众认知的影响上,它研究的是人们“想什么”而不是“怎么想’夕;它关注的是整个信息环境对公众的影响,而不是某条信息的微观影响;议程设置研究提出,大众传播对于公众的环境认知具有强大的影响,这对占据主导地位的有限效果理论是一个重要的修正;它形象地说明了大众媒体、公众意见和政治过程之间的关系。
3. 工作通讯的虚实结合
【答案】虚实结合,是工作通讯写作在语言运用上的两个方面的要求。实:是指语言要通俗、具体、生动、形象。因为工作通讯的语言最容易公文化,所以在工作通讯的写作中更要讲究语言的运用,最主要的是要学会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虚:是指在工作通讯的写作中,不可避免地要有议论。基于指导工作的功能,它与其他题材的通讯相比,评论的色彩要重一些。因此在工作通讯的写作中,要学会和善于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即在叙述中带议论,在议论中带叙述;要学会和善于运用“直接引语”议论,即用领导的、专家的、群众的见解画龙点睛地进行评论。所谓虚实结合,既要注意使用通俗、具体、形象的语言,又可以有一定的评论色彩。
4. 新闻采访
【答案】新闻采访是指以采集新闻事实、进行新闻报道为主要目的的特殊调查研究活动,是新闻记者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新闻传播全过程的开端和整个传播活动的基础。新闻采访是新闻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3 页,共 40 页 领域的专门活动,必须遵守新闻传播规律和基本要求。主要着眼于迅速及时的采集、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不仅要求视野经常遍及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要力求持续注视重大事态的发展变化。它卞要通过观察和访问获取新闻时事。新闻采访可分为个别访问、现场观察采访、蹲点采访、交叉采访、巡回采访。
5. 系列报道
【答案】系列报道是指对在一个较短时间内人们普遍关心的几个重要的相关问题或一个重大问题的几个侧面,分为若干各自独立又有机结合的篇章加以报道的形式。选好主题是完成系列报道的关键,它不仅要统帅所有的材料,还要统帅各个独立篇章的中心思想,使它们相互联系又有所侧重。占有大量材料是完成系列报道的基础。安排系列顺序时应注意各篇章之间的逻辑关系,才有利于发挥其强势。系列报道不仅仅简单报告事件的现状、变动和结果,而且还需透过现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回答人们关心的问题。是一种有较强指导性的报道形式。
二、简答题
6. 特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写作的要领是什么?
【答案】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断”、“剖面”或者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衍生于消息和通讯之间的一种报道形式。
(1)特写的主要特点
①镜头感
特写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摄影或者电影中特写镜头的表现方法,因此它在文体结构与形态上表现出了一种文字镜头的美。
a.巧妙的“截取”。与其他新闻文体相比较,特写更注重、更讲究角度的切入。相对于一个完整的新闻事实,它所再现的只是其中的一个片断、一个切面、一个瞬间、甚至一个细节,不可贪大求全。
b.适当的“放大”。特写,即摄影中“放大了的近景”。因此,它对所截取的新闻事实进行再现时,它要把这个事实所包含的内容,立体化地表现出来。对其局部要放大,要细化,以加强视觉和艺术效果。
②透视感
特写比其他新闻文体更强调“以小见大”的传播效果,所摄取的新闻片段或剖面应该具备透视全局性或者本质性内容的功能。因此,特写的选材要求是典型、新闻价值高的横断面,有较强的内在张力的新闻事实。
③现场感
特写是来自现场的报道,要求作者必须是新闻事实或被采访人的现场目击者。现场感还表现在特写的写作要历历如绘、情景交融,记者要将目击式和感受式结合在一起写,以便给读者从视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4 页,共 40 页 觉到情感的强烈冲击与感应。
(2)特写的写作要领
①抓准“镜头”
特写要求记者通过仔细的观察,抓准一个有特色的近景,即具有本质性新闻价值的一个剖面或片断,以小见大、出奇制胜。
②要有精彩的细节描写
镜头对准之后,接下来要“局部放大”,几处精彩的描写便是局部放大的细节。此时的细节应当满足两个要求:a.细节要有特点;b.细节要有动感。
③要抓住新闻事实的高潮写
特写必须要注重人物或者事件的单个有特别意义、情趣的细节、片断,继而不惜重墨地予以形象化的突出处理。在行文结构上要求紧凑,抓住新闻事实高潮接高潮地铺陈,推动读者的视觉、感受、联想与共鸣小断向前,最后还要有颇有回味的结尾。
④要情景交融地写
特写是一种描述性新闻,又是记者进行现场采访的产物。记者不仅要用描写,而且要用激情来感染读者,将描写和抒情结合,情景交融。
⑤善于运用背景材料烘托与凸现
在一定意义上看,特写的透视感、纵深感,或它内在的张力,正是通过灵活地运用背景材料来实现。
a.当背景材料独立成为一个背景段落时,要挑选那些本身就具有镜头感的背景材料,要尽量把它们写得有镜头感。
b.大量背景材料的运用要讲究巧妙,位置要灵活,最好是把背景与新鲜的事实描写自然而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一个新创造体、新的镜头,从而在全文中居于更突出的地位,加强特写的立体感与纵深感。
7. 找一篇长通讯,将其改写成短消息,并说明改写的理由。
【答案】示例如下:
(一)通讯原文
献上对受灾亲人的一片爱心
一一记北京市民为灾区募捐
最近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冲击了中国南方几省。北京市民从电视中看到困泡在洪水中的灾民时,痛心地落下泪来。连日来,北京已形成一股人人为灾区奉献捐款的热潮。本月20日开始办公的北京市民政局救灾捐赠接收办公室到昨日止,已收到北京各界群众个人捐款70多万元。
八大处中学初一的吕红和铁道附中的吕燕两个小姐妹商量着:商店柜台的大娃娃多好看啊,真想用小姐妹们自己积攒了6年的硬币把它买下来!姐姐说:“咱们还是把这十几元钱捐给受灾的人吧,钱虽少,也是我们的一片心意啊!”妹妹欣然同意了。娃娃不买了,她们来到了救灾捐赠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