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戏曲家、散曲家,散曲代表作是《天净沙·秋思》。
B.曹操,字孟德,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品有《蒿里行》、《观沧海》等。
C.《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D.《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代表作有小说《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等。
2 . 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阻遏(è)寒噤(jìn)提防(tī)颤巍巍(chàn)
B.涎水(xián) 琐屑(xiè )瓦砾(lì)迫击炮(pò)
C.箱箧(qiè)仄歪(zè )荒谬(miù)文绉绉(zhōu)
D.霹雳(lì)诘问(jí)震悚(sǒng)蹬三轮(dēng)
二、基础知识综合
3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①就人性而言,没有人天生就勇敢,在任何时候、碰到任何事情都能挺身而出,大多数人都是(A.苍黄反复 B.自相矛盾)的,有时qiè懦,有时勇敢,②换言之,每个人身上既有“负能量”,又有“正能量”,如果人人都输送“正能量”,这个社会就会变得美好,反之则会显得灰暗。③“最美司机”吴斌的事例让我们对人性有了更多的期待,当时吴斌驾驶着大客车由江苏无锡返回杭州,被突然飞入车中的重铁块砸中,在危急关头他强忍着剧痛将车辆缓缓停下,拉上手刹,开启双闪灯,用惊人的截力完成了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他用生命最后的76秒拯救了24名乘客。④虽然他的职业很平凡,________。⑤吴斌的故事说明人性中向善的一面是可以被激发的,激发“正能量”的东西叫“敬业”。⑥今天的社会之所以大力提倡“正能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社会转型期出现了各种问题,比如潜规则盛行、诚信缺失等,并且这种“负能量”传播速度很快,导致许多人面对现实有一种无力感,将生活中的一切不如意归咎于大环境。⑦当然,强调激发人性中的“正能量”,并不是要对社会问题视而不见,而是要(A.一举两全 B.一偏之言)不可偏废。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第1 页共7 页
qiè()儒归咎()
(2)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字母符号填在相应的位置上。
(3)语段中第③—⑤句运用了________的论证方法,作用是________。
(4)结合内容,用上合适的关联词把第④句补充完整。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极光形成之谜
①1950年的一个夜晚,北极夜空上方出现淡红和淡绿色的光弧,时而像在空中舞动的彩带,时而像在空中燃烧的火焰,时而像选在天边的巨伞……它轻盈的飘荡,不断变化着自己的形状,持续了几个小时。她多彩多姿,一会儿红,一会儿蓝,一会儿绿,一会儿紫,变幻莫测。这就是美丽的极光。
②极光是太阳风将带电粒子吹到地球两极上空,被地磁俘获产生的一种特殊光学现象。
③极光在很多地方出现过,但“极光之源”到底在哪里呢?极光是如何形成的呢?极光现象为什么多出现在南北两极呢?
④科学家研究认为,太阳活动是极光之源。极光出现的频率与太阳活动有很大关系,极光就像太阳发出的电。太阳是一颗恒星,不断放出光和热。其表面和内部进行各种化学元素的核反应,产生出强大的、内含大量带电粒子的带电微粒物流。这些带电微粒射向空间,和地球外80~1200千米高空中的稀薄气体的分子碰撞时,由于速度快而产生发光现象。太阳活动是周期性的,其周期大约11年。在太阳活动的高潮期,太阳黑子出现的最多,有人发现当一个“大黑子”经过太阳中心的子午线20~40小时候,地球上一定会出现极光。
⑤那为什么极光现象多出现在南北两极呢?原来,地球本身是个近似以南北两极为地磁两极的大磁石。太阳送来的粒子流接近地球时,以螺旋形的运动方式飞向两个磁极。事实上,磁极不能完全控制所有的带电粒子流,在太阳喷发的带电粒子流非常强烈的年份,也能在两极地区以外的一些地方观察到极光。因为空气成分非常混杂,不同气体成分如氧、氮、氦、氖等在带电微粒流作用下,会发出不同的光,所以极光看上去多彩绚丽。有人从地球磁层的角度考虑,认为地球磁层包裹着地球,就像地球的“保护网”,使之避免遭受到太阳风辐射粒子的侵袭。但在南北极的上空,这张“网”并不结实,有较大的“间隙”,通过“间隙”,部分太阳风便会侵入地球磁层。由于南北极上空有“间隙”,因此极光现象多发生在两极地区的上空。
⑥但是,上述观点虽较好的解释了极地地区的极光现象,却无法解释近地面附近出现的极光现象。一些人认为
第2 页共7 页
这些极光是由于地面附近的静电放电所产生的。据史料记载,离地面1.2~3.0米都出现过极光。有时人们在出现近地极光的地方,还能闻道臭氧的味道。
⑦因为许多极光现象与彗星明亮的尾巴有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极光现象与彗星联系起来,这对认识极光有一定好处的。尽管极光之谜还没有完全揭开,但人类对它已经有了较科学的认识,也许很快科学家们就能告诉我们极光真正的奥秘。
4 . 选文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 . 选文第(2)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6 . 请具体分析选文第(4)(5)段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
7 . 选文第(6)段的加点词语“据史料记载”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8 . 选出下列有内容与选文不符的一项()
A.极光看上去绚丽多彩,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氧、氮、氦、氖等不同气体成分在带电粒子流作用下,发出了不同的光。
B.极光现象多出现在南北两极,但在太阳喷发的带电粒子流非常强烈的年份,两极地区以外的一些地方也能观察到极光。
C.太阳活动是周期性的,其周期为11年。在太阳活动的高潮期,太阳黑子出现得最多。
D.极光形成之谜至今还没有完全揭开,启示我们科学探索之路是永无止境的。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母爱的硬度
①关于母亲的很多故事,我都是从祖母的口中慢慢得知的。长大以后,我甚至忘记了母亲怀抱的味道,回避和拒绝她任何形式的亲近和主动示好,似乎只有和她对抗着、沉默着、屈从着才是我与母亲之间最恰当的距离。
②母亲很勤快。她种的菜总是比别人家的高出半指,她养的猪总是比别人家的膘肥体壮,她织的衣服总是比别人家的光鲜亮丽。她用一双灵巧的手织出波浪花纹的紫色毛衣,如今我都还记忆犹新。
③母亲除了种菜还大搞养殖,圈里养着十多头猪,猪菜的事情分配给她的孩子们,柴火的事情她亲自带领孩子们去山上,在她锋利的斧头下,不一会儿功夫就能满载而归。我总是不能忘记我们以弱小的肩膀背起不堪重负的担子,行走在山路上的情景,母亲巴不得一次就把山背到家里。每当我发出怨言与抗议,母亲就会骂我偷懒,并立刻举出我的小伙伴们谁比我小但背得比我还多的例子。
第3 页共7 页
④在母亲的辛劳付出之下,一个家过得红红火火,这让她在家里的地位显得至高无上。
⑤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是从来不肯松懈的,总是严厉地要求她的每一个孩子。常常是我们在外犯了错回来,劈头就会挨一顿棍棒,等父亲回来也许还会第二次挨打。我们家的正门背后竖着一根根细细的棍子,那是她的家法。它们侵略过母亲每一个孩子的身体,一棍棍抽下去,先是白白的一道道的痕迹,后已分不清痕迹间的距离。她永远奉行“棍棒下出孝子”的理念,遵行“小树不剪不成材”的成长规律。
⑥母亲给我的爱总是很坚硬,她除了不断的要求与责备,就是严厉。她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六岁就被送去五里外的学校接受启蒙教育。她喜欢关心考试的结果。每一次我考得九十分以上,她总是要怀疑我是抄袭别人的,即使那已经是全班最高分。如果偶然考低了,她定会拉着我脏脏的小手,指着我破了的脚尖,责骂我是个贪玩的孩子。
⑦母亲高高地扬着家法,训斥我、恐吓我说:“丫头,你念不好书,就甭想吃饭,甭想整天疯跑,将来我就把你嫁到大山深处去。”那时候的我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惶恐。见祖母一把将我拉进怀里,母亲不高兴地说这孩子要是将来不成气候定是祖母的责任。扔下些伤祖母的话,她一溜烟又到她的地里去侍弄她的白菜黄瓜们了,我想它们看到母亲的温情定是比我们多多了。祖母总是一边抚慰我一边给我讲“一只羊过河十只羊过河”的道理,鼓励我做好领头羊,给弟弟妹妹们作出好榜样。
⑧母亲的四个孩子一个个变成凤凰飞到了梧桐树上,她暴力的教育模式迅速在周围的村庄里推广开来。这时候的母亲再没有举起过手中的棍棒,说话的声音也日渐温柔,甚至偶尔会当面表扬下我,我在不知所措间眼里装满了泪水,我知道那是一种久违的情愫涌动而出。
⑨我一直不敢把对母亲心底的这种敬畏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哪怕是在文字里。从小到大的作文里,一次也没有过关于母爱的记载。对于我的母亲我是羞愧的。我安然地享受着她的付出,习惯地接过她的给予。总是不敢离她的怀抱很近,怕她坚硬的壳刺伤了我的身体。于是,我与母亲就习惯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对峙着,直到我有了孩子。
⑩回忆是一场温暖的绽放,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正是母亲有硬度的爱,抚平了我内心所有的脆弱,给了我足够的坚强。
9 . 整体感知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母爱的硬度”体现在哪些事上。
10 .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她种的菜总是比别人家的高出半指,她养的猪总是比别人家的膘肥体壮,她织的衣服总是比别人家的光鲜亮丽。”
11 . 结合文意,请理解第⑨段划线句子的含义。
第4 页共7 页
“总是不敢离她的怀抱很近,怕她坚硬的壳刺伤了我的身体。”
12 . 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13 . 读完本文,你是否赞同文中母亲的教育方法,并联系实际说明理由。
四、句子默写
14 . 按要求填空。
(1)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