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使用的各种化学品的危害性分析
造纸是物理作用和化学反应相结合的工艺过程,在蒸煮、漂白、抄纸、废水处理(如
碱回收、废水生化处理)、漂白液制备等工段都需要使用大量的各种化学品,其中一些化学品的危害性很大。
2.2.5.1制浆部分
蒸煮木片时需要使用蒸煮液,这些蒸煮液对人体或设备有害,必须防止泄漏。
碱法制浆中的氢氧化钠法蒸煮液为氢氧化钠,硫酸盐法蒸煮液为氢氧化钠和硫化钠。这些蒸煮液均为强碱性,对人体会造成化学灼伤。碱法制浆产生的废水称为黑液,泄漏或直接排入江河对环境有强烈污染。
此外,为提高蒸煮效果,使用蒽醌等助剂对人体有致癌的危害。
漂白木浆所使用的漂白剂多属于氧化性,毒害性也比较大。常用的漂白剂有氯气、次氯酸盐、二氧化氯、过氧化氢、臭氧、氧气等。
氯气属于剧毒化学品,一旦泄漏对人体危害极大,在多段漂白中的氯化段使用。制浆使用瓶装液氯,通过液氯汽化器气化后加入浆氯混合器内反应,但反应后的浆料中仍然有未完全反应残留氯气。
次氯酸盐是用氯气与石灰反应后获得的一种溶液,如果使用氯气过量,通气不均匀,会发生漂液过反应,次氯酸盐发生部分分解生成氯气危害人体。
二氧化氯具有强氧化性,受热、震动、撞击、摩擦相当敏感,极易分解发生爆炸;二氧化氯还会损害人的呼吸道、眼睛,对皮肤有刺激性,对普通金属的腐蚀性极强。R8法生产二氧化氯的原料为浓硫酸、甲醇、还原氯酸盐等,其中浓硫酸为强腐蚀品,甲醇是易燃品。
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和强腐蚀性,与重金属、碱反应剧烈,易爆。经常接触多患皮炎及支气管和肺部疾病。经口中毒时会出现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难、呕吐、体温升高、结膜和皮肤出血。工作接触时要穿防护衣,戴聚乙烯或聚氯乙烯制的手套和聚合材料制的透明防护眼镜和面具。如触及皮肤或溅入眼睛则用温水冲洗。
2.2.5.2抄纸部分
抄纸工段用大量化学品,如浆内施胶剂、表面施胶剂、助留助滤剂、干强剂、湿强剂、防水剂、荧光增白剂、涂布化学品等大部分均为有害物质,有些还是强烈致癌物。
其他如清洗毛毯的清洗剂等也对人体有危害。
2.2.5.3碱回收部分
制浆过程产生的废弃物-蒸煮黑液经过蒸发浓缩、燃烧、苛化等一系列反应后,重新转化为蒸煮用的蒸煮液,在循环利用的过程中黑液、碱熔融物、白液等均为高温强碱性物质。一旦泄露或飞溅易对人体造成化学灼伤,对环境有强烈污染。
2.2.6造纸行业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2.2.6.1起重伤害
抄纸机卷取部的纸卷及设备经常用行车吊移,容易伤人。
2.2.6.2机械伤害
联轴器、皮带轮、齿轮、链轮的防护罩等如果有破损缺失,容易伤人。
2.2.6.3电气伤害
造纸生产企业电气设备和线路较多,而且很多设备使用的电压高达几千伏,车间又处于高湿状态,如设计、安装、操作和检修不当,极易引起触电、电弧灼伤等事故。
2.2.6.4高处坠落
造纸企业设备高大、成品堆放较高、管道安装高度高,使用、操作、检修平台和直梯较多,如果钢平台、护拦、钢梯存在缺陷或腐蚀,人员在登梯过程中由于脱手、脚部滑脱造成滑跌、倾倒、仰翻,进行检查、操作或维修时,有可能发生高处坠落,造成人员伤亡。
2.2.6.5车辆伤害
由于厂内来往运输车辆频繁,若厂区的平面布置、厂内道路的设计、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的设置、照明质量、绿化的规划、车辆的管理等方面存在缺陷均可能引发厂内运输事故。
2.2.6.6灼烫
烘缸等高温的机器设备和管道。如蒸汽泄漏、保温不良或破损,人员触及容易极易造成烫伤。
公司存在的主要危险性有火灾、爆炸、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触电、中毒窒息、车辆伤害、物体打击、灼烫、淹溺等。
3、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公司成立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部设在安全科,下设十个应急救援小组,
分别为现场指挥组、抢险救灾组、技术专家组、物资供应组、警戒保卫组、医疗救护组、事故调查组、情况通报组、善后处理组、通讯联络协调组。
3.1.1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组成:
总指挥(总经理):XX
副总指挥(副总经理):XX XX
成员:XX、XX、XX、XX、XX、XX、XX、XX、XX等
3.1.2十个应急救援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现场指挥组:
组长:XX
组员:XX XX抢险救灾组:
组长:XX
组员:XX XX XX XX
技术专家组:
组长:XX
组员:XX
物资供应组:
组长:XX
组员:
警戒保卫组:
组长:XX
组员:
医疗救护组:
组长:XX
组员:XX
事故调查组:
组长:XX
组员:XX XX XX XX XX情况通报组:
组长:XX
组员:
善后处理组:
组长:XX
组员:XX XX
通讯联络协调组:
组长:
组员:XX
3.2应急组织体系框图
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3.3.1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
3.3.1.1贯彻执行有关建设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
3.3.1.2制定和实施应急救援方面的规章制度。
3.3.1.3负责公司内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的指挥决策工作,在接到遇险警报后,
迅速研究、拟定救援方案,并予以组织、协调各方面的救援力量实施紧急救助,尽量减少人员、财产损失。
3.3.1.4负责指挥现场救援工作,并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救援工作的进展情况。
3.3.1.5根据救援工作的难易程度,协调现场救援力量,并决定是否向XX市应急救援指挥部发出请求救援支持。
3.3.1.6负责应急救援的后勤保障工作。
3.3.1.7负责应急救援情况的总结、上报和相关处理事宜。
3.3.2应急救援总指挥职责
3.3.2.1领导应急救援指挥部开展工作,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指示,履行应急救援方面的法律、法规。
3.3.2.2负责应急救援预案的审核批准工作。
3.3.2.3负责对外有关方面的协调工作。
3.3.3应急救援副总指挥职责
3.3.3.1协助应急救援总指挥组织和指挥应急操作任务;
3.3.3.2向应急救援总指挥提出采取的减缓事故后果行动的应急反应对策和建议;
3.3.3.3保持与事故现场指挥组的直接联络;
3.3.3.4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所需的其它资源,设备以支援现场的应急操作;
3.3.3.5组织公司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对公司生产过程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3.3.3.6定期检查各常设应急反应组织和部门的日常工作和应急反应准备状态;
3.3.3.7根据实际条件,努力与周边有条件的企业在事故应急处理中共享资源、相互帮助、建立共同应急救援网络和制定应急救援协议。
3.3.3.8当总指挥不在无法履行职责时,由副总指挥代行总指挥职责。
3.3.4应急救援小组的职责
3.3.
4.1现场指挥组:主要负责指挥现场抢救工作,及时处理突发灾变。
3.3.
4.2抢险救灾组:具体负责实施指挥部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3.3.
4.3技术处理组:主要负责研究制定抢险救灾方案和措施,解决事故抢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3.3.
4.4物资供应组:主要保证抢险救灾物资和设备的及时调度和供应。
3.3.
4.5警戒保卫组:主要负责事故发生后现场的警戒、维持秩序等工作。
3.3.
4.6医疗救护组:主要负责对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护工作。
3.3.
4.7事故调查组:配合上级安全监察机构对事故原因和事故责任进行调查、分析。
3.3.
4.8情况通报组:负责统一掌握事故态势和处理情况,收集救援行动的有关信息资料,向有关人员、单位通报情况。
3.3.
4.9善后处理组:负责伤亡人员家属安抚、抚恤、理赔、食宿接待、车辆调度等善后处理工作。
3.3.
4.10通讯联络协调组:负责应急抢险过程中的通讯联络,保证通讯畅通,负责各小组之间的协调以及与外部机构的联系、协调。
4、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的方式、方法和采取的预防措施
4.1.1重大危险源实行挂牌管理,设立警示标志,实行24小时连续监控,发现可能导致重特大安全事故的隐患或险情应立即停产整顿,并及时研究,制定整改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时消除隐患,预防事故发生。
4.1.2严格操作规程,加强设备保养,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教育培训,实现本质安全,避免事故的发生,这是根本的保证措施。
4.1.3全公司员工实行严格的三级安全教育制度,每年进行考核,并从班组到公司,实行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三级管理网络,充分提高员工的自救互救的能力,预防事故及事故早发现、早处理技能。
4.1.4对确定的危险源一旦发生事故,现场人员应迅速汇报并及时投入抢险排除和初期应急处理,防止事故扩大和蔓延。
4.2 预警行动
4.2.1预警条件
发现已经发生重大、特大安全事故或可能导致重大、特大安全事故的隐患或险情,如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时。
4.2.2预警方式
险情或事故发生后,现场或知情人员通过电话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
4.3信息报告与处置
4.3.1信息报告与通知
4.3.1.1公司应急救援组织设立24小时值班电话。电话为:0535-*******。
4.3.1.2突发安全事故时,事故发现人员立即报告车间主任,由车间主任拨打值班电话报告事故情况或直接报告应急救援副总指挥和总指挥。
4.3.1.3为有效开展事故救援活动,车间主任应在第一时间寻求应急救援指挥部协调救援力量。
火灾:车间主任拨打119,向公安消防部门求援。
急救:车间主任拨打120,向医疗急救中心求援。
4.3.1.4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事故发生时间、类别、地点和相关设施;遇险人员人数;现场联系人姓名和电话等。
4.3.1.5应急救援副总指挥、总指挥接到事故报告后,符合本预案启动条件时,立即发出启动本预案的指令,迅速组织各应急救援小组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