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 配乐:顾冠仁 朗诵:孙道临 一首《兵车行》,伴随着隆隆兵车,嘶嘶战马,碾过了几个世纪,永远凝固在历史的画廊上。杜甫用他那枝神奇的笔,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战乱时代生离死别的长卷。展开这轴画卷,悲切惨烈的场景扑面而来:一阵阵捶胸顿足的哭号,一声声依恋心酸的叮嘱,一双双紧紧扯住亲人衣襟的手,一团团兵车疾驶扬起的尘土,还有那边塞血流成河,白骨累累,家园满目凋敝,民不聊生,激愤哀怨都从诗人的笔下喷涌而出,直刺穷兵黩武的黑暗王朝。这是带血的控诉,这是对历史的拷问。 第三部:凤凰涅槃走过洪荒,走过秦汉,当唐风宋韵也渐去渐远的时候,我们见到了二十世纪初露的曙色。轻轻推开现代文学之门,一阵现代白话的清新之风拂面而来。它一扫骈文八股整齐划一的晦涩与沉闷,开始在现代生活的黑白琴键上弹奏自由、潇洒而灵动的旋律。我们和戴望舒相逢在迷蒙的雨巷,和老舍一起品评红墙碧瓦的北京城;林语堂点起烟斗思量秋天的况味;徐志摩挥挥手与康桥话别;鲁迅笔走龙蛇写下没齿不忘的纪念;方志敏激情无限在铁窗下吟颂可爱的中国。一样的符号系统表达喜怒哀乐,一样的思想脉搏为兴衰更替跳动。大师们没有走远,他们也正在倾听。
▲《可爱的中国》(方志敏) 李默然朗诵 不分肤色,无论地域,在人类拥有的优秀品质中有一项永远光芒四射,那就是爱国。屈原叩问苍天,怒沉汩罗江;辛弃疾梦里沙场秋点兵;谭嗣同横刀向天笑,迸发的无不是爱国情怀的万丈光焰。而方志敏一篇《可爱的中国》,则点亮了中华民族爱国方阵中一支最亮的火炬。在这篇绞刑下的报告里,我们透过鲜血浸透的模糊迹,读到了这位伟人的倾诉和挚爱;在这曲屠刀前的歌唱中,我们透过槖槖的镣铐声,听到了愤怒和呐喊。
▲《野草题辞》(鲁迅) 周龙作曲 吕中朗诵面对一株野草,有人看到了柔弱,有人看到了绿色,有人看到了无用,而鲁迅看到了生命和抗争。 他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品格中看到了野草的坚韧,从吸取露、吸取水中看到了野草的平凡,又从将被地火吞噬中看到了野草的坦然。而这一切对野草的赞美,都是这位时代斗士对恶势力的诅咒,对光明的期盼,对牺牲的大无畏。读一读《野草》题辞,我们或许会更加理解什么叫“横眉冷对千夫指”,什么叫“怒向刀丛觅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