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实施农业品牌强基工程。全力提振乌牛早茶、早香柚、xx田鱼、xx麦饼“两早一鱼一饼”特色产业发展,做强特色精品产业,在茶产业、精品水果、中蜂产业、休闲农业等方面积极谋划打造产业项目,持续推进精品茶园数字化改造提升、浙南早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塆里精品水果基地、早香柚绿色发展示范园区等一批特色产业项目建设。二是实施产业主体招新育苗工程。加快重大农业项目招引与建设,以考核任务倒逼乡镇主动思考谋划农业产业发展,聚焦林下经济、中蜂养殖等重点种养产业,深入推进xx县农业生态创意园等重点项目谋划打造,力争温情云岭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20xx年底完成市级验收。全面加大各级农业龙头企业、示范性家庭农场、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主体监测与培育力度,计划新培育县级及以上新型农业主体xx家以上,不断为我县“扩中提低”行动、加快实现共同富裕县域样板打造夯实农业产业基础。三是实施农旅融合提标工程。进一步扩大区域生态优势,促进民宿、农家乐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农村产业跨界融合,做强做实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完成“瓯窑茶乡”共同富裕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持续做好省级休闲乡村项目实施,深入推进枫林镇“红枫古韵”乡村振兴示范区项、xx镇xx村省级休闲乡村项目建设,完成xx镇xx村省级休闲乡村项目验收。
(四)围绕强村富民,加强“三个赋能”。
一是赋能农村改革深入推进。以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改革市场化运作机制列入农业农村部xxxx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拓展试验任务为契机,全面激发农村改革活力,进一步盘活资产资源,通过“三资”数字化监管,约束权力运行,通过“两块地”改革,不断激发集体经济活力,实现民营经济与集体经济并行发展。纵深推进“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改革,创新生产、供销、信用合作方式与载体,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扩大金融保险覆盖面。二是赋能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进一步推动农村集体“三资”与财务规范管理,实现三资管理数字化应用、任期内集体经济审计、财务阳光公开全覆盖。充分运用“三资”系统建设成果,完善交易“事前、事中、事后”服务,打造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引擎,增强强村公司“造血功能”,实现全县村集体经济“十亿争创、百村示范、全域提升”的目标。同时,加快推进邵园村共同富裕示范基地建设,围绕农机采购、院地合作、农创客服务、金融助农、农民培训等方面,积极提供服务支持,打造成以“鱼米栀香 花果邵园”为主题、以“一心一带两轴”规划结构的x先行生态共生农业创新村。三是赋能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持续深化山海协作,大力发展山区来料加工业与扶贫项目建设,持续做好低收入农户兜底保障。20xx年,确保我县家庭人均年收入xxxxx元以下现象全面消除,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xx%以上、年人均收入达xxxxx元以上,促使重点帮扶村发展落后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变,普遍建立增收长效机制,重点帮扶村经营性年收入达到xx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