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夯实基础点,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一是坚持走访常态。通过企业走访常态化,确保政企沟通顺畅,严防企业重大风险,在国内外多重复杂因素中,努力在金融支持、生产要素、产业信息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和争取各类扶持。二是落实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向上申报各类项目,落实“中国制造xxxx”苏南城市群试点示范专项切块奖补资金、市级“三位一体”专项资金等。三是引导企业管理。编制出台《xx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发展行动计划(xxxx-xxxx年)》,全面实施xx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质量发展“双百双十”工程;组织区内企业参与各类培训与专场研修活动,积极申报管理创新示范企业,做好全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逐步推进“双公示”软件平台的完善升级。四是提升工作作风。积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认真接受区人大工作评议,落实区委巡视整改工作,组织中层干部轮岗交流等,促进经信干部思想素质上“升级换挡”,工作方式上“提质增效”,作风面貌上“焕然一新”。
另外,经信局还在推动政务信息化、保障网络安全、提升无线xx服务水平、“双公示”等工作上取得较好成效。
三、xxxx年下半年主要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十九大提出的新思路、新方法,全面贯彻区委十二届五次全体会议和区政府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力推产业创新发展、智能高端发展、两化融合发展、绿色集约发展,力促企业解放思想转模式、动能转换创优势,努力实现xx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1、全力保障经济稳健运行。一方面,强化目标管理,紧盯序时进度,合理分解目标任务,做到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以增量保总量;继续加强运行监测,做好经济运行的跟踪、督查、预测和预警工作,确保全区工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顺利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另一方面,围绕xxx个工业经济新增长点,跟踪服务一批结构优、附加值高、效益好的新增长点企业,重点支持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加快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紧盯重点项目进度,通过问题收集、银企对接、培训交流、政策扶持等方式,加大对区重点工业项目推进力度,力保新建项目开工率力争达xxx%。抓好重点项目监管,着重对项目的真实性进行核查,尤其对年度项目总投资超过xxxx万的项目加强项目进度跟踪上报。通过央企对接、产业链招商等,推进项目招引落地。
3、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一是培育新动能。向智能化转型,进一步完善智能车间培育工作模式,坚持摸排一批—培育一批—申报一批—推广一批,把企业智能化改造作为技术改造工作的主推方向,打造各行业样板工程,以行业龙头企业为标杆,带动全区企业智能化改造的积极性。向融合化转型,以两化贯标为手段,以示范典型为标杆,帮助企业不断深化融合发展;以企业上云”为手段,筛选培育上云星级企业,推进企业“互联网+”发展;在深化政务信息化应用基础上,探索xx智慧城市建设。向服务化转型,鼓励企业挺进价值链高端,通过培育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工业设计中心等,加快从生产加工向增值服务、研发设计、品牌建设、营销推广等环节延伸,形成制造与服务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二是淘汰旧动能。认真抓好淘汰落后产能、减化、“散乱污”企业(作坊)集中整治等工作,腾出发展空间,推动绿色集约发展;认真抓好节能减排刚性要求,不断挖掘培育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对能源审计、清洁生产、节能监测、节能重点项目、绿色制造等重点工作实行挂钩负责,进度报告制度。
4、全力抓好评价体系建设。尽快完成综合评价网上填报系统开发,完善系统内容,加快测试准备,在规定时间内上线使用。组织各单位进行xxxx年度和xxxx年度数据报送,向企业发放由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的“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情况表”进行信息核对确认,力争在xx月底完成xxxx年评价。探索制定差别化政策,各相关部门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年租金、环保税、水资源费、工程水费、用气、用电等方面,探索制定差别化政策。
5、全力支持企业创新提升。一是以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为主线,推进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重点跟踪xx家省级工业企业技术中心评审情况,关注企业软实力提升和硬件建设。二是加强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工作,在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应用、省重点领域质量攻关课题招标等方面力争取得新突破。三是推动质量品牌工程,积极推动企业品牌培育建设,组织重大质量攻关项目,集中优势资源破解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质量问题,促使企业攻关产品技术性能和质量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依托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区打造区域品牌,引导企业通过品牌创建推动经营理念、技术、产品、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
6、全力倾心做好企业服务。深入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确保政企沟通顺畅,将走访服务企业常态化,积极宣传减轻企业负担和扶持工业经济的各类政策文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在当前外部发展环境仍然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努力在生产要素、产业信息、扶持政策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积极开拓企业培训思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队伍素质;进一步开展指导企业开展兼并重组、管理创新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