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着力推进“四上”新增企业规范化建设。重点加强对新增“四上”企业的规范化建设的指导和督查。xxxx年xx%新增“四上”企业、xx%重点服务业企业要通过规范化达标验收。着力推进镇、村、企业电子化台帐,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培育、挖掘典型示范,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带动镇、村(居)、企业规范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3、有效提升统计工作能力。有计划加强对镇级统计人员的培训,充分提升镇级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统计职业道德教育、统计文化建设提高各级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各专业结合业务要求,进行专门性的针对性较强的业务培训,重点针对业务中存在的问题、新上岗统计人员、新纳入一套表的企业统计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加强内部管理,进一步健全统计系统内部工作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和规范各级统计工作质量考核,规范统计管理。
(三)着力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1、重点领域的统计监测。紧紧围绕 “五大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做好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两聚一高”新实践、产业转型升级、特色小镇、科技创新的统计监测工作,力争形成多项高质量调研成果。
2、经济发展的预警预测。强化和完善镇、开发区月度主要经济指标预测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做好全区经济发展情况的预警预测,及时反映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3、经济运行情况的统计监测。及时对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对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加强专题调查和研究,着力关注相关市、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并进行分析。全年完成统计分析xx期。
4、及时发布相关统计信息。按月编发统计信息小册子;及时收集提供领导所需的统计资料;及时发布主要指标月度快讯等。
(四)完善统计调查制度。
1、建立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认真贯彻执行《x省统计数据全程质量管理体系(xxxx年)》工作要求,结合xx实际,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全程管理、统计检查三位一体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
2、优化基本单位名录库。根据经济普查单位核查的结果,进一步整合和优化基本单位名录库,提高名录库的准确性和可使用性。
3、健全文化产业统计制度。加强和规范文化产业统计基础工作,抓全文化产业统计单位,抓实文化产业统计数据,为我区实施“文化建设工程”和推进现代化提供科学的依据。
4、完善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等统计制度。加强对成本费用调查单位的统计管理,进一步规范成本费用调查单位统计工作,建立健全成本费用单位统计台帐,加强成本费用调查的汇审汇编,客观真实反映全区的工业增加值率。加强能源统计工作,提高能源统计数据质量。
(五)强化统计信息化水平。
加大“统计新干线”平台应用推广力度,持续推进部门间、统计上下间信息共建共享,充分提高区、镇、街道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和使用效率;分期开展网络管理、信息安全、“企业一套表”平台应用与维护培训,不断提高基层 统计人员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数据分析水平。
(六)加快统计法制化建设。
1、加强统计法律法规宣传。把统计法律法规宣传渗透到统计报表布置、统计业务培训、统计咨询服务和统计执法检查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统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2、提升依法治统水平。贯彻实施中央《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数据真实性的意见》,严格执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以提升统计数据质量为目的,通过统计监审、统计督查、专项检查和统计巡查等多种手段,着力查处网络直报条件下拒报、迟报、瞒报和虚报等统计违法行为,对贸易、服务业等重点专业增加执法频率。
3、推进统计法制工作规范化。加大执法程序规范化、执法文书格式化、执法档案标准化推进力度,提高统计法制工作规范化水平。
(七)着力深化党风廉政建设。
1、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统计领导班子建设,严格党建工作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完善“三会一课”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党的领导贯穿统计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纪律意识风险意识,扎实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建设,不断强化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加强经常性警示和日常监督管理,坚决杜绝违纪行为发生。
3、加强统计作风行风建设。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建立完善机关工作人员和基层统计机构绩效评价办法,构建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落实统计行风建设责任制,完善基层统计联系制度,明确责任走基层 ,切实解决基层统计工作推进过程中的难点。
4、大力加强局机关文化建设。积极参与各类精神文明创建和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工会、妇女、老干部活动,开展丰富多样的统计文化活动,开展积极向上的机关文体活动,丰富机关业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