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艺术,开放的艺术需要开放的思想。实验性是向未知挑战,是面向未来。在素描教学中我们应该体会的是思想、是创造精神。
总之,在我们这个开放的时代,艺术应该走在时代的前沿,素描教学的观念作为艺术教育的基础一定要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素描教学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二】
艺术教师在钻研教材、备课,设计教学模式,寻求教学方法时可能花了不少功夫,到了课堂上,有的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有的对那部分感兴趣,如:中国古代绘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和外国近代绘画,学生对这些内容喜好不同,在精力分配上悬殊很大,而女同学喜欢服装的多一些,到教学“现代服饰艺术”这部分内容时可能比较专注,“心”到是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心”到与不到,全*教师组织调度;整齐与否,决定最终的教学效果。艺术课原本是最让人心动的,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教师力求“活”而有趣,但千变万化始终是一个欣赏,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心”不到位了,“眼神”也走了,对于艺术课他们也就开始走过场,或者浮躁,再不然就是:你们上课,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有板有眼的自习课或休闲课。高中教学不同于小学和初中,又说又表演的教学方式不太适合,“表演”课自然是不会出现的,偶尔的“故事会”也不能多用,“快乐的大本营”到了超级大班,拥挤的空间会让你窒闷得喘不过气来。到了这个时候,学生不用意志来控制自己,艺术课决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艺术课同样需要学生的意志介入和意志投入。
从现阶段来看,高中艺术课,尤其是美术教材缺少让学生“手动”的教学内容,实地考察参观应当另论。但在欣赏内容的基础上,多一部分实际操作的练习,教学内容活而丰富,更能满足多数同学的学习需求,极大地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初中有了动手实践的内容,大学里也有相关部分知识,而在高中阶段却出现“断层”现象。实际技能训练不是少部分参加艺术高考学生的专利。教育普及既然是面向全体学生,这部分内容就不能空缺。因为真正的知识,它的本身内涵是丰富的,也是全面的。大纲鼓励教师灵活机动,但这当中还得有一个“约定”尺度和纲要,否则又容易走形成“专业”课了。
当前,艺术课正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不过它仍然是“调味”课,缺少不行,又不能将它提升到一定高度,教师在很多时候充当的是类似“变脸”一样的角色。许多教师认为,反正学校也不重视,评职最后,待遇最低,上艺术课没人会看得起,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创新意识不强。前几年,地理、生物课也非应试科目,教学景况和艺术课相差无几,但自从加盟理科综合考试科目起,成绩上去了,地理、生物教师一下也摇身变成升学考试举足轻重的显赫人物了。艺术课呢,还是那样……更多时候只能服从教学需要,为主课让路,在主课与主课的磨合中客串“润滑剂”、点缀物。最终主课丰收了,艺术课也未能实现“丛中笑”的初衷。显而易见,艺术教师在这当中的“色调”关系非常微妙。
素描教学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三】
一、强化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的培养
在素描教学中强化学生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画面整体效果的控制能力,增强全局观念,并深刻地、真实地表现对象的空间结构及体积关系。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遇到两种不良的现象。
一是学生死抠局部,造成局部之间相对孤立,无法很好地衔接,常常是某一局部已经画得非常突出和完整,而其他部位还是空白,导致画面极不完整。其原因是由于学生缺乏整体意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体会运用辅助线组织或检查画面:中轴线横量纵向的左右比例关系,水平线推测画面横向的透视变化,垂直线、斜线可比较对象各部位的上、下、左、右关系等,逐步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在表现对象某个局部时,所花时间不宜太长,应逐步转移到其他部位,做到同步进行,使画面完整统一。
二是学生画好物象的大致轮廓后立即上调子,机械、被动地抄袭对象,从不研究对象的内在结构关系,哪里深点,哪里浅点,只是用平涂的调子加以表现,把立体的对象平面化。其原因是由于学生缺乏结构知识。在提高学生结构意识方面,我要求学生面对物象应积极主动由表及里地分析研究对象的内外结构,研究外部表象的内在成因,做到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建立起结构概念和整体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使他们明白应该怎样去观察分析、怎样去表现。
二、注重多元化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注重学习方法,方法得当可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则事倍功半。我认为,要想学好素描,学生必须做到五多:多看、多想、多问、多练、多记。
多看,是指不能光画、死画,而要多看古今中外优秀作品,多看他人的习作,好的差的习作都能给自己以启发。也要多看自己的习作,退后看,换个环境看,画完后挂在墙上反复看,用镜子照着画看等。变换看的角度,可以避免错觉,容易发现毛病。
多想,是指多动脑子,善于思考,善于找规律,多给自己提问题,能起举一反三的作用。
多问,就是虚心求教,多问容易通窍。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前人求学之道,我们要发扬光大。
多练,即多画、勤画速写、慢写、默写、想象画等。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要想获得过硬的造型本领,必须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吃苦精神。
多记,就是要培养形象记忆的习惯和能力。既要长期持久地积累形象,又要坚持随时随地地默记形象。只有日积月累地下功夫,才能达到招之既来、下笔生辉的自由境地。
三、强调教师示范的针对性
素描训练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一门学科,教师应该及时给学生示范画法,学生学起来更形象直观。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每一次的训练目标要明确,在他们作画的过程当中,老师也不能给他们修改示范过多,改多了学生将难于把握自己画面最明显的不足,处于麻痹状态。当学生自己反复修改多次,仍未见起色,在他们最失意、内心十分渴望明确画面前进的方向时,老师及时地立竿见影地帮助修改其不足,将会使学生铭记在心,牢固地掌握。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有时可连续完整地示范全过程,让学生看清完整的作画过程。有时遇到画面整体问题,只需侧重从大处调整整体关系,不必面面俱到示范更多局部。有时遇到画面局部问题,只需稍加调整即可,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这样,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示范,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会感到吃得饱,效果好,而不是吃不了、吃不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