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迪二:开阔眼界比积累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海洋,永无止境;眼界是小舟,带我们在无边的海洋里遨游。眼界开,吸纳的是鲜活的知识,建构的是科学的知识体系;眼界窄,获得的是呆板的知识,建构的是僵化的知识体系。肖非教授的《美国特殊教育立法》就是开阔眼界的讲座,我们知道了“制定法”与“判例法”的区别,了解了“布朗案”、“米兰达法则”,知悉了《美国残疾人教育法》的六大原则??它给我们提供了参照物,让我们看到中美在特殊教育立法上的距离,是我们学习特殊教育专业知识之外获得的崭新的、重要的思想上的启迪。同时,它也使我们能够看到我国特殊教育立法的将来,让我们找到特殊教育的职业认同感与归宿感?? 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社会赋予了我们崇高的使命与责任。我们必须真诚地付出智慧与汗水,我们每一步的前行都将收获无数心灵的感动,而我们的心灵家园也必将春暖花开,洒满阳光??(责任编辑 张 艳) 2012年参加贵州省遵义市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2012年4月14-23日,贵州省遵义市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在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水上报告厅举行,根据学校安排,我和一个同事参加了此次培训活动,有幸聆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其中盛永进教授讲解的《当代特殊教育发展动态》、何侃副所长讲解的《特殊儿童心理研究》、谈秀菁教授讲解的《聋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解读与反思》、《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现代特殊教育》沈玉林副主编讲解的《聋校语言教育思想的发展及其实践》、镇江特校副校长赵庆讲解的《聋校语文教学实践策略研究》、王辉教授讲解的《沟通与交往课程的理解》。几位名师的教育教学经验讲座使我受益匪浅,何侃老师的《特殊儿童心理研究》,给了我很大的启迪,让我懂得了特殊儿童有哪些心理问题,作为老师,应该怎么去面对,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所想,这样才能更好的对他们进行教育。沈玉林老师的《聋校语言教育思想的发展及其实践》,通过他的讲解,使我困惑已久的问题解决了,我明白了特校的学生为什么语言颠倒,写不通句子的原因,是因为汉语语法和聋人手语语法的不一样,我们教师使用的是汉语手势语,并不是真正的手语,所以聋人看不懂,这使学生学不好汉语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要教聋人的语言,适用于聋人的手语。 总之,十天的培训让我收获颇丰,真有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培训不仅是对自己知识的扩充、教学理念的提高,更是对我心灵的一次洗涤,为我下一步的生活和学习指引了方向。在感悟的同时我还深深地体会到以下几点:
一、向一个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努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快速推进,不论是国家教育部门还是教育专家,都深深地感悟到只凭空洞的教育理论,是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更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的共同参与,教育专家提出的新教育理念虽具有普遍性,但在具体实施中还有很多的实际问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来研究和实施,以此来证实新理念的正确性.因此,要做一名好老师,就一定要学会做课题研究,教师要做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要参与课题研究,否则各种先进的教育理论都是一句空话,教师本人也会被教改的潮流冲垮,同时,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是使自己快速成长的一条捷径,好多的教育奇才,教育专家都是从一般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而一举成名的,因此,我没有理由,不去参与课改,参与课题研究。
二、做一个有计划有远见的教师
经常听到老师说“我天天的忙忙碌碌,可到底在忙什么,我自己也不知道,更不用说什么成绩了,烦死了”,听起来好像很可笑,但这却是我们很多人的生活真实写照。整天的忙来忙去,到头来,却不知道自己到底都忙了些什么,虽然教育教学本身就是由很多的琐碎小事构成的,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真的这么忙,而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工作没有头绪,没有计划性,也就是所谓的“碌碌但无为”。其实,我们在工作的同时,只要稍稍的对自己的工作做一下计划,为自己的教育发展做一下规划,就会从中找到工作的乐趣,成为一个“碌碌有为” “忙碌并快乐着的人”!
三、做一个有危机感的智慧型教师。
近几年来学生生源在日益减少,教师资源却没有减少的迹象,而且还有大量新毕业的师范类准教师找不到工作,他们都在虎视眈眈的盯着我们的工作岗位,国家有将教师向公务员管理转轨,确立教育公务员的意向,以确保教师的各项待遇和吸纳高素质人才加入教师队伍,这样就对教师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我们现任教师产生了很大的威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自己的危机感、压迫感,趁自己还算年轻,及时给自己充电,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才确保我们工作的稳定性!确保我们不会在几年以后,被那些精力充沛、见多识广的年轻人所淘汰。
四、做一个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的教师。
做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更担负着一位位学生家长的眷眷之心。教师的职业境界有三种,最低境界“工作仅为养家糊口”,第二境界“为了自己的良心而教学”,最高境界“能享受教学的幸福”,当我们静心反思时,我又属于其中的那种境界呢?我们大部分老师也都有了自己的孩子,谁能希望我们自己的孩子受到不公平的教育呢?而我们又是否做到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我们的学生呢?是否用真诚、善良、谦逊、宽容、爱心、责任心来教育我们的学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