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力和说服力,伊尹选择了人世间最为平常,而自己又最为擅长的饮食烹饪来现身说法。
于是就有了“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的说法。民以食为天,通过品尝人间美味,
伊尹以烹饪中精妙细微的奥秘,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深入浅出地教给了成汤许多治国之道,
为汤治国提供了宝贵的经略。事物都是有共通性的,烹饪与法学也不例外。 烹饪与法学都
要求具有实践性。理性认识来源于实践,但又对实践活动进行指导。下厨做菜,用什么火候,
放什么调料、何时放调料、放多少调料,何时出锅,都需要在多次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林
淡秋在《马逢伯》中说道:“小菜还是平常的小菜??但一经过这位女厨师的神手烹饪,的确
有一种不平常的滋味。”是的,小菜还是那样的小菜,但是经过多次下厨实践,熟能生巧,慢
慢领会出做菜的奥妙,做出来的菜才美味可口。 作为一种知识,法学也需要在具体的司法 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出来。法学是司法具体实践的总结和升华。脱离实践的法学,就像是没有
放油盐酱醋的菜,苦涩无味,会让人产生排斥,甚至是厌恶。源于实践的法学,才更具有生
命力。近年来,司法机关建立与法学院校双向交流机制,对于总结和提升司法实践的理论层
次,加深和促进法学研究的具体应用,实现司法实践与法学理论研究的互动大有裨益。 烹
饪(做菜)是家常便饭,法学也应该通俗易懂,成为老百姓的拿手“好菜”。在法学理论著述中,
“阳春白雪”当然不可缺少,但“下里巴人”亦是不可或缺。因此,法学应该走出超尘脱俗
的“象牙塔”,步入寻常百姓家,让法理在具体生活中运用自如。作为法律人,我们不是生活
在纸质的法律之上,而是生活在现实社会里。法律本身是整个社会体系中的最重要的部分之
一,法律与社会的良好运行息息相关。 因此,我们不能将法律从社会体系中剥离开来。法
律人只有以社会的背景为考量,用社会常识、常理、常情,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法律,进而做
出更为准确的判断。民国时期的法学家孙晓楼说:“只有了法律学问而缺少了社会常识,那是
满腹不合时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即不能算作法律人才。”用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的事,
谈老百姓关注的问题,讲老百姓生活中的法理,应该是我们作为法律人的追求。烹饪的灵感、法学的理性都来自老百姓的生活中。好吃的菜和法学理论要用于百姓寻常生活
之中,烹饪与法学都需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法学不能只是文人墨客的言说,更应该是寻
常百姓口中的谈资。篇4:烹饪学子陈元:我的厨艺学习心得 我们的美丽校园 到校后首先进行了一个月的基本功练习,然后开始实习做菜,目前为
止我学习了简单的中餐热菜及冷菜的制作,中式餐饮注重对火候的掌控,火候中油温的掌控 非常重要,不同种类的菜肴使用的油温也是不同的,比如三四成油温的滑炒菜,四五成、五
六成油温的挂糊炸制的菜肴等等,油温的掌控非常重要,不能高出,也不能偏低,完美的掌
控油温是做出一道好菜的必要条件。记得做脆皮炸鲜奶的时候,脆皮糊调好后炸的过程中若
油温偏低,就会导致其吸油,使菜变得油腻,没法食用,而油温过高,又会影响它的颜色,
只有控制好油温,才能做出色泽金黄,味道也好的脆皮鲜奶。 记得来到学校后,看老师做菜
非常的轻松,对油温的把握非常精准,非常的羡慕,而我第一次炒大白菜的时候由于动作不
够快,差点锅都烧起来了。后来老师教了我好几种辨别油温的方法,比如用葱试、用筷子试、
用手感觉、用眼睛看、用耳朵去听等等,并且告诉我动作一定要迅速,不能慢,经过那次的
失败,结合老师对我的指导,后来再做一些简单的滑 炒菜啊之类的就简单多了,因为学会了辨别油温可以预防油温过高,动作迅速,不拖泥
带水就不会再让锅里起火,再后来又学习了雕刻,眼看着一截南瓜在老师的手中不一会就变
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鸟翅膀,半个萝卜可以雕刻出一朵可以以假乱真的花朵,当时觉得很
神奇,课下问老师的时候老师说多练就会了,老师当年练得时候经常不知疲倦的一练就是一
夜,真的是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啊。 厨师是一门需要经验积累的职业,每一次做菜都在积累着
我的经验,我相信只要我肯干,努力地去学习,将来我也可以成为向我们新东方的烹饪大师
那样伟大的厨师。篇5:厨师学习心得体会厨师学习心得体会厨师学习心得体会(一)入学以来,在廖老师和杨老师的耐心教导上,虽不敢说小有所成,却自认初窥门径,下
面就来讲讲一些体会与感悟。
一、勤学苦练是厨艺成功的基本条件。厨师是现今社会为数不多的勤能补拙的行业之一, 其他的一些行业,有时你不管怎么努力,却不见得能成功。比如电工,你没有进入各种现场
环境的机会,你学的再好,再努力,便始终不能提高。又比如科研,没有人投资,没有
项目,自然看不到成功的希望。行商贸易没有关系没有资源,不管你如何努力,也许将血本
无归。而厨师则不然,成功只需要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勤奋!刀工、菜式、红案、白案专精
勤练其中厨艺任何一门则必然能劳有所得。
二、对于学员,如果想成为好的厨师,这“师”字的含义必须要理解与执行。我的理解
就是师含着对工作平台的管理与执行。杨老师讲课时讲过很多案例,比如优秀的厨师,即使
是一个站墩子的,也能清楚地知道冰箱里还存放着什么原料,它们摆在哪个位置,什么时间
进的货。常见一些厨师配菜时找不到原料,而过段时间清理冰箱时,又丢来一大堆不能用的
废料。实际上,很多厨师都是传菜单进了厨房之后,才开始翻箱倒柜地找原料。厨师做事情
很注意细节,就连“随手”—块抹布的叠法都有一套规矩。因为他们明白,只有做好了每一
个细节,才能把整件事情都做好。再来看我们一些厨师,“随手”抓来抓去,把抹布都弄成是
一张油水玷污的“万用布”。调料缸和放料头的码儿,好的厨师每天下班后都会仔细清理一次,
及时添补缺料。而一般的厨师则把这等事情放到第二天早上才去做。下班嘛,比谁都跑得快。
四、不怕麻烦,认真对待每件作品。同样是做菜,可是有些厨师只追求表面功夫——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