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
第3篇:争当排头兵心得体会
“提升法制思维,争当教育排头兵”心得体会
近段时间,我们在上一级领导的安排下开展了主题为:“提升法制思维,争当教育排头兵”的师德主题教育。在学习中,我紧紧围绕“在教师道德上,如何争当排头兵?在依法执教上,如何争当排头兵?在育人质量上,如何争当排头兵?”这三方面进行了学习和思考。通过这次的学习,我体会颇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于教师,一直以来有许多赞誉:“园丁”、“蜡烛”、“春蚕”、“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教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代又一代人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崇高的职业、神圣的称号、重要的使命、艰巨的任务,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工作中应当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面临社会各种诱惑时,能严格约束自己,做到廉洁从教,抵制不良风气。
2、勇于奉献,甘于清贫。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它不是一种可以单纯用经济手段来检验其效益、用金钱尺度来衡量其价值的职业,对其劳动质量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无止境的,对其劳动数量却很难做到准确计量。所以,从事教师职业就不能斤斤计较,而必须具有自觉地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能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事业的决心和勇气。正因为如此,人们一说起教师这个职业,总是自然而然地把它同奉献精神联系在一起——称颂他像蜡烛,向世界奉献光明;像园丁,向生活奉献美景;像人梯,向人类奉献进步;像铺路石,向孩子奉献坦途。教师的使命在于用人格孵化人格,用智慧点燃智慧,用生命影响生命。这样的使命要求我们凝心聚力,这样的使命要求我们倾情奉献。我们所拥有的教育资源首先是属于学校的,属于学生的,应当把它公平地奉献给自己的每一位学生。我们不能给教育涂上功利化、商业化的色彩,使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蜕变成金钱关系。我们要小心呵护师生关系中纯真的感情,忠实履行人民教师的使命。 但是,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社会上有些人错误地大力鼓吹“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思想,也使不少教师受到了影响和侵蚀。如: 有少数教师热衷于“有偿家教”,这不仅有损教师的人格形象,对学生健康成长也将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有这样的认识:在职教师搞“家教”,有损师德和师表;我的学生找“家教”,我的责任未尽到。
3、学无止尽,终生学习。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到云南考察为契机、为动力,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和习主席的讲话精神, 在工作中学习,在书本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将学习作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范围,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质和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世界在不断变化,知识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最有效的方法,才能在本职岗位上创造出新的成绩。
同行们, 时代在变,观念在变,课程在变,我们工作的行为方式也在变。但是,我们的理想信念不能变,宗旨意识不能变,职业操守不能变,人民教师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人格不能变。“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为了教育的理想,为了理想的教育,让我们以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三严三实”和“ 忠诚干净担当”用我们良好的精神风貌、崇高的职业道德和一流的工作业绩,在校园这块圣洁的土地上谱写新时代人民教师的正气之歌和教育发展的辉煌乐章!
第4篇:争当排头兵心得体会
争当排头兵心得体会
心中装着他人,唯独没有自己,十几年如一日,想残疾人之所想,急残疾人之所急,在平凡的工作中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用这样的话语来描述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惠安县残联理事长陈欠水已显得枯燥,显得苍白无力。十几年来,他用那部锈迹斑斑的五羊牌自行车走过了惠安县16个乡镇295个行政村、1270多个自然村,行程4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一圈,走访和登记全县残疾人的第一手资料7100多份;十几年来,他有900多个节假日、双休日,但他都用在工作上,只休息了16天,等于多干了3年多的工作日;他舍不得给家里添置洗衣机,却为老区群众和残疾人捐款2万多元;他经常下乡,给自己定下三不准的规矩,不准吃饭不交伙食费,不准接受招待性吃请,不准接受礼物;他帮助一千多个残疾人特困户发展饲养和生产,使特困户脱贫致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时时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处处保持共产党员艰苦奋斗的本色,陈欠水以实际行动给共产党员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陈欠水的事迹朴实而又感人,陈欠水的精神伟大而又崇高。陈欠水的崇高就在于,他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折不扣地贯彻到工作中去。现在,学习陈欠水的热潮,已在我市广大党员中掀起。我想,我们不能离开本职工作来谈论学习陈欠水。作为老师,我们要实施素质教育,教书育人;作为党员,我们要勇挑重担,争当实施素质教育的排头兵。
首先,要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感。历史的车轮已经驶进了二十一世纪,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大教师肩负着提高民族素质、民族创新能力,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的重任。要承担这一重任,必须努力深化教育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实施素质教育是一场深刻的历史革命,它需要我们不断改革与社会不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估体系等,这是广大教师,特别是广大党员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每一位教师都要增强投身于教育改革的使命感、紧迫感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责任感。
第二,要学习先进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教育改革的实践需要教育理论作指导。先进的教育理论将有力地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这几年,教育理论层出不穷,教育信息日新月异,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改水平,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对于教学性质的认识,叶澜教授突破特殊认识活动论的传统框架,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认识课堂教学活动,提出崭新的理论--教育生命性理论。这一理论是教学观念的一大革命,我们要认真学习有关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学生观、教学观和质量观,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