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的世界观体系 ②包括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③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④是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对待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采取了全面科学的态度。这种态度是 ( )
A.批判的继承 B.把二者相加
C.全面吸收 D.批判其错误观点
15.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从( )
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D.万事万物的总和
16.物质与意识的区别在于( )
A、物质是有形的,意识是无形的 B、物质能独立存在,意识不能独立存在
C、物质是运动的,意识是不运动的 D、物质是具体事物,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17. 面对日益减少的森林面积,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有识之士发出“绿色可以没有我们,我们不能没有绿色”的呼声,这一呼声所蕴含的哲理是( )
A.人类只能听从自然的摆布,必须服从自然
B.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C.人类可以利用自然物但不能改造自然物
D.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
18. 下列对静止的看法正确的是 ( )
A.静止是绝对的不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静止不是绝对的不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无条件的、相对的运动
D.静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指永恒不动
19. “鸿雁出塞北,举翅万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这表明( )
A.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B.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
C.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事物运动都有自身的规律
20 “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这两则寓言故事反映的同一哲理是( )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 B.人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C.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
21. “我看到了苹果落地,为什么没有看到万有引力呢?”这句话表明( )
A. 规律是隐藏在现象之中的本质联系,借助抽象思维才能揭示规律
B.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 规律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认识了现象就认识了规律
D. 规律是固有的联系,感觉不到,可以凭主观想象而得到
22. 在美学中总要谈到“移情”现象,即“情景交融”,比如我们高兴时,仿佛骄阳在笑,青松在招手,花儿也在点头;悲伤时,又觉得雨如泪,风如咽。“移情”的说法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
A.意识是人脑机能 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形成的主观映像
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23. 当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许振超,他有句名言: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学习可以成就未来。正是他拥有了这种不懈追求、超越自我的精神,有渴求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心、毅力和勇气,
使得许振超创造出了“超人”的业绩。许振超的事迹对我们的启迪是 ( )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奋发的精神能催人奋进
B.精神不是万能的,意识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