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时代都是用“竟次”的观念,西方的准则,就是全世界的“客观”规律 。
概括起来说,邓是把这样一个命题做前提的:“如果洋人不能,我们也不能;如果洋人能,我们不一定能,就是能也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所以,我们干脆不做为,买就行了。”
中国在邓时代闻名世界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就是竟次的结果,因为竟次,所以“廉价劳动力”有了巨大的“优势”。这段时间中国政府鼓励或默许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企业给民工“减薪”以避免企业倒闭,暂缓劳动法最低工资的实行,就是加大“廉价劳动力优势”的举动,而且这个举动看起来深入人心、实事求是、立竿见影。
邓在政治上军事上则是“韬光养晦”,打不还手,比如银河号被美国拦住检查、大使馆被炸、飞行员王伟被撞死以及朱镕基的消气访问,都是竟次思想指导下的结果。特别是,印度86年把藏南的那块土地宣布为一个邦,为了“韬光养晦”,不打。
1997 年邓去世时,官方一篇颂扬邓具有世界眼光的文章就说:“当中国在文革期间第一台万吨水压机问世时,邓说 没什么了不起,我当年在法国留学时人家就有了,还比我们的吨位大,我们没必要自己折腾 ”。文革后,历史就是按照邓的路线这么走的。
邓时代的竞次,出现了邓时代中国热衷于拿印度作比较取得快感的普遍现象,甚至出现了向印度学习的口号。
邓的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达到“小康”,所以受到万民欢呼。洋人送给“毛魔”的“魔”字就没有出现在邓身上,即使在6-4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给邓一个“魔”字,而是在随后邓南巡后又给邓送上“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改革家”的称号。
邓时代,严格地实行了一胎政策, 30年中人口增加了5亿,消耗了大量资源积累了大量外汇,牺牲了台湾和藏南土地,平均经济增长率超过了7%,GDP从毛的第7越到第4(或据说第3如果按购买力算),寿命从65提高到69(上海新统计扣除非正常死亡已到79),医疗教育成功地实现了产业化。
中国目前的邓式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就是竟次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