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坐骨神经干双相动作电位的引导(2)

2025-09-07

青蛙坐骨神经干双相动作电位的引导

采样频率:100 kHz 扫描速度: 0.2 ms/div 灵敏度: 5 mV

时间常数:0.02 s 滤波频率: 1kHz 刺激方式:单刺激

刺激强度:1.0V 刺激波宽:0.1 ms 延时:2 ms

同步触发:是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x±s表示。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统计处理,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引导电极的间距对双相动作电位波幅的影响

刺激波宽0.1ms时,阈刺激Uth为0.45±0.08V;最大刺激 Umax±s V,刺激电压1.0V时,

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为 ±s (m/s)见表1。

负相波波幅

正相波波幅 均数(mv) 8.97 4.23 标准差(mv) ±3.38 ±1.74

实验结果: 在统一间距,刺激蛙的坐骨神经干所产生的波幅总是为负相波波幅>正相波波幅,差异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大在电极的刺激下,蛙的坐骨神经干会发生电位变化,由静息电位转变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利用神经标本屏蔽盒可以得出电位变化并整合成图形显示。波形是由R1-、R1+之间的电位差导致的,在本

实验中,R1-电位低于R1+电位所得的波形称之为负

相波,波形向上, R1-电位高于R1+电位所得的波形

称之为正相波,波形向下。而R1-、R1+电位差由行++++++ ++++++ - - - - - - - - ++++++

图1 兴奋区域的电位变化

动电位的亢奋地区所决定。波幅将由R1-、R1+的最大电位差决定。通过刺激标本所得出的图形(图1)可看出动作电位有一段上升的负相波和一段下降的正向波,且明显看出负相波的波幅要到达最大所需的间距要比正相波大。根据理论,负相波是神经干动作电位去极化(a-b)的过程,正向波是神经干重新复极化(b-c)的过程,b是去极化的峰值。这个实验证明了神经干动作电位去极化的时间比复极化的时间长,根据图形看出去极化过程与


青蛙坐骨神经干双相动作电位的引导(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gsp新旧版本对照Microsoft Word 文档 (5)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