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生活.
第9卷第2期
断 块 油 气 田FAULT2BLOCKOIL&GASFIELD
2002年3月
浅谈中原油田开发地震技术应用现状
吕新华 邹 伟
(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五厂)
摘 要 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复杂、构造-岩
性-物性多控制因素油藏过渡,应用现状进行阐述。,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完善了注采井网。
油藏描述 VSP井地联合技术 四维地震 地震监测 从美国近50年不同类型储量增长情况来看,3/4以上的新增储量是通过老油田扩边和老区调
作业成本。本阶段主要采用的开发地震技术有三维地震、井间地震、VSP测井、时移地震、多分量地震及其多项技术的综合。
开发地震在整个油藏的评价和管理过程中是一个相互研究的过程,最初的解释成果用于最初的开发方案,随着钻井、测井、取心、中途测试、压力测试、试采试注等更多信息的增加,再逐步修正和完善最初的解释,使油藏地质模型逐步趋于精细和完美。
整获得的,尽管后30年老油田扩边储量增长有下降趋势,但开发调整的储量增长却有所上升,这表明储量增长的最大潜力在开发。为适应油气田开发和开采的需要,充分综合各方面信息,在老油田增加更多的新储量。近年来,在地震技术、计算机技术取得巨大进步的基础上,开发出一套新技术———开发地震技术。
Ξ
1 开发地震的技术现状
开发初期,开发地震的主要目的是圈闭油藏范围,确定产层的连通性,描述油藏的内部特征以及水体分布。这个阶段主要采用的技术有二维地震、三维地震、VSP测井,地震地层学研究(提供沉积模式及岩性横向变化模式),地震反演(预测岩性变化、连通性、估算孔隙度)及模式识别等。
生产阶段,开发地震主要通过有效油藏管理降低成本,确保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收率,通过加密井进一步增加储量,确定渗透率隔阻层,估计油藏连通性和驱动效率。本阶段主要采用三维地震、井间地震、VSP测井等技术。
提高采收率阶段,开发地震的主要目标是实施强化采油、提高采收率。进行细致的油藏描述,防止因油藏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造成EOR失败,在注蒸汽、火烧油层、注CO2的过程中,监测前缘的推进情况,有效地控制和调整EOR过程,降低
2 中原油田开发地震技术现状
中原油田自1982年开始三维地震资料采集以来,东濮凹陷共采集三维资料32块,总覆盖面积约3600km2,已实现了全凹陷含油气区的三维覆盖。由于当时受仪器道数及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往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存在如下问题:野外排列多采用六线四炮或四线六炮的观测系统,排列
较短(最大偏移距约3000m),面元偏大(40m×40m或25m×25m),覆盖次数偏小(20次),地
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主频20~30Hz)较低。
Ξ
收稿日期 2001-06-07
第一作者简介 吕新华,1965年生,高级工程师,1987
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地质专业,现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读博士,现任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五厂副厂长兼总地质师,从事地质研究工作,地址(457001):河南省濮阳市,电话:(0393)4812187。
37